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全國中醫藥文化學術研討會暨中醫藥文化分會換屆會議紀要
2009年10月30日,第十二屆全國中醫藥文化學術研討會暨中醫藥文化分會換屆會議在福州舉行,本次會議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文化分會主辦,福建中醫學院承辦,來自全國各地、多個學科領域的140余名專家、學者匯聚一堂,認真學習了《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深入探討了“繁榮和發展中醫藥文化事業”的若干事宜,并進行了廣泛的學術交流,營造出濃郁的中醫藥文化氛圍。會議通過民主選舉完成了換屆工作,北京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張其成教授當選為新一屆中醫藥文化分會主任委員,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社長王國辰、安徽中醫學院院長王鍵、上海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王群、長春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劉宏巖、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主任毛嘉陵等知名專家、學者當選為副主任委員,著名學者錢超塵、高文柱教授被聘為名譽主任委員。
張其成主任委員在致詞中回顧了上一屆文化分會的研究、傳播與建設工作所取得的成績,并結合目前中醫藥文化學科發展的時代背景提出“中醫藥文化分為心、手、臉三個層面,也就是核心價值層面、行為規范層面、物質形象層面”,同時指出由于“文化”是一種相當復雜的形態,其產出規律、作用方式、傳承路徑等都表現出它的獨特性,今后的研究工作要在中醫藥文化內涵的研究;中醫藥地域文化發掘與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醫藥文化的傳播;中醫藥機構文化建設(包括中醫院、中醫藥企業、中醫藥院校的中醫藥文化建設)等四個方面做出突破性的研究。
會上,著名中醫藥文獻專家錢超塵教授以《太炎先生論傷寒釋要》為主題進行了開篇主題講座,他對太炎先生的生平、學術研究進行了總結和詳盡的闡述,并融合自身對太炎先生學術成就的研究解析新發現的資料。同時錢教授指出做文獻研究工作要根據自己掌握的資料和研究興趣,集中精力進行深度鉆研,這為文獻工作者提供了科研的思路和基本方法。溫長路教授以《中醫藥文化與中醫學的中和觀》為主題作了主題發言,在詳盡闡釋中醫藥文化核心內涵的基礎上對中醫學所蘊含的中和觀進行了深度歸納:指出“適中是生理狀態的前提”,“失中是疾病發生的條件”,“執中是治病健身的法寶”,“致和是防病療疾的歸宿”;溫教授綜合當今中醫藥醫學模式、國際化路線、申遺等諸多層面,從宏觀的角度指出目前中醫學的優勢和特長恰恰符合醫學新模式的要求,代表了當今醫學發展的趨勢和方向。南京中醫藥大學王旭東教授以“中醫藥申遺存在的兩個問題”、上海中醫藥大學張如青教授以“論南北朝醫家陳延之及其《小品方》”、潘朝曦教授以“振興中醫的大政方略是復興中華傳統文化”,陜西中醫藥研究院焦振廉教授以“《備急千金要方》語言風格芻議”等12名學者進行了精彩的大會主題報告,研究內容涵蓋了中醫藥文獻學的研究和中醫藥文化事業目前發展所遇到醫德、傳承、教育、申遺、發展等問題,結合古今、放眼全球,進行了深度的探索和思考,突出了國學、傳統文化對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并對未來中醫藥文化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和展望。
閉幕式上,溫長路教授指出:中醫藥蘊含著豐富的東方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是中華文明優秀的組成部分,本次大會受到了政府的關心和媒體的廣泛關注,是一次既有廣度又有深度的大會,有廣度在于目前對中醫藥文化學科的研究已經由狹義的文化概念拓展為廣義的文化范疇,具體表現在研究內容上廣泛涵蓋了理論、實踐、管理、產業、傳播等,呈現出多學科的交叉融合的趨勢和特點;有深度則在于對文化理念的認識和其文化的戰略意義上,即弘揚中醫藥文化已經成為弘揚中華文明、提高文化軟實力的一個重要內容;尤為重要的是本次大會在“為理念做界定”,“為研究定方向”,“為普及定目標”,“為宣傳定調子”四個方面的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工作部署。中醫藥文化會議為廣大專家學者提供了一個開放和諧的學術研究交流平臺,大大拓展了研究思路,激發了研究熱情,對中醫藥文化學科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文化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