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國際扶陽論壇暨第四屆扶陽論壇
—中醫扶陽思想理論與運用高級研修班綜述
1.論壇概況
2011年11月11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的“首屆國際扶陽論壇暨第四屆扶陽論壇—中醫扶陽思想理論與運用高級研修班” 在北京京民大廈一層大禮堂隆重開幕,來自世界各地的400余名中醫專家、中醫從業人員、新聞記者以及各行業的中醫愛好者齊集一堂,共同見證了這次盛會。
扶陽論壇暨研修班是中華中醫藥學會在中醫扶陽領域精心籌劃的學術活動,也是學會力推的學術交流精品工程。目前為止,扶陽論壇已經成功舉辦了四屆。歷屆扶陽論壇緊緊圍繞著扶陽理論及其臨床應用而展開,每次都吸引了大批的專家學者,成為中醫界不可多得的學術盛會。卓越的臨床療效使扶陽理念及其治法方藥迅速得到中醫從業者的追崇,掀起了一股扶陽熱潮,越來越多的中醫人嘗試用扶陽的方法獨立治療急危重癥,以及現代醫學所不能治愈疑難病證。火熱的扶陽論壇,給了中醫人底氣,扶了中醫人的陽氣。許多學員由此找到了中醫登堂入室的門徑。
今年的第四屆扶陽論壇,在內容和形式上與以往都有所不同。首先,參加論壇的人員包括主講老師已不限于國內,有許多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中醫同行前來講學或學習。其次,論壇期間專門留有充足的時間,會務組引導參會人員自由交流,以期獲得更好的效果。第三,論壇安排了專門的答疑時間,使大家有機會與扶陽第四代傳人盧崇漢教授、扶陽論壇發起人劉力紅教授進行深入的交流。
2.桂枝法
盧崇漢教授的學術報告和之后的答疑是這次論壇的重點。盧教授主講的題目是《對扶陽學派若干問題的看法及建議》,他說,人身之疾病雖多,重點卻在太陽、少陰兩經,對等的治法即是桂枝、四逆二法。太陽經為人體抵御外邪的第一道屏障,邪犯太陽是疾病的第一階段。這一階段可短可長,甚至經年不愈的疑難病癥也可能仍屬太陽表證。因此,習醫者如果能夠把仲景的桂枝湯弄懂并加以靈活應用,就可以解決60%—70%的臨床病癥;假使能夠從法的角度研究桂枝湯,則能夠衍化出成很多方子出來,能解決的問題幾乎是無限的,對于邪滯太陽的絕大多數病證都能掃除。另外,桂枝法也是固護中土的妙法,對于中焦不暢的病證也有極佳的療效。表證解除了,中焦暢通了,就可以放心大膽的運用四逆法。桂枝法是中醫治病的入手之法,開工之法,是治病的一個方便法門。
3.四逆法
太陽病失治、誤治則病邪入里,最易侵犯少陰,此時則需用四逆法。桂枝法是四逆法的先行官,四逆法才是真正的目的,才是治病求本的究竟之法,也是收功之法。四逆法是盧崇漢教授此次授課的重中之重,他從三個方面論述了四逆法的功用和意義。首先,四逆是合一之法。“合一”指的是陰陽合一,我們通常認為陰陽是對立的,猶如水火之不相容,陰陽如何能合一?盧教授指出,陰陽是在“極”上合一,生命之極——“坎”中一陽也。坎卦為乾中一氣落于坤宮,坎是以坤為體,以乾為用,水中藏有真火,從坎而解,陰陽是合一的,而且是陽主陰從的,通過四逆扶陽即能達到育陰的目的。其次,四逆是納下之法。納下指的是“迎陽歸舍”,使真陽相火處在本位。因為相火不在本位則亂相叢生。盧教授強調,相火不歸位不能用滋陰、養陰的方法來收藏,因為滋陰、養陰之劑寒涼滋膩,不但會損傷真火,還會障礙脾胃的運化。盧氏的心法是用四逆來收藏,因為附子可以直入坎宮,而且辛而不香,不具走竄之性,加上振奮中土之藥,可以很好的收藏相火。第三,四逆是收功之法。收功也可稱為歸根,盧教授引用《老子》的“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來說明歸根對于生命是何等重要。歸根是生命可持續健康的保障,無論何種疾病,都需要用四逆來收功,因為四逆是直補坎陽,而坎中一陽是人身立命之本,坎陽不足是一切疾病發生的基礎,用四逆來收功就能啟動生命的自愈機能,使人體獲得持續的健康。
