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劉延東副總理在與國醫大師座談時對于中醫藥“五種資源”的進一步闡釋,受到各界關注,并引發熱烈討論。其中,“中醫藥是優秀的文化資源,弘揚好這一資源,是繁榮中華文化的有力舉措”等相關論述引起了強烈共鳴。
“在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背景下,大力弘揚中華文化,特別是包括中醫藥在內的優秀傳統文化,顯得尤為重要和必要。”第二屆國醫大師張大寧參加了此次座談,他認為,劉延東副總理明確指出中醫藥是包括優秀的文化資源在內的“五種資源”,對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有著重要意義。
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韓同彪深受感動,備受鼓舞,“這既是對中醫藥在推動中華民族繁衍昌盛方面做出的歷史貢獻的充分肯定,也是對發展中醫藥、造福大眾、實現中國夢現實意義的清晰解讀,同時也是對中醫藥走向光明未來寄予的厚望。”
國醫大師孫光榮也屢次呼吁,中醫藥文化發展需要面向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要將中醫藥文化建設納入國家文化發展規劃。
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先行者
北大哲學系教授樓宇烈一直認為,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體現者,具體的實踐者,與儒、釋、道的思想,道合理同,密切關聯。“我一直對我的學生強調,他們一定要學兩個‘yi’。一個是中醫的‘醫’,一個就是中國傳統藝術的‘藝’,通過這兩個‘yi’才能把握中國傳統文化人文精神價值。”
樓宇烈坦言當前中醫和中國傳統文化可謂“同病相憐”。他呼吁不要做傳統文化的掘墓人,現代化不是斬斷傳統,而是要在根子上學習,要學習西方的文化自信,“有了文化主體意識,才有資格對話,才能真正取長補短。” (趙維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