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日前聯合印發的《關于醫教協同深化中醫藥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 到2020年,我國基本建成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3階段有機銜接,師承教育貫穿始終,符合中醫藥事業發展要求和學科特色的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
根據《意見》,此次中醫藥教改的重點任務是著力推進以“5+3”(5年中醫學本科教育+3年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或3年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為主體、以“3+2”(3年中醫學專科教育+2年中醫類別助理全科醫生培訓)為補充的中醫臨床人才培養,加快推進中醫藥健康服務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統籌推進多類型中醫藥人才培養,建立和完善符合中醫藥行業特點、以職業勝任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為主線的人才培養、評價、激勵機制,形成有利于優秀中醫藥人才脫穎而出的政策環境和社會氛圍。
《意見》從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師承教育4方面提出了16項改革舉措。其中,包括創新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著力加強中醫藥思維培養與實踐能力、傳承創新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同步提升。改革中醫藥課程體系,探索開展中醫藥經典能力等級考試等改革試點,鼓勵高校開設適應中醫藥健康服務需求的創新課程。全面實施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探索開展中醫醫師專科規范化培訓。逐步建立中醫藥師承教育制度,將師承教育貫穿于中醫藥人才培養全過程。鼓勵有條件的中醫藥院校將師承教育全面覆蓋中醫藥類專業學生,推動中醫藥研究生教育與師承教育的有機銜接。將師承教育作為中醫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重要內容,提高中醫醫師臨床診療水平。推進師承教育模式的人才培養專項建設,強化中醫藥學術、技能傳承,著力培養一批中醫藥傳承領軍人才、特色人才。(來源: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