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青在线视频播放,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不卡,高清性欧美,日韩大片免费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专区91在线,在线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所在位置: 首頁 > 行業要聞
疫情應激的中醫心身調適專家指導意見
發布日期:2020年2月11日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正處于關鍵時期,為引導運用中醫心身調適方法,穩定情緒、增強信心,參照國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中華中醫藥學會心身醫學分會組織專家擬定了本《意見》。

    一、中醫認識

應激反應是指由危險的或出乎意料的外界情況的變化所引起的一種心理、生理的心身紊亂狀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復雜嚴峻性、普遍人群易感性等等可以成為應激源,引起民眾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疫情應激反應中醫以七情反應(正常)和七情過極(異常)兩種狀態進行防治。

1、七情反應

中醫認為人的心和身是緊密相連的,喜、怒、憂、思、悲、恐、驚是人的臟腑氣血應答外在環境所產生情緒反應,稱為七情。

面對疫情每個人都會出現緊張、擔心、恐懼等不同程度的應激情緒反應,有些人能夠從容應對,有些人在短期內出現短暫輕度的心身紊亂,如焦慮、郁悶、失眠、食少、胸悶等,一般人體會通過“肝的疏泄”作用的發揮,相當于神經內分泌調節功能,逐漸適應,進而恢復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穩態,這是健康的表現,中醫稱之為七情反應。

七情反應是人的正常應激反應,一般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2、七情過極

當應激源強烈而持久地影響著人體的心理和生理功能,出現較強的負性情緒刺激,致使肝的正常疏泄功能失調,引起肝氣郁結,或肝郁化火等一系列失調變化,進一步損害可傷及他臟、由實致虛、虛實夾雜、惡性循環,從而引起多種多樣的疾病,這就屬于過度應激,中醫學稱之為七情過極。“大喜、大怒、大憂、大恐、大哀,五者接神則生害矣 ”、“精神內傷,身必敗亡”。七情過極對機體十分有害,可導致疾病,應高度重視,并積極預防和干預。

現代研究認為負性情緒刺激程度過深或時間過長就會出現過度應激狀態,它可引起人體的“神經內分泌免疫功能”網絡紊亂、物質能量代謝異常等一些列級聯病理反應,使人體穩態失衡,常是誘發和加重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癌癥、猝死等心身疾病的“扳機事件”或誘發因素,也是引起焦慮癥、疑病癥、強迫癥、抑郁癥、、軀體化障礙及創傷后應激障礙等精神心理疾病發病的原因。若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者并出現持續較強負性情緒,可加重病情,更不利于康復

    因此疫情應激的心身調適十分重要。

    二、調適原則

心身并調,以平為期;未病先防,既病防變。

    三、調適方法

   (一) 心理調適法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突如其來、迅速蔓延,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人群普遍易感,這種新冠病毒不僅侵犯人的形體,而且疫情成為負性刺激又作為應激源,對我們每個人都會形成不同程度的心理應激,甚至引起過度應激反應(中醫七情過極),加重疫情的危害。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心理調適方法。

1、移情易性法。該法是通過分散注意力,或改變其周圍環境,來改變不良心態,達到調暢身心的方法。疫情時期,由于持續過度關注和恐懼疫情,造成負性情緒過重。此時,可以通過定時或減少對疫情的關注、關注一些疫情信息以外的事情,例如家居環境、學習新的知識(包括社會防疫知識、防疫政策、也包括自己相關的專業新知識等)、溫習原有的知識以及增加一些輕松愉悅的活動,制定詳細的休息調養方案等等,從而達到轉移注意力,使注意力盡量均衡分配,改變內心憂慮、緊張、抑郁執著的負性心態,達到自身情緒平和,身心調暢。

2、情志相勝法。該法首載于《內經》,《素問?陰陽應像大論》怒勝思思勝恐恐勝喜喜勝憂悲勝怒等,是眾多心理調適方法中最具獨特的一種心理調適方法,即用一種激烈的情緒去制約、抑制另一種或幾種病態情緒的方法,以調適由七情過極引起的某些心理疾病和心身疾病,揭示出人的情緒其實是可以變化的規律。針對怒、憂、悲、恐、驚等負性情緒均可用喜、樂、愛、思(思考)等正性情緒去調適和改善。如面對疫情,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堅強領導、不懈努力,醫務人員奮不顧身、馳援一線,親情的關懷和支持,自身戰勝挫折困難的信心和勇氣等等,都是緩解疫情過度應激狀態的有力武器。

3、正念寧心法。正念即覺照、觀察,是以一種特定的方式來有意識地覺察、活在當下,不做判斷、不讓意識在虛擬的思維世界里發散、徘徊,而是專注于現實的事物。正念思維通常可以通過一些方法進行訓練的,比如數自己的呼吸、觀察自己的思維、步行冥想、內視自己的軀體等等。平常我們慣于過度思考,而正念要求我們覺察而不參與思考過程;平常我們慣于對負面體驗條件反射式地逃避,而正念要求我們坐在那里學習體驗、忍耐而不逃避。其實,正念思維要求我們任何時候都要保持淡定,盡量達到恬惔虛無的禪定。只有接受了,我們才能做出冷靜明智的決斷,而不是批評、分辯、和意氣用事。以便能寧靜致遠,做情緒的主人。

