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隔物灸治療膝原發性骨關節炎的臨床規范及機理研究》為安徽省科技攻關項目(編號:07010300199)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臨床研究項目(編號:06-07LP25)。項目研究在安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安徽中醫學院附屬針灸醫院及安徽省立醫院3個臨床試驗中心進行。
膝原發性骨性關節炎( KOA)是中老年最常見的關節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目前,西醫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臨床常用藥物和手術均有其局限性。本研究在已有臨床療效的基礎上,以傳統中醫理論指導,辨證分型,運用不同隔物灸法治療。并按最新臨床醫學研究模式循證要求,通過多中心,隨機、盲法與西藥及溫針灸方法對照,按照國家最新診療標準,對隔物灸法效果進行量化、客觀化評定,肯定辨證運用不同隔物灸治療KOA的療效及優勢,為臨床治療提供了新方法及新思路。并通過建立KOA動物模型,觀察不同灸法對模型動物痛閾的影響,同時檢測模型動物血清、關節滑液和關節軟骨中炎性因子IL-1β、TNFα、MMP-3、iNOS的含量,以探討其效應機制,部分闡明其作用原理。
該項目按期完成,并在安徽省科技廳的組織下,于2010年10月通過由石學敏院士為首的專家組鑒定,給予較高的評價,鑒定結論為“國內領先水平”,并于2010年獲安徽省科學技術成果及2011年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主要技術性能指標為:
1.技術指標:①通過研究,完成462例患者,共842只患膝臨床病例研究及KOA的臨床治療及療效分析,肯定辨證隔物灸法治療KOA具有較好臨床療效,證實了中醫“辨證論治”、“三因治宜”學術思想在針灸臨床的指導作用,創新了灸法應用的理論基礎。②成功建立了膝骨性關節炎動物模型及各指標測定,初步探討了辨證隔物灸治療KOA的機制。③制定了KOA中醫診療規范和臨床路徑,并在此基礎上完成了國家標準《針灸技術操作規范——艾灸》的研究制定并由國家頒布實施以及一項國家專利的研制。
2.經濟指標:①本療法臨床療效肯定,自項目實施3年以來,僅安徽中醫學院附屬針灸醫院的累計門診量突破30000人次,住院人數累計突破1500人次,有效率高;該項目臨床應用在安徽省中醫院直接業務收入近70萬元。獲得較好的經濟、社會效益。②舉辦四期全國暨安徽省繼續教育學習班,目前已在全國推廣應用。
3.知識產權:①專利1項“電控溫加熱微煙艾灸頭”( XQ12079365511)。②在專業雜志發表論文19篇,相關論文多次參加國際國內學術交流,獲得肯定。③出版專著1部。
4.人才培養:通過本項目研究基礎,成功申報國家重點學科——針灸學,國家重點專科專病——膝痹病,成功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及國家中管局科技項目3項;通過國家及省級繼續教育培訓班,培養人才數百人,并培養畢業境內外碩士研究生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