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學會綜合能力,充分發揮科技社團在推動全社會創新活動中的作用,中國科協自2012年起組織實施了學會能力提升專項。專項通過以獎代補和開展重點活動相結合的方式,著力提升學會服務創新能力、服務社會和政府能力、服務科技工作者能力以及自我發展能力。我會榮獲了優秀科技社團獎項二等獎,科協每年度200萬元資助,連續資助3年。通過三個年度能力提升項目的實施,學會的學術影響力、社會公信力、會員凝聚力、自我發展能力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2014年11月5日,中國科協致函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中醫局支持中華中醫藥學會完成能力提升第一期項目表示了感謝,對學會在項目完成過程中所取得成績給予了肯定,并在《學會能力提升專項優秀科技社團獎項目總結報告》中多次提到學會的工作亮點。現摘錄如下:
1.發布《中醫藥學學科發展研究報告(2011-2012)》和《中醫藥學科發展報告(2012-2013)》,為國家制定中醫藥發展規劃與科研思路提供了可靠的決策依據,對促進中醫藥的自主創新和健康協調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2.近三年間推薦國家獎的獲獎率達到83.3%。
3.開創性地舉辦高端學術交流:為推進中醫藥國際化進程,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了“2014•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暨院士醫學論壇”,阿龍•切哈諾沃、理查•羅伯茨、杰克•紹斯塔克、埃里克•馬斯金、羅伯特•默頓等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科學院院士史蒂夫•卡伊,國內劉新垣、楊煥明、陳可冀、韓濟生,以及王辰、韓德民、吳以嶺、鄭樹森等8位院士,1000余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以“現代醫學•中醫藥學•共融發展”為主題,圍繞國際生物醫學技術的前沿、生物醫學技術經濟學展望、中醫藥學現代生物醫學技術應用與中醫藥學的傳承創新、中醫藥發展的理論創新與產業發展等問題,同臺演講、同臺展示,啟迪了思維、拓展了視野、增進了交流、加深了了解,對促進現代醫學與中醫藥學的共融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和提升中醫藥學術地位發揮了極大作用。
4.在經中國科協確定的10個首批學會有序承接政府轉移職能試點項目中,中華中醫藥學會占了3項,分別是科技部——“國家科技獎勵推薦”、國標委——社會團體標準研制試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央部門預算中醫醫院項目預算專家論證評審。中華中醫藥學會根據財政部、國家中醫局有關規定和要求,對6家局管醫院中醫事業費新增項目預算編制情況進行科學分析論證。通過建立、完善專家庫,健全審評流程和標準,構建信息化平臺,強化預算執行考核,確保讓行業社會“心服口服”。
5.組織開展以“春播行動”為重點的基層中醫院人才培養與適宜技術推廣工程,三年共開展培訓489期,總計培訓基層醫務工作者34624人次,在培養基層中醫藥人才、推廣適宜技術、普及中醫藥科學知識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
以上成績的取得與中國科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支持密不可分,學會秘書處將以此為契機,認真總結歸納好自承接科協學會能力提升工作以來取得的經驗和成果,深刻分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一步提高認識,振奮精神,完善措施,扎實工作,積極爭取并完成好政府轉移的各項職能,擴大學會社會影響力,提升學會對中醫藥事業進步乃至國家創新社會發展的貢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