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分會主委培訓班在京舉行
為了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中央及上級主管部門關于社會組織發展與管理的有關文件精神,促進學會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不斷提高服務社會、服務政府、服務會員、服務自我發展的能力與水平,中華中醫藥學會于2015年1月10日在北京舉辦了理事、分會主委培訓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馬建中出席并講話,國家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副局長李勇、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部長宋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桑濱生做特邀報告,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曹正逵,副秘書長謝鐘、洪凈以及60余位分會主委、部分理事、學會秘書處各部門負責人和工作人員共130余人參加了會議。洪凈副秘書長和謝鐘副秘書長分別主持了上、下午的會議。
馬建中副局長在講話中,站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分析了學會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肯定了學會在組織建設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績,他同時指出,學會在分支機構管理、學術引領與服務能力等方面還存在不足,需要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機制加以解決。馬局長就下一步的學會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一是用中央精神統一思想、凝聚共識;二是按照國家民政部、中國科協的有關規定和要求,正確定位,明確職責,為政府、社會和廣大中醫藥科技工作者竭誠服務;三是完善促進科技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優化人才成長環境;四是要加強自身建設,特別是要按照《民政部、財政部關于加強社會組織反腐倡廉工作的意見》的要求,提高反腐倡廉、依法治會、按章辦會意識;五是要推進分支機構設置規范化改革;六是要建立健全制約監督和管理機制,逐步完善評估辦法,減少“名片主委”、“履歷主委”。
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部長宋軍在題為《學會創新與服務能力提升》的報告中,從指導思想、總體規劃、項目結構、項目經費等方面介紹了中國科協將實施的學會創新與服務能力提升專項的整體情況,重點介紹了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學術交流示范工程、學術發展引領工程、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工程、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和學會發展基礎培育工程,展示了中國科協推動學會發展的頂層設計與思路,并對學會今后工作提出了希望。
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李勇副局長在《發展與管理——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工作改革談》的報告中,從十八大提出了“建立現代社會組織體制”的社會建設目標談起,以“扶持發展”和“監督管理”為兩大抓手,闡述了社會組織管理工作改革的組織架構、制度建設、優惠政策、組織體制及主要措施,用具體的數字展示了社會組織管理改革工作的主要成果,展現了社會組織面臨的良好發展環境。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與監督司桑濱生司長做了題為《關于中醫臨床診療指南和“治未病”標準制修訂工作的思考》的報告。他用翔實的數據展現了中醫臨床診療指南制修訂工作的主要成績,介紹了中醫“治未病”標準制修訂情況,指出了存在問題和不足,重點從強化組織管理、提高指南制修訂質量、明確監督與管理職責分工等三個方面,提出了今后工作設想。
洪凈副秘書長介紹了分支機構設置與運行機制建設項目的研究背景和中醫藥學科分類與目錄設置的概況,梳理了學會分支機構設置的現狀,指出了分支機構設置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學會分支機構設置與運行機制的優化路徑,提出了今后分支機構設置管理的工作思路。
學術部劉平主任根據《中華中醫藥學會分會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就分會名稱、分會性質、組成與任職條件、主要任務以及組織管理、換屆改選、委員增補、學術活動、評比表彰、反腐倡廉與財務管理等方面問題做了具體說明。
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副院長高穎、兒科分會主任委員、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馬融、體質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倪誠、絡病分會副秘書長魏聰分別做了《立足臨床實踐、推進診療指南制修訂工作》、《創新學會工作,提升行業影響》、《體質分會學術創新及其推廣應用》、《十年絡學傳薪火、創新整合促發展》的典型發言。與會專家圍繞中醫藥標準化、分會學術交流、分會財務管理等工作進行了交流討論。
副會長兼秘書長曹正逵同志做總結講話。他在充分肯定了會議取得的預期成果的同時,分析了學會發展面臨的難得機遇與嚴峻挑戰,希望全體學會同仁能夠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機遇意識、憂患意識,牢記中央囑托,心系廣大會員,團結一致,奮發有為,以“想事干、有實招、干實事、務實效”的工作態度和不計名利、任勞任怨的奉獻精神,努力做好學會工作。他還著重強調,主任委員和理事要明確使命,敢于擔當,認真履職,關心學會發展,支持總會工作。要高度重視學術與學科建設,在認真做好分會相關工作的同時,積極參與學會組織的岐黃論壇、學術年會等重要活動。要注重人才培養,積極發展青年委員、學生會員,加強梯隊建設。要切實加強財務管理,嚴格按照有關文件精神,規范并做好與企業的雙贏合作,努力為推動中醫藥學術傳承創新和學會的持續發展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