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國醫大師、著名中醫學家、中醫教育家、全國優秀教師、廣西中醫藥大學教授班秀文因病醫治無效,于2014年4月14日21時45分在廣西南寧去世,享年94歲。
班秀文,1920年1月10日出生,壯族,中共黨員,廣西平果縣人,1940年7月畢業于廣西省立南寧醫藥研究所本科班,分配到廣西凌云縣東和鄉醫務所任所長兼醫師。1957年9月調入廣西南寧中醫學校(廣西中醫藥大學前身)任教。
班秀文從事中醫臨床、教學、科研70年。他理論知識深厚、臨證用心精微、效驗頗豐,內、外、兒、針灸科疾病均擅長,對婦科造詣尤深。出版《班秀文婦科醫論醫案選》、《婦科奇難病論治》、《班秀文臨床經驗輯要》等學術著作。
班秀文是壯醫藥事業奠基人,現代壯醫藥理論的奠基者。1984年兼任廣西中醫學院壯醫研究室主任,指導壯醫門診部籌建和診療工作。1985年招收第一批攻讀壯族醫藥史的碩士研究生,為壯醫藥研究和引入研究生、本科生教育奠定基礎。1985年擔任廣西民族醫藥研究所顧問。
班秀文曾當選為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廣西第四屆委員會委員。1990年確定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1992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6年被授予“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2009年被授予“國醫大師”。
班秀文醫學精湛、醫德高尚,深受壯鄉人民喜愛。在中醫藥和壯醫藥理論、臨床、教育、科研等領域取得卓越成就,為中醫藥民族醫藥事業作出杰出貢獻。 (記者梁啟成 張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