4.扶陽藥的應用
盧教授還毫不保留地介紹了扶陽藥的運用技巧,這一點尤其令參會者興奮和贊嘆。如生姜,具溫中、宣散、降逆多種功效,通行三焦,可謂一專多能;石菖蒲,能夠開竅,入水底啟坎中一陽通達所有竅道;淫羊藿,能引陽藥入陰,啟陰交陽,能內能外,能上能下,無處不到。此外還談到了各種桂(肉桂、官桂、桂枝)的具體功效,白蔻與砂仁的異同等。
對于扶陽主將附子,盧老師指出:附子的用量從60克至120克就可以了,盲目地用超大劑量的附子是不可取的。因為這樣并不能提高臨床療效,而且目前江油附子的產量很有限,不可浪費寶貴的藥材;還提醒大家不要貿然使用生附子,盧教授的經驗是生附子的藥效并不強于制附片,但風險太大,不提倡去冒險。安全和療效同等重要,都是業醫者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
5.扶陽理念,十分重要
盧教授再次強調,學習扶陽應用扶陽,轉變觀念是關鍵。學習扶陽,就要深入領會“陽主陰從”的理念,懂得“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極,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陰”的道理,掌握“病在陽者扶陽抑陰,病在陰者用陽化陰”的用藥準則和技巧。
6.學習扶陽,關鍵是“悟”
廣西中醫學院的劉力紅教授談了自己“跟師學習欽安盧氏醫學的感悟”。他說,扶陽學說不是泛泛之學,盧氏提出的桂枝、四逆二法,化繁為簡,切合臨床,是解決中醫臨床難題的法門。扶陽學派所構建的是生命的立極之道——只有立極才能歸根,只有歸根才能立極。至于跟師學習的秘訣,關鍵是“悟”。包括前來參會聽報告,一定要帶有“悟”的心態,恭敬的心態,而不能急功近利,期望照葫蘆畫瓢地照搬一方一藥。說破是紙,不破是金。看透了,悟到了,才是自己的真本事。
7.五行針灸
本次論壇的一個亮點,是邀請到了英國針灸專家諾娜•弗蘭格林博士和荷蘭中醫藥專家龍梅女士,她們作了有關五行針灸的學術報告。五行針灸是一個獨特的經典針灸流派,源于中國,早年流傳到海外,傳承人為英國人華思禮教授(J.R Worsley)。五行針灸認為每個人都是五行的獨特組合體,且只有一行為主導,貫穿生命始終,終生不變。主導一行不但影響人的先后天體質、氣質、稟賦、個性、習性等,而且主導一行失和還可導致機體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只要針對患者的主導一行進行調理,使主導一行恢復正常,患者的各種病癥都會隨之消失。并隨著治療的進展,使患者達到身心和諧的良好狀態。2010年7月,廣西中醫學院經典中醫臨床研究所將五行針灸首家引進,經過近一年的臨床應用,療效顯著。
關于五行針灸,劉力紅教授曾撰文寫道:
“五行針灸以五行為歸旨,是一門引人入勝的針法。于專業言,直取經意,守神為務,乃直趨上工之針法。于大眾言,由此漸明五行,不特工作生活樂趣充滿,自身調攝亦知從何入手。
“五行針灸之要,在于判斷人之五行中之主導一行。此主導一行決定人一生之生長壯老已,決定人一生之身心狀態,可以說該針法是圍繞主導一行的次第謹嚴之針法。而其難處亦其魅力處,即對此主導一行之判斷。此成為該法行者需不斷進取之動力,亦為漸入佳境之處。我們當為此針法之回歸盡心盡力!”
