為不斷提高中醫藥防治人禽流感的水平,促進人禽流感的防治工作,在2006年12月由我國衛生部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主辦、中華中醫藥學會承辦的“加強傳統醫藥在人禽流感防治中的作用國際研討會”的基礎上,結合近期新發病例的情況,中華中醫藥學會于2008年2月21日和2月25日兩次召開了專家研討會。專家們認真回顧了截止到2007年12月中國大陸地區報告人禽流感患者臨床特征及救治情況,結合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禽流感診療方案(2005版)》,并參考部分省市所提的方案。從毒邪犯肺,毒犯肺胃,毒邪壅肺,熱入營血和脫證等五種癥候的主癥,治法,基本方,加減和常用中成藥方面進行了更深一步地研討和論證,并提出了《中醫藥防治人禽流感專家建議》。
會議由中華中醫藥學會曹正逵副秘書長主持,中日友好醫院的晁恩祥教授,張紓難主任,地壇醫院的王融冰主任,東直門醫院的姜良鐸教授和劉清泉主任參加了研討會。
中醫藥防治人禽流感專家建議
中華中醫藥學會組織專家認真回顧了截止2007年12月中國大陸地區報告人禽流感患者臨床特征及救治情況。結合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禽流感診療方案(2005版)》,參考部分省市所提的方案,經過進一步研討論證,提出了本《中醫藥防治人禽流感專家建議》,供參考。
[1]毒邪犯肺
主癥:發熱,惡寒, 頭痛,咽痛,肌肉關節酸痛,咳嗽,少痰,苔白,脈浮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宣肺透邪。
基本方:柴胡、黃芩、炙麻黃、炒杏仁、銀花、連翹、牛蒡子、羌活、茅根、蘆根、生甘草
加減:咳嗽甚者加炙枇杷葉、浙貝母,發熱重加生石膏。
常用中成藥:連花清瘟膠囊、柴銀類口服制劑、銀黃類口服等清熱解毒、宣肺透邪類制劑。
[2]毒犯肺胃
主癥:發熱,或惡寒,頭痛,肌肉關節酸痛,或咳嗽;惡心,嘔吐,腹瀉,腹痛,舌苔白膩,脈浮滑。
治法:清熱解毒,化濕和胃。
基本方:葛根、黃芩、黃連、魚腥草、蒼術、藿香、姜半夏、厚樸、連翹、蘇葉、白茅根
加減:腹痛甚者加炒白芍、炙甘草;咳嗽重者加炒杏仁、蟬蛻。
常用中成藥:雙黃連、藿香正氣等清熱解毒化濕類制劑。
[3]毒邪壅肺
主癥:高熱,咳嗽少痰,胸悶憋氣,氣短喘促;或心悸,躁擾不安,甚則神昏譫語,口唇紫暗,舌暗紅,苔黃膩或灰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瀉肺,解毒散瘀。
基本方:炙麻黃、生石膏、炒杏仁、黃芩、知母、金蕎麥、葶藶子、桑白皮、蒲公英、魚腥草、赤芍、丹皮、白茅根
加減:持續高熱,神昏譫語者加服安宮牛黃丸;肢體抽搐者加羚羊角、僵蠶廣地龍等;腹脹便結者加生大黃、枳實、或元明粉。
常用中成藥:清開靈注射液、雙黃連注射液、血必凈注射液等。
[4]熱入營血
主癥:高熱,神昏、皮膚斑疹,甚者吐血、便血、尿血,舌質紅絳,脈數。
治法:清營解毒,涼血活血
基本方:水牛角、生地、赤芍、丹皮、銀花、連翹、丹參、竹葉、紫草
常用中成藥:血必凈注射液、丹參注射液等。
[5]脫證
主癥:神志淡漠甚至昏蒙,面色蒼白或潮紅,冷汗自出或皮膚干燥,四肢不溫或逆冷,口燥咽干,舌暗淡,苔白,舌紅絳少津,脈微細數,或脈微弱,。
治法:扶正固脫
基本方:偏于氣虛陽脫者選用人參、制附子、干姜、炙甘草、山萸肉、煅龍骨、段牡蠣等;偏于氣虛陰脫者可選用紅人參、麥冬、五味子、山萸肉、生地等 ;
常用中成藥:參附注射液、生脈注射液、參麥注射液等
中醫藥預防針對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提高人群的非特異性的抗病能力,改善易感體質;臨床用藥應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主要用一些益氣、化濕、解毒藥品;也可采用傳統藥物熏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