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4日晚,由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楊志波主委牽頭的《中醫皮科流派叢書》第二次編委會在北京華僑大廈召開。編委會主席為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楊志波主委,執行主席為皮膚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周冬梅教授,編委會秘書為皮膚科分會常務委員張蒼教授,編委會委員包括歐陽曉勇、李福倫、楊素清、龔麗萍、李紅毅、李凱、譚城、方明、陳維文等皮膚科分會的專家成員。同時,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范志霞主編,以及陜西省中醫院皮膚科、廣安門醫院皮膚科的代表等參加了此次會議。
本次會議匯集了中醫皮膚的燕京趙氏流派、湖湘學派、龍江醫派、吳孟醫派、滇南醫派、海派、嶺南皮科流派、盱江醫學流派、四川文氏皮科流派、漢上皮科流派、北京朱氏皮科流派、長安皮科流派等等,不可不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中醫皮科流派叢書》編委會
會上編委會執行主席周冬梅教授首先介紹了本次編委會籌備情況,對整體叢書編寫的目的、意義進行了說明,對編委會的組成情況進行了介紹,并強調中醫皮科流派源遠流長,博大深遠,對其進行挖掘、傳承、發揚和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周冬梅教授發言
編委會秘書張蒼教授詳細介紹了叢書編寫的進度安排、特點要求、框架體例以及樣稿的展示,對叢書編寫的注意事項等進行了逐一說明,并針對于各流派的不同特點進行了區分性說明。
參加編委會的各中醫皮科流派代表根據自身流派特點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吳孟醫派代表譚城教授、海派代表李福倫教授針對于皮科流派與中醫外科學的關系及其溯源等問題進行了分析;盱江醫學流派代表龔麗萍教授針對于叢書編寫主線和怎樣突顯流派特色等問題進行了發言;嶺南皮科流派代表李紅毅教授針對于“流派核心學術特色”與“流派學術體系”等框架問題進行了提問;四川文氏皮科流派代表方明教授針對于“流派名方使用及案例”中外用藥的應用進行補充說明;龍江醫派代表楊素清教授、漢上皮科流派代表李凱教授均強調,流派叢書的編寫目的是總結中醫皮科的既往經驗,從而造福中醫皮膚的后輩醫者。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范志霞主編從出版社的角度給本書編寫提了幾點建議:一是準確定位本書籍的受眾;二是體現各流派的獨特性。讓讀者愿意看,看得懂,有收獲,也是對所有編寫者最好的回饋。
范志霞主編發言
最后,楊志波主席對各位編委積極參與書籍的編寫表達了感謝,并指出:傳承與創新是永恒的話題,我們有著這么多流派,守著諸多可挖掘的財富,但是傳承工作做得還是遠遠不夠的,借著《中醫皮科流派叢書》的編寫機會,也是讓我們所有人更好地去完成傳承工作。在編寫的過程中,我們要做到不忘中醫思維,要有方法地去整理,在文字的基礎上,融入音視頻等現代科技手段。
楊志波主委發言
《中醫皮科流派叢書》作為深入挖掘中醫皮膚科流派產生及發展,深度總結各名老中醫傳世精髓,深刻剖析各流派治療理、法、方、藥應用特色的系列書籍,望為后世中醫皮科醫者們留下寶貴之經驗,成為同道了解中醫皮膚、探索中醫皮科的工具書,為繼承、弘揚和創新中醫皮科做出我們中醫皮膚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