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爆發,面對影響首都社會安全和政治穩定的新發、突發重大傳染病,在國家及地方政府支持和指導下,北京地壇醫院提前做好預案,確定了中醫藥“早期”、“全程”參與,“科學規劃”與“中西醫并重”的總體方針。(1)組建了中西醫人員共同工作的甲流應急中心:中醫專業派駐有臨床及科研經驗的三級臨床人員,中醫副主任醫師擔任病區主要行政領導,保障中醫藥第一時間介入甲流防控,確保中醫臨床治療與科研同步進行。(2)建立了北京甲流專家會診平臺,通過現場、視頻會議等形式,對早期病例及特殊病例進行會診,將專家意見及共識,轉化為臨床方案,逐步提高臨床辨證治療水平。(3)重視信息傳播與知識轉化。通過臨床及科研團隊配合,不斷發現并解決甲流的焦點及難點;及時將科研產出分類轉化為政策依據、公眾防控信息及臨床應用成果。為北京乃至全國甲流防控和決策提供了科學支撐,促成臨床研究成果轉化為中藥產品,帶動了中醫溫病學術傳承與進步,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自2009年5月12日確診第1例甲流患者開始,中醫人員開始在流感病區第一線搜集和記錄中醫證候,通過個案研究、小樣本分析,提出甲型H1N1流感屬風熱疫毒為患,仍屬于中醫時行感冒范疇,總結了甲型H1N1流感的中醫藥核心病機及治療方案,給國家和北京市中醫局中醫專家組制定、調整、優化治療方案提供了臨床依據。
通過會診、開會、發表學術文章、開新聞發布會等多種信息渠道傳播中醫藥成果。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3篇,參與撰寫SCI論文2篇。至2009年8月,北京地壇醫院所做設計326例患者的臨床隊列研究,是國內設計最嚴謹,數據最全,觀察最為細致的臨床研究。其結論通過多家媒體、國際會議以及論文《326例甲型H1N1流感的隊列病例臨床征候演變規律與治療觀察》進行宣傳,提出了甲流輕癥可不用奧司他韋的重要觀點。2009年底更有對500余例的臨床癥狀及其演變規律的分析總結。參加了兩項國家級中醫藥甲流治療研究,以高級別證據證實輕癥甲型H1N1流感的中醫藥療效與奧司他韋療效無顯著差異,這些臨床研究成果為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甲型H1N1流感三版診療方案的修訂提供了有力支撐。打破了“奧司他韋”迷信,緩解了民眾焦慮。
2009年10月以后,國家將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重點調整為對重癥救治,降低病死率。北京地壇醫院防治甲流團隊又從典型病例個案研究、隊列研究入手,在2009年11月在重癥、危重癥早期預警方案基礎上,提出中醫藥早期、全程治療減少危重癥的發生以及重癥、危重癥及甲流高危人群的中醫藥診治方案,該方案已在北京地區及全國推廣,2010年在國家中醫局的行業建設專項里以課題形式進行臨床研究。
北京地壇醫院在應對甲流期間的實踐證明,中醫藥在應對突發、新發傳染病領域大有可為。政府支持、機制創新、多學科聯合、臨床科研一體化、信息傳播與知識轉化,是地壇醫院成功應對甲流疫情的重要經驗總結。中醫高層次臨床團隊的全程介入是甲流科研及臨床工作的核心措施。甲流的工作模式,為中醫藥應對新發、突發重大傳染病提供了一個好的范例,實現了臨床療效、科研成果、社會效益的全面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