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家提出的“大力培育弘揚優秀中醫藥文化,不斷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的宗旨,中醫藥文化不僅體現了中醫藥的本質與特色,也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作為中醫藥事業的根基和靈魂,中醫藥文化建設成為新時期中醫藥事業發展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基于此,中華中醫藥學會于2014年6月與北京康仁堂藥業有限公司聯合設立“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文化教育基地”。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藥炮制”傳承基地、國家發改委高新技術產業化示范項目基地、中國中醫科學研究院王孝濤傳承工作室、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文化教育基地、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基地、北京市中藥配方顆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中醫藥大學教學和實習基地、北京王孝濤名老中醫工作室,康仁堂為了更好地發揮中醫藥文化推廣和中醫藥知識普及工作中的作用,以給傳統中醫藥提供最卓越的整體解決方案為宗旨,開展了豐富的線上線下中醫藥文化教育工作,推動了中醫藥的傳承與發展。
一、基地參觀考察學習項目
基地在學會的領導,于2016年1-4月間共下接待全國22個省份90多批次共計700余人的參觀考察和學術探討工作,中醫藥文化傳播對象主要包括來自全國各地的中醫院主管領導、藥劑及藥事業方面領導、臨床中醫生、中醫藥行政管理相關人員、中醫藥行業學者專家、熱衷中醫藥發展和建設的國際中醫藥友人。基地參觀考察內容包括:中醫文化傳承廳、中藥文化傳承廳、中藥現代化成果展示廳、中藥現代化生產創新廳等內容的考察參觀和學術探討。該項目教育活動博古通今,特色紛呈,為中醫藥文化的傳播和普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中醫經方教育推廣項目
基地在學會的領導下組織和開展中醫經方學術教育研討活動4場,覆蓋山東、河南、福建、貴州四個省份,學術覆蓋超過800人次的臨床中醫生。經方教育學術項目包括中醫經方研討會、中醫經方病案討論會、中醫經方臨床實踐沙龍、傷寒論背誦大賽、中醫經方實戰演講比賽等內容。該項目教育活動點燃了中醫人學習推廣經方的熱情,切實提高與會者中醫處方能力。對中醫經方的臨床普及和推廣、提升中醫生臨床實踐能力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三、中藥藥事教育推廣項目
為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加強中醫與中藥的緊密相連,搭建傳統中藥與中醫臨床交流平臺,基地以傳承王孝濤、金世元學術理論及現代藥房管理思想為主題,開展了包括中藥道地藥材產區考察、中藥飲片質量標準與鑒別、中藥炮制學術研討、中藥房管理、藥劑藥事科室管理等方面的研討與交流。
2016年4月,基地攜手中國中藥協會中藥飲片專業委員會、聯合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王孝濤傳承工作室”在浙江義烏開展了三天的中藥藥事共建學術研討會及浙江浙貝母、延胡索等藥材產地實地考察活動,并與全國9個省市的50余名中醫院領導展開了熱烈的探討。該項教育活動使中醫院的臨床藥劑人員和藥事管理人員從理論知識到工作時間都提到了很大的能力促進作用。
四、中醫醫院院長培訓項目
2016年4月,基地按照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采取專題講授、分組研討和學員論壇等形式對來自青海、寧夏、甘肅等地近50名中醫院院長進行培訓。該項目為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促進公立醫院改革,加強醫院院長職業化建設,引導公立中醫院院長深入了解衛生計生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提高醫院院長職業化水平做出了獨特貢獻,得到了各級醫院領導的普遍認可。
五、中醫臨床科室共同建設項目
為推動我國老年腫瘤學領域的學習交流與技術合作,促進老年腫瘤學研究的發展,2016年4月基地攜手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腫瘤專業委員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在京進行腫瘤科科室共建學術研討會。本次會議吸引了全國10個省市400余名腫瘤專家。該項目繼2015年已組織召開三期,為各省市二級醫院陸續提供腫瘤科室接待學習、人才培養等工作。
六、中醫幫扶教育活動項目
2016年1-4月,基地攜手各省中醫藥學會分會組織開展中醫幫扶教育活動,其中學術沙龍14場,覆蓋婦科、兒科、脾胃科、皮科多個科室臨床醫生500余名。義診講座31場,幫扶醫院覆蓋山東、河北、吉林、遼寧、內蒙、云南、貴州、重慶、湖北等10多個省市。
該項活動由基地組建了北京、天津、上海、廣東、江蘇等中心城市大型中醫院200余名專家團,目的就是將成熟的理論體系,精湛的診療手段帶給全國20多個省的縣級醫院3000多名中醫生,切實做好臨床經驗幫扶指導和帶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