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0-22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實驗藥理分會、廣東省藥理學會中藥藥理專業委員會、暨南大學共同承辦的“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實驗藥理分會2019年學術年會暨換屆選舉會議”在廣州召開,來自全國的中藥實驗藥理研究領域的專家400余人參加了會議。
會議現場
8月20日晚,選舉產生了分會新一屆委員會,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院長徐宏喜教授當選主任委員,聶紅、汪選斌、廖端芳、李琦、任鈞國、康永、林青、王鑫國、楊奎、呂圭源、李廷利教授當選為副主任委員。換屆會議后,舉行了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實驗藥理分會黨的工作小組成立會議,徐宏喜任組長,聶紅、汪選斌任副組長。
劉平副秘書長為徐宏喜主任委員頒發證書
學術年會開幕式由暨南大學藥學院聶紅教授主持。暨南大學副校長張榮華教授、新當選的分會主委徐宏喜教授、廣東省藥理學會理事長劉培慶教授、中華中醫藥學會劉平副秘書長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劉平副秘書長在講話中對分會發展提出了建議:一是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強政治引領;二是進一步打造學術活動品牌;三是持續優化學術生態,大力倡導良好學風;四是以創新為動力,營造創新環境;五是積極推動學科交叉、跨界融合;六是加強領軍人才、創新人才、青年人才培養。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部主任莊乾竹選讀了新一屆分會委員會主要成員名單。
學術報告環節,中藥全球化聯盟主席、耶魯大學鄭永齊教授,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肖小河研究員,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陳士林研究員、朱曉新研究員、林娜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丁侃研究員等國內外著名專家,分會多名副主委、常委、藥理專家及優秀青年學者,分別就各自研究領域做學術報告。
鄭永齊教授在報告中指出:未來醫學發展就是以現代主流醫學為代表的西方醫學(W)與以中醫藥為代表的東方醫學(E)的融合。過去是從W到E,現在是W與E互相影響,未來是W與E相結合形成WE,并以治療肝癌的平臺藥物YIV-906的開發與應用為例,闡明了東西方醫學結合(WE)這條未來醫學的最優發展策略。
陳士林研究員做了以《科技創新與中藥品質提升工程》為題的報告,分享了團隊在中藥的農藥殘留檢測結果方面的最新數據,中草藥DNA鑒定方法及一體化檢測儀器的研發、新資源新產品及產學研用方面的最新成果。
肖小河研究員做了以《新時代下的中醫藥科學發展觀》為題的報告,提出要做鐵桿中醫,更要做科學中醫藥人,中藥安全風險防控,要從被動走向主動,以藥物性肝損傷為代表,介紹了中藥何首烏的肝毒性等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中藥(何首烏)免疫特異質肝損傷“三因致毒”機制假說,系統揭示何首烏肝損傷的客觀真實性及成因機制,指出何首烏僅對極少數特定人群有風險,對絕大多數人是安全的。
會議達到了預期目的,得到與會代表的高度評價。會議確定2020年學術年會將在云南騰沖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