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1日至23日,由天津中醫藥大學、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循證醫學中心、意大利國立衛生研究院主辦,天津中醫藥大學循證醫學中心、中華中醫藥學會臨床藥理專業委員會和內科分會青年委員會、天津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循證醫學專業委員會、中藥注射劑產學研合作組織承辦的“第二屆循證中醫藥學國際論壇”在杭州舉行。論壇以“中醫藥防治感染病·優勢與證據”為主題,來自中國、英國、意大利、韓國等多個國家從事循證醫學、中醫藥研究的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200余人參加。
中華中醫藥學會臨床藥理分會秘書長、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藥研究院副院長張俊華主持開幕式。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邱岳處長出席并講話。
論壇開幕式上舉行了“中醫藥臨床證據數據庫”發布儀式,由天津中醫藥大學牽頭的“中醫藥臨床證據數據庫”正式啟動。張伯禮、任德權、李幼平、孫塑倫、邱岳、劉平、卞兆祥、陳錚明、Alice等專家共同觸摸開啟了電子球,標志著循證中醫藥學邁入了新的階段。
張伯禮院士指出,中醫藥在應對抗生素耐藥和感染性疾病防治方面具有理論優勢,經驗優勢和藥物優勢。但中醫藥要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還需提供更加嚴謹的證據。循證醫學則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翅膀,用產生國際公認的方法,來評價中醫藥的特色優勢,用科學的語言詮釋中藥的療效,是傳承發展中藥的重要任務。
中國中醫藥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廖福龍教授介紹了青蒿素的發現過程以及臨床應用;浙江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院士為與會者報告了腸道微生物與肝臟疾病的研究進展;楊子峰教授代表鐘南山院士報告了關于板藍根防治流感研究的進展;英國牛津大學陳錚明教授做了題為“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的實驗以及對中醫藥臨床研究的啟迪”的報告;以嶺醫院賈振華教授與大家分享了“絡病理論指導下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感染溫熱病研究”;香港浸會大學卞兆祥教授從中藥臨床試驗規范性的角度介紹了如何提高臨床研究質量;王升啟教授報告了銀翹散等中藥抗病毒的分子機制研究;冼紹祥教授做了題為“熱毒寧治療登革熱的臨床研究”的報告;何麗云研究員做了題為“抗病毒口服液治療成人感冒臨床研究”的報告;徐立然教授做了中醫藥防治艾滋病相關研究的報告;曹彬教授代表王辰院士做了題為“中藥湯劑治療甲型H1N1流感臨床研究”的報告;四川大學循證醫學主任孫鑫做了題為“真實世界研究方法進展:挑戰與對策”的報告;韓國的MS LEE教授做了題為“韓醫藥治療感染性疾病的研究進展”的報告;英國牛津大學馬玉玲教授介紹了中藥在抗心律失常方面的研究。
中國循證醫學中心創始人李幼平教授對論壇的召開給予了高度評價。論壇同期還舉辦了循證醫學與臨床實踐培訓班、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再評價專題研討會、中藥防治感染性疾病臨床指南制定研討會以及中醫藥臨床研究方法青年學者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