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項目采用多學科方法對HIV/AIDS中醫證候分布規律進行研究,建立了HIV/AIDS基本中醫證候量表,并對量表進行了考核驗證。運用臨床流行病學方法大樣本調查2050例河南省、云南省、新疆自治區三地區HIV/AIDS患者,結果顯示,HIV/AIDS證候,具有虛實夾雜,多臟(部位)病變的證候特點,其中實證河南、云南、新疆均以濕熱內蘊檢出率最高,虛證河南以肺脾氣虛證檢出率最高,云南、新疆氣陰兩虛證檢出率最高;病性要素主要為濕、熱、痰、毒、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病位要素以五臟系統為主。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因子分析方法,對HIV/AIDS證候的證素和癥狀體征進行分析,揭示HIV/AIDS證素和證候之間的內在聯系。在流行病學調查及專家問卷的基礎上建立證候量表,對常見中醫證候采用Logistic回歸、因子分析以及結構方程模型進行定量分析,初步制定出7個基本證候診斷量表。選取其中肺脾氣虛證、氣陰兩虛證及濕熱內蘊證三個常見證候的診斷量表進行了考核驗證。
HIV/AIDS中醫證候規律研究以及證候量表的研制,對探索HIV/AIDS中醫病因病機及辨證論治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臨床實用價值,為構建HIV/AIDS中醫理論體系和療效評價體系提供了證候學依據,為今后開展HIV/AIDS中醫藥治療、科學研究以及中藥新藥研制提供了理論和基礎。本項目的實施對HIV/AIDS中醫四診信息的規范化、采集的客觀化以及中醫證候標準化研究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HIV/AIDS證候量表的研制以河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云南省HIV/AIDS患者大樣本流行病學調查的臨床資料為基礎,進行專家問卷分析、Logistic回歸分析、因子分析、建立結構方程模型,運用綜合方法對證候量表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尤其是采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癥狀、證候及病機之間的關系,為分析中醫證候辨證復雜問題提供了先進科學的手段。本項目方案設計具有科學性、技術先進、數據可靠,研究結果和結論具有創新性、實用性和可行性,在同類研究中處于國內外領先水平。本項目的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前景,從而使中醫藥在HIV/AIDS防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