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中醫學術發展最重要的是傳承,在傳承發展的軌跡中,中醫經典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為了更好的繼承和弘揚浙江省中醫藥文化,保障和促進浙江省中醫藥事業的發展。4月20日,由浙江省中醫藥學會主辦的中醫經典理論內涵與臨床應用暨“浙江國醫名師”學術研討班在杭州之江飯店隆重舉辦,浙江省首批國醫名師齊聚一堂。讓我們跟隨編者的腳步和國醫名師一起“學經典,做臨床”。
會議現場
為了幫助廣大中醫藥工作者深入學習中醫藥經典理論的豐富內涵,繼承和弘揚好浙江省的中醫藥文化,保障并促進浙江省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自2012年以來,浙江省中醫藥學會連續六年舉辦“中醫經典理論內涵與臨床應用學術研討班”。今年,學會邀請了7位浙江省首批國醫名師,開展了中醫經典理論內涵與臨床應用暨“浙江國醫名師”學術研討班,為廣大的中醫藥工作者及愛好者講述了他們的從醫之路,并對如何進行“學經典,做臨床”展開了探討。
本次研討班受到了浙江省中醫藥行業人員及愛好者的熱烈歡迎,共吸引了近600人參與。會議期間,在浙江省科協的支持下,運用了智能辦會系統,通過人臉識別,使得會議更加簡單、高效。
會議由浙江省中醫藥學會會長肖魯偉主持,浙江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徐偉偉出席了本次研討班,并給予了高度評價:中醫藥的發展離不開傳承與創新,我們既要學好中醫經典理論內涵,還要將中醫經典結合現代先進的醫學技術進行創新與傳承。最后,徐偉偉局長對廣大青年中醫師們寄予了厚望,他表示:年輕中醫師要耐得住寂寞,在前人的基礎上多總結,多創新,為我省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國醫大師們怎么看病?國醫大師葛琳儀說,要記住一個思路:多元思辨,治病求本。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辨體、辨病、辨證三位一體,即通過對患者體質的把握、疾病的判斷以及病證的表現,探明個體與疾病、階段病證的辨證關系,進而遣方用藥。
以脾胃病的診治舉例,她總結歸納自己主要從痛的性狀、舌苔以及出納進行辨證,并將其歸納為四種類型進行治療:肝胃不和的要柔肝理氣和胃;濕熱中阻的要清熱化濕和中;脾胃虛寒的要溫中健脾和胃;胃陰虧虛的要滋陰養胃清熱。
提及用藥經驗,她還拿出了治療消化道出血的獨家秘方——檵木合劑,主要由檵木、蒲公英、紫珠草幾味藥組成,單純的消化道出血用這個方子效果很好。葛老提出:作為中醫人,我們須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臨證思辨能力,才能做到“治病必求于本”、發揮中醫藥診治優勢。
首批全國名中醫王永鈞教授著重分析了仲景方四逆、真武、小柴胡、及防已黃氏湯在臨床上的學和用。相信從事中醫藥的醫務工作者,都知道仲景方辨證正確,組方嚴謹,用藥精當,療效優異,所以被稱為“經方之祖”。王教授說,這四張方子臨床應用非常廣泛,中醫師應用實時需要利弊得失揣摩清晰深刻。
中醫藥當下藥發展需要多學科的協同研究。研討會上,首批全國名中醫范永升教授從去年的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生物節律出發,探討了《黃帝內經》當中對于時間節律的諸多講述。他指出,運氣學說、四季養生法、十二經絡養生法、子午流注針法是基于自然界與人體存在時間節律理論的防病、治病的方法,從根本將是因時制宜,是有科學依據與實用價值的,但這些學說也仍存在局限性,要實現進一步的推廣應用必須任務是對其開展臨床療效研究,并開展多學科協作的科學內涵研究,而這已經成為中醫藥人的迫切責任。
首批全國名中醫王坤根教授分享了他今年查房時碰到的一個真實病例,并講述了自己診治用藥的全過程。老太太是浙江人,今年74歲,身高1米59,體重又71公斤,身材肥胖的她一周前感染風寒,感覺胸悶氣短,身體疲乏,入院的時候被診斷為“急性冠脈綜合征”,中醫上來說就是“胸痹”、“氣虛血瘀”。王坤根在看取病例報告后,從望聞問切四診入手,分析病機,對其進行了重新診斷,認為她是胸痹心痛,外感咳嗽,并給予了針對性地開方用藥。
他說,熟讀經典非常重要,在臨床中體悟品味、加深認識和理解更為重要。做中醫的,一定要熟讀經典,同時在臨床認真傾聽患者對病情的敘述,不輕易打斷,不用抽象的語言進行代替,才能真實地掌握患者的病情。
從醫幾十年,浙江省首批國醫名師陳意帶過的學生不少,很多人問他治病最核心的經驗是什么?他在研討班上將其總結為三句話、兩個理念——
“以八綱為總綱,臟腑辨證為基礎”說的是辯證;“虛則補之,實則瀉之,虛實互雜則權衡之”說的是論治;“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說的是治療的順序。
“務虛求衡”是治療的理念,“執中致和”是用藥的理念。他說,中醫臨床病癥復雜,全賴醫者的功力。作為醫生,只有體用得宜,滿腹經典、方藥熟諳,才能思辨靈活、運籌帷幄。
“作為一個中醫人,只有學好經典才能傳承發展好中醫藥事業。”浙江省首批國醫名師連建偉說,中醫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完整學完《傷寒雜病論·序》很重要。在今天的研討班上,他把原文拿出來,逐字逐句地分析給大家聽。他說,像這樣學好《傷寒雜病論·序》,只有正本清源,才能傳承好中醫藥文化。
浙江省首批國醫名師俞景茂教授就《傷寒論》中的一些主要方劑,按清代大家徐大椿《傷寒論類方》的歸類法,結合其多年的學習及實踐體會,詳細介紹了在兒科上的應用。他指出,《傷寒論》是一部闡述外感病為主的辨證論治的專著,里面的方子不僅適用于外感病和內、婦科,也可以廣泛應用于兒科。對《傷寒論》方在兒科方面的應用作研究,這對于仲景學術的思想,擴大經方應用,提高兒科水平,是很有裨益的。
通過中醫經典理論內涵與臨床應用暨“浙江國醫名師”學術研討班,進一步感受到中醫經典的魅力與精深,進一步體會到經典與臨床相結合的重要與不易,進一步領略了浙江國醫名師的診病思維與經驗。希望中醫人繼續“學經典,做臨床”,傳承發展好我省的中醫藥文化,為“浙派中醫”的繼承與弘揚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