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博鰲亞洲論壇傳來的中醫藥國際化聲音尚未停歇,《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發布,提出“擴大在傳統醫藥領域的合作”,為中醫藥行業帶來盎然春意。可以想見,在“一帶一路”建設這臺開放包容的大合唱中,中醫藥將以獨特的音色交融其中。
《愿景與行動》在“民心相通”部分提出“為有關國家提供醫療援助和應急醫療救助,在婦幼健康、殘疾人康復以及艾滋病、結核、瘧疾等主要傳染病領域開展務實合作,擴大在傳統醫藥領域的合作”等語,意蘊深長。作為沿線各國合作重點的主要內容,“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其包含的文化交流、旅游、醫療、科技等方面,無不與民生息息相關。把擴大傳統醫藥領域的合作列入此節,彰顯了中國及沿線各國在民生健康方面對傳統醫藥的期待。
回望始提“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2013年,習近平主席曾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三次會議上強調:“傳統醫學是各方合作的新領域,中方愿同各成員國合作建設中醫醫療機構,充分利用傳統醫學資源為成員國人民健康服務。”并且,在談到金融、能源、糧食安全、人文等交流合作時,把中醫列為各方合作的新領域單獨提出。這正是基于對中醫藥重要作用的肯定。隨著當下健康觀念與醫療模式的轉變,中醫在慢性病、重大疾病和新發傳染病領域可為國際社會提供有價值的方法和經驗。
如今,我國已在40多個國家開展中醫援外服務。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外國政府、地區組織簽訂了80多個中醫藥領域合作協議,簽署國(地區)多分布在“一帶一路”沿線。由此可見,中醫藥正以其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醫療保健行為,在傳統醫學交流合作中作為一種國家優勢“走出去”,逐漸成為中國對外交流的“生力軍”,不僅助力打造健康中國,還能惠澤他國民眾。
民心相通,還將使“一帶一路”成為連接不同文明的紐帶。在推動沿線各國開展文化交流、學術互動、旅游合作等形式的人文合作之時,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中醫藥或可成為重要載體,開啟一條中華文化傳播之旅,通過促進中醫藥落地及本土化傳播與發展,帶動中華文明的傳播,為這條文明互鑒之路增光添彩。
從經濟的角度,中醫藥相關健康產業因其獨到優勢,對接國際市場需求,還將有助于提高開放型經濟和服務貿易水平,成為對外貿易新的經濟增長點。數據顯示,僅2013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藥類商品進出口總額已近20.8億美元。
“一帶一路”倡議將使沿線各國成為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命運共同體。在此戰略的引領下,中醫的種子將播撒在沿線各國,生根發芽,開出友誼之花,結出健康之果。未來,當他國民眾也能做到看病選中醫、預防“治未病”、中藥香氤氳、養生應時令……那時的中醫藥,必然已成為我國的一個國家品牌和全新的對外合作領域。那時也才能感知,在今日中國與沿線國家的這闕大合唱中,中醫之音氣韻綿長悠揚。( 評論員 吳瀟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