諾娜• 弗蘭格林(NoraFranglen),早年就讀于劍橋大學,主修現代語言。之后以翻譯為業,以此養家。她因經歷了五行針灸治療,體會到了五行針灸的神奇療效,因而毅然決然到英國萊明頓(LeamingtonSpa)的“傳統針灸學院”學習針灸。 在導師華思禮教授(J.R Worsley)指導下完成針灸研究生、博士生學業。于 1995 年在倫敦創辦“五行針灸學校”,任校長。一直致力于傳播弘揚五行針灸,2010 年始開辦“諾娜博客”(NoraFranglen’sBlog),撰文傳授其 20 多年來實踐五行針灸之個人經驗和心得,備受世界各國五行針灸喜愛者和實踐者推崇。龍梅畢業于成都中醫藥大學,曾供職于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1997 年赴荷蘭,多年來一直潛心研習中醫,曾隨已故民間中醫師唐步祺先生習欽安之學。 2008年始全身心投入學習、實踐五行針灸,有幸成為諾娜•弗蘭格林的弟子,現居荷蘭。諾娜•弗蘭格林博士和龍梅女士借首屆國際扶陽論壇的東風,把這種流傳海外的奇妙針法迎回中國,為針灸的發展增添了一個有學術底蘊和傳承的流派。
8.因時制方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楊志敏教授的學術報告“道法自然,因時制方”引起了眾多學者的興趣。楊教授從“自然之法、人法自然、因時制方”三個方面,結合《易經》原理,生動地闡明了大自然和人體圓運動的生理、病理和制方之理。她引用《內經·歲露論》說:“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人體之小圓運動,受自然之大圓運動影響,制方當兩者合參。楊教授的報告使中醫人領略了古中醫學的魅力。
9.答疑
11月13日上午,是本次論壇激動人心的時刻。盧崇漢教授、劉力紅教授用整整3個小時的時間,詳盡地回答了大家提出的30多個問題。問題涉及到中醫扶陽思想理論與運用的方方面面,包括腫瘤、癲癇等疑難病的診治、桂枝法四逆法的應用時機、具體扶陽藥物的異同以及如何跟師學習等等,兩位老師都做了令人滿意的答復,會場不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10.學員交流
本次論壇專門安排時間讓學員分享扶陽理念和方藥的應用體會。大家爭相登臺,氣氛異常活躍。來自云南的火神派代表人物吳榮祖先生的兒子吳文笛,宣讀了“溫陽扶正大法的臨床抗炎機理探析”的論文;來自北京的72歲老中醫劉發洲醫師與無私地與大家分享了自己常年應用附子治療疑難病癥的經驗體會,他將應用附子需要交代患者的注意事項刻制成印章,以確保用藥安全;而世界華人協會總干事張雨軒先生則結合自己的服藥經歷,形象地解讀了桂枝法、四逆法的方藥應用時機和機理……這些都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11.特別鳴謝
扶陽論壇的宗旨是“上承經旨、中啟百家、下契當代、力倡扶陽”,傳承中醫、發展中醫離不開各界的支持。“首屆國際扶陽論壇暨第四屆扶陽論壇—中醫扶陽思想理論與運用高級研修班”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協辦單位則包括廣西中醫學院經典中醫臨床研究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扶陽法學術流派重點研究室、成都盧火神扶陽中醫館和深圳三九醫藥貿易有限公司;廣西同宥三和中醫養療中心、深圳天頤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加拿大極康中醫院和中國藥材集團四川江油中壩附子科技發展公司、、株洲扶陽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廣西林源堂養生制品有限公司、廣西同有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則為論壇的舉辦給予了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