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題針對甘肅省道地藥材當歸的規范化種植及其種質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通過調查研究并結合多種試驗和分析技術,對其中的關鍵性問題開展研究,并制定出標準和規程。
在當歸的規范化種植方面,通過對甘肅當歸種植情況的基本調研,找出影響這種藥材質量的關鍵問題。對當歸病蟲害進行調查和研究,利用綜合防治的方法,初步解決長期使用高毒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造成的中藥材農藥殘留問題以及對土壤環境的污染問題。通過對當歸種植過程中施用有機肥、生物肥、化肥的比較試驗,綜合分析三種肥料對藥材產量、質量的影響,初步解決化肥引起的當歸有效成份下降、質量不穩、以及土壤板結等問題。對當歸的種植密度和種植方式進行研究,分析產量和干物質的積累,確立最適宜的種植密度、行距、株距和規范的種植方式。對當歸的保苗和選苗方法進行研究,提高當歸的出苗率。在甘肅省岷縣建立當歸規范化種植示范園和GAP生產基地并制定當歸生產標準操作規程(SOP)。
在當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方面,采用常規技術、現代分析技術及分子生物學技術,進行當歸栽培、野生、近緣種等種質資源調查、搜集、鑒定、評價;建立當歸野生資源保護點、種子庫、植物離體種質庫、植物種質資源圃及種質資源信息數據庫;篩選優良種質材料并通過動物實驗對其進行藥效學評價;制訂種質評價、保護、保存、選育技術規程和種子(質)質量標準。
該項目在甘肅省岷縣建立起中藥材規范化種植示范園,規范化種植技術在當地推廣后,給市場提供優質藥材原料,不僅提高了當歸整體發展水平,而且帶動了甘肅省定西地區的中藥材種植規范化的意識和科技水平,進一步促進了定西乃至甘肅省中藥材種植業的健康發展,有力推動定西(當歸種植區)乃至甘肅省農副產品優質化,推動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民收入水平,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增強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并且對解決地方就業、企業提高效益產生積極的影響。規范化種植過程中,高毒、高殘留農藥的禁止使用,對保護水、土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為人類健康事業作出保證。
建立當歸的野外保護點、種質庫和種質資源圃并投入使用后,對搶救、保存我國珍貴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對保證中藥資源的可持續供應、中藥材新品種選育和中藥材規范化栽培,填補生物資源種質保存系統的缺陷等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當歸優良種質材料篩選,可解決種質混雜退化的現實問題,從源頭上提高藥材質量,提高種質材料的抗逆性,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有利于中藥材地道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中藥材生產,增加藥農收入;當歸種質資源(尤其是野生資源)評價、保護、保存和選育技術的研究不但能夠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具有十分明顯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