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飄香。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基層大講堂暨無錫市繼續教育項目《中西醫結合防治皮膚病傳承與創新》學習班于2019年10月12日在鐘靈毓秀、中醫人才薈萃的濱江港口花園城市江蘇省江陰市成功舉行。
本次大講堂由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江蘇省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江陰市中醫院共同舉辦。江蘇省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主委譚城教授等領導出席了本次會議。本院皮膚科部分專家及全市各級醫院120余名同仁參加了本次大會。
開幕式由江陰市中醫院科教科張梓崗主持。江陰市中醫院計忠寧副院長首先為大講堂致辭。他指出江陰名中醫輩出,有柳寶詒、曹穎甫、承淡安等等,希望在國家大力弘揚、發展中醫藥事業的背景下,大家共同努力,繼續致力于中醫皮膚科的發展。江蘇省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譚城主委為大會致辭。譚教授受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楊志波主委的委托首先向大會的勝利召開表示祝賀。他指出希望通過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開展的基層大講堂活動,進一步助力基層醫療單位的皮膚科發展,提高基層醫療單位皮膚科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繼續把中醫皮膚科事業發展壯大。在簡短、熱烈的開幕式之后,全國中醫、中西醫結合皮膚科界的知名專家曹毅教授、李紅毅教授、魯建云教授、黃寧教授、劉學偉教授、閔仲生教授、翟曉翔教授、王子雄教授、潘永年教授等依次講授了痤瘡、特應性皮炎、斑禿、銀屑病、痤瘡、蕁麻疹等皮膚科常見、難治性疾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和進展,同時也介紹了臭氧療法、皮膚外科等的研究、應用體會。
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常務委員、浙江省中醫院皮膚科主任曹毅教授作了《痤瘡的分型診治》的報告,他從痤瘡的一般分型及痤瘡患病人群分類為出發點,對各種類型痤瘡的特點、治療原則、中醫藥治療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全面介紹。
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常務委員、廣東省中醫院皮膚科主任李紅毅教授作了《特應性皮炎中醫治療新進展》,報告從傳統中醫的角度出發,從特應性皮炎的古今認識、疾病的三個階段、中醫治療之內治法、名醫名家治療本病經驗及各色外治療法等5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論述,為臨床治療特應性皮炎提供了另一種思路。
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常務委員、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皮膚科主任魯建云教授做了《醫用臭氧的研究與轉化》的報告,從醫用臭氧外用治療皮膚病的機制研究和醫用臭氧外用治療方法及病例分享兩個方面出發,提出了醫用臭氧是一種具有綠色、環保、經濟的康復技術,可減少抗生素、激素的使用等最新前沿信息。
江蘇省中醫院皮膚科閔仲生教授作了《汗法治療銀屑病》的報告,以經典醫籍中的“發汗”理論為依據,從實驗到臨床分別闡述了銀屑病表閉里郁證的研究結果和療效分析,為中醫理論指導銀屑病的治療打開了新的窗口。
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常務委員、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主任劉學偉教授作了《痤瘡的中醫辨證思路》的報告,從部位、皮損、月經周期等角度進行辨證論治,并建議大家結合臨床,從文獻及藥理作用出發選擇藥物,進行綜合辨證治療。
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常務委員、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皮膚科主任黃寧教授作了《難治性斑禿的中西醫結合治療體會》的報告,從自己治療斑禿患者的臨床經驗出發,對斑禿的病因、病理、中西醫治療方法等方面進行詳細的論述,為臨床治療難治性斑禿提供了思路。
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常務委員、上海第七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翟曉翔教授作了《幾個治療慢性蕁麻疹的好方》的報告,以風、濕、陽虛為蕁麻疹主要病因出發,闡述了如何針對三大病因進行辨證治療,并推薦了幾個臨床確實有效的經驗方,開闊了皮膚科醫師的臨床思路。
此外,無錫市中醫院皮膚科王子雄教授作了題為《白癜風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報告,從白癜風的病機、現代治療、中醫中藥治療、特色用藥和經驗體會等方面詳細講述白癜風的治療進展。蘇州吳江區中醫院皮膚科主任潘永年教授作了題為《銀屑病的中醫治療經驗》的報告,分享了多年中醫治療銀屑病的醫案,以年齡為辨治首要出發點,結合皮損、脈證等方面,深入淺出地總結了中醫皮膚人需不斷學習,切不可墨守成規。江陰市中醫院皮膚科羊劍秋副主任、江陰市中醫院皮膚科高以紅主任分別作了《皮膚外科的治療方法》、《從問診中尋找蛛絲馬跡》的報告,分享了皮膚科的多個案例和前沿信息。
本次大講堂學術氣氛濃厚,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中醫、中西醫皮膚科專家毫無保留的向大家傳授了自己的臨床經驗,特別是大多數課題針對臨床,實際應用,充分滿足了基層皮膚科臨床醫生的需要,學員學習興趣濃厚。這一場中醫皮膚科界的學術活動,開闊了大家的臨床思路,堅定了大家堅持中醫,發展中醫皮膚科的信心,對江陰中醫皮膚科的傳承和創新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