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首屆海峽兩岸中醫藥合作發展論壇會議紀要
中醫藥學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全世界人類的共同財富。中醫藥學以其獨特的理論體系和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五千多年來為中華民族的健康和防治疾病作出了不可抹滅的貢獻。
隨著兩岸情勢春暖花開,兩岸交流日趨熱絡,并向深度廣度拓展,為加強兩岸經貿文化的交流合作,由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和推動,臺灣商工統一促進會和海峽兩岸中醫藥合作發展交流協會共同發起,海峽兩岸中醫藥合作發展交流協會、中國中藥協會和宜蘭縣中醫師公會共同主辦,于2009年11月8日假宜蘭縣佛光大學舉辦“首屆海峽兩岸中醫藥合作發展論壇”,目的以整合開發兩岸中醫藥共同市場,擴大兩岸中醫藥市場的經濟交流,保護兩岸種植中草藥農民的利益,培養優秀兩岸中醫藥人才與中藥藥農。并研討在WTO架構下如何制定兩岸中醫藥統一的法規標準,及推動藥材產品的規格標準化,從而提高兩岸醫療優質服務、中醫藥產品的優良質量及培育優秀中醫藥人才,開啟兩岸中醫藥三優的嶄新時代。
論壇邀請了大陸北京、天津、遼寧、河北、陜西、山東、山西、浙江、福建兩市七省的中醫藥專家共計437名與會。兩岸專家針對以下五個議題進行討論:1.中醫醫療及衛生政策;2.中醫臨床議題;3.中草藥議題;4.針灸推拿、氣功及傳統民俗療法議題;5.中醫藥交流傳承。
本次論壇特點在于:1.兩岸中醫藥交流史上同時間人數最多;2.覆蓋面最廣;3.論壇議題最豐富。在會議進行中及會后,兩岸專家熱烈討論、廣泛交流。不僅促進兩岸中醫藥相互的認識,也將中醫藥視野橫跨了產、學、研三個領域。并期許在“首屆海峽兩岸中醫藥合作發展論壇”會后能深入各項議題的討論,更期望論壇每年能持續舉辦,為兩岸中醫藥提供穩定和通暢的交流平臺。論壇過程中并有廠商、學院和醫藥相關的展示,以形成動靜結合的會議模式。大會同時安排參訪了位于臺灣宜蘭的杏輝藥廠,讓專家學者對臺灣醫藥產業有初步的認識。
相信在兩岸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下,針對各項中醫醫療衛生政策、中醫臨床經驗及中藥產業鏈,提供建言,探討共識,交流經驗,優勢互補,打造有利于兩岸中醫藥界健康、穩定的交流平臺,給兩岸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