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現場
2019年11月22日-24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風病防治協同創新共同體承辦、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腦病研究院協辦的“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風病防治協同創新共同體2019年學術年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全國的100余名專家和代表參加會議。共同體秘書長沈承玲主持會議。
共同體主席孫塑倫教授講話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風病防治協同創新共同體常務副主席、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腦病研究院高穎院長做工作總結。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風病防治協同創新共同體主席孫塑倫教授講話。他指出,作為當代的中醫藥工作者,我們要將習總書記提出的“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落到實處;要實現醫、產、學、研資源緊密結合、協同創新、共同發展的局面,必須促進共同體發展一體化、建設機制化、交流常態化、資源開放化,整合相關學科優勢資源,資源共享、成果共用、優勢互補;會議期間將征集參會專家對學術年會的意見建議,努力將共同體學術會議越辦越好。
北京中醫藥大學賀娟教授、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王明杰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李慧教授、北京交通大學周雪忠教授和復旦大學華山醫院肖保國教授,圍繞“協同發展,共建共享”主題,分別做了“《黃帝內經》運氣與疾病發生理論”、“玄府理論與開通玄府治法”、“來源于臨床有效經驗方的中藥新藥研發質量控制要點”、“數據挖掘在中醫藥研究中的應用于進展”、“銀杏二萜內酯新組分GK的研究進展和展望”的特邀報告。
共同體常務副主席高穎教授做工作總結和報告
高穎教授做《上市后中成藥臨床定位研究案例介紹》的報告,闡述了如何將研究成果向臨床轉化并精準定位的問題。共同體副秘書長孔令博副教授介紹了“中風病防治協同創新共同體注冊登記平臺”。清華大學賴新星博士在“智慧中醫藥與腫瘤治未病”中闡述了人工智能與中醫藥的發展進程,并介紹了當前攻關的中醫藥舌診、脈診采集診斷新技術。會上首次對外公布了中風病防治協同創新共同體“中風病中醫藥真實世界證據產出平臺”(Real-world Evid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ACH)及平臺的數據管理及共享機制,通過前期平臺合作意向的征集,截止到會前已有33家醫療、科研機構,23個院內制劑和共同體內部企業單位愿意加入平臺開展深入合作。
會議立足于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倡導協同發展、共建共享,突出中醫原創思維,與會專家和代表們圍繞中風病領域的中醫原創理論、中藥新藥研發、數據挖掘方法、上市后中成藥臨床定位研究、中風病防治協同創新共同體注冊登記平臺等醫、產、學、研關鍵問題展開了積極地交流與研討,取得了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