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華中醫藥學會和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大傳染病中醫藥應急救治能力建設”課題組共同主辦,江陰市致和堂中醫藥研究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承辦的“全國中醫五運六氣高級培訓班暨疫病預測多學科研討會”于2010年5月25日至30日在江蘇省江陰市召開。
5月25-27日為全國中醫五運六氣高級培訓班,參加培訓班的學員來自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臨床基礎研究所、醫史文獻研究所)、上海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安徽中醫學院以及山東、山西、江蘇、云南、陜西、甘肅、河南、四川、青海等省市,共50余人。培訓班上,江陰市致和堂中醫藥研究所所長顧植山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柯資能副教授、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袁雅鳴高級工程師、江陰市致和堂中醫藥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李以堅、美國世界五運六氣學會會長毛小妹、清華大學博士后楊玉環等分別為學員講授五運六氣疫病預測的科學態度和方法、運氣學說中的天文背景、疫病預測的氣象分析、五運六氣與經絡測量、重大傳染病預測后的反思、物候與五運六氣疫病預測等內容,共授課24學時。學員表示,通過學習,改變了過去對五運六氣的片面認識,希望將運氣學說運用到臨床實踐中去,更好地發揮中醫藥在疾病防治中的積極作用。
5月28-30日為全國五運六氣疫病預測多學科研討會。中國中醫科學院劉保延副院長、衛生部傳染病科技重大專項管理辦公室江鋒博士、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副秘書長兼信息部主任王世明教授、江蘇省中醫藥學會黃亞博秘書長以及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疾控中心和全國14個省市的多學科專家50余人及江陰市有關方面負責人出席了本次會議。江陰市錢文琴副市長出席會議并在開幕式上致歡迎詞。
研討會上,中國中醫科學院副院長劉保延教授、 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王世明教授、江陰市致和堂中醫藥研究所顧植山教授以及來自中國疾控中心、中國科技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安徽省中醫院的12位專家分別就預測預警與傳染病防治、五運六氣疫病預測的意義和科學態度、運用中醫理論進行疫情預測中的數學建模方法研究、氣象運氣疫情統計相關性研究、預測的尺度與精度、無線傳感器網絡在疫情控制中的應用等作了專題報告,其他參會人員進行了會議交流。
與會代表一致認為,由多學科的專家共同來研究、探討疫病的預測預警問題非常需要,意義重大。有利于推動中醫五運六氣理論研究的深入,更好地發揮中醫學在疫病預測預警中的應有作用。
會議指出,運用五運六氣預測疫病,一定要持科學態度。五運六氣學說的精華是看動態變化,若把五運六氣看作六十干支的簡單循環周期,僅據天干地支推算預測某年某時的氣候和疾病,是不全面的。
會議強調:要用科學的態度去對待五運六氣,用辯證的方法去運用五運六氣,用現代科技手段去發展五運六氣,讓其為現代防病治病及疫病預測作出應有貢獻。
會議涉及面廣,學術層次高,討論氣氛熱烈,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圓滿完成了大會預定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