4、音樂調適法。適宜的音樂能達到鎮靜、安神的功效,可緩解負性情緒,并可增強機體免疫力,改善健康狀況。

心煩、惱怒情緒明顯者可選聽《春江花月夜》、《江南絲竹樂》、《花好月圓》、《百鳥朝鳳》等樂曲;悲傷、抑郁情緒明顯者可選聽《陽春白雪》、《高山流水》、《陽光三疊》、《秋湖月夜》等樂曲;擔憂、恐懼情緒明顯者可選聽《喜洋洋》、《紫竹調》、《塞上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等樂曲;入睡困難者可選聽《梅花三弄》、《平沙落雁》、《二泉映月》等樂曲。

心理調適方法很多,只要適合自己即可。

   (二)飲食調適法

    飲食有節、忌食辛辣煎炸油膩之品,戒煙限酒等都是養生的基本原則,還可通過一些食療的方法依肝郁、肝火不同,進行適宜調適。下面例舉一些食療方法,不必拘泥。

若見肝郁,心情郁悶者,多吃些具有疏肝理氣作用的蔬菜水果,如香菜、芹菜、橙子、柚子、白蘿卜、柑橘、香櫞、茼蒿、西紅柿等;藥食同源的食物,如代代花佛手麥芽香櫞紫蘇陳皮玫瑰花等。

若見肝火,口干口苦,急躁易怒者,可多吃些具有疏肝瀉火的作用的蔬菜水果,如苦瓜、苦菜、苦菊、白菜、包心菜、綠豆芽、黃豆芽、草莓、李子、青梅、金針菜、油菜、絲瓜等;藥食同源的食物,如梔子菊花菊苣蒲公英薄荷、決明子等。

   中醫認為“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還可多吃些具有健脾和胃作用的蔬菜水果,如蘋果、紅薯、南瓜、胡蘿卜、香菇板栗等;藥食同源的食物,如山藥、大棗、山楂、白扁豆白扁豆花沙棘雞內金砂仁茯苓薏苡仁等;有養血安神的藥食同源的食物,如蓮子酸棗仁桂圓百合牡蠣阿膠等。

蘿卜香菜豬肝湯:豬肝50g,白蘿卜100g,香菜適量。豬肝加料酒、蔥、姜油煎后,加水燒開,加入蘿卜絲和香菜,放少許鹽、胡椒,燒開即可。可以疏肝理氣,通腑消滯。

菊花雪梨銀耳羹:把泡好的銀耳300g去掉根部硬結處,撕成小塊,然后將銀耳放入滾水中,大火煮沸后改為特小火;小火煮至膠質溶解湯變稠,中途可添水;將梨100g去皮切小塊后下鍋,煮至色變為透明即可;加入菊花10g,使湯完全浸沒菊花,煮至花葉吸水飽滿;最后根據個人口味適量加入冰糖飲用。可以疏肝瀉火,滋陰潤肺。      

三皮涼茶:青皮3g、陳皮3g、大腹皮3g,加水500開水,煮沸5分鐘,加蓋悶5分鐘。代茶飲,頻頻服,每日1副,可以疏肝解郁、調和脾胃。

四花茶:野菊花3g、月季花3g、白梅花3g、玫瑰花3g,每日1次,每次500ml開水,反復沖泡2-3次,頻頻服。可以疏肝瀉火。

   (三)運動調適法

運動調適可將“調心”與“調身”同時進行,通調氣血,改善各臟腑功能和心理狀態。要求起居有常,運動適度。列舉調適方法如下,不必拘泥。

疏肝怡神操: 調息正念覺察。(1)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右手放于后腦,左手放于肩胛骨中間。(2)右手肘尖上提并向后展,身體逐漸向左側彎曲,保持5-10秒。(3)身體直立。(4)同樣的方法伸展對側,重復10次。 (5)身體恢復直立。(6)雙手半握拳,掌虛指實,沿下肢外側中線由上向下敲打下肢外側的膽經,兩邊各5遍。早晚各做1次,每次5分鐘。

瀉肝安神操:調息正念覺察。1)雙手五指分開,用指尖按壓頭皮,使頭皮放松。(2)五指分開,左右手交替進行,從前往后梳頭 50次;(3)拇指點按頭兩側率谷穴和風池穴;各1-2分鐘。(4)兩手交替,拍打兩側肩井穴,各50次;(5)蝴蝶式拉通肝經,坐位,雙腿彎曲,腳心相對,雙手抓住腳尖,膝蓋向兩側打開,盡量往地上貼,背部挺直,雙膝有節奏地上下振動。每次5分鐘。早晚各做1次,每次5分鐘

還可選擇習練八段錦、太極拳和六字訣等適合自己的中醫養生功法。每日早晚各練習1 遍,要求環境安靜、溫度適宜,可配合音樂調適。

   (四)按摩調適法

   按摩是以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為指導用手法作用于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機體生理、病理狀況的方法。列舉調適方法如下,不必拘泥。

1穴位按摩

經絡是人體內運行氣血、聯絡臟腑、溝通內外、貫穿上下的通路,穴位是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注于體表的特殊部位,通過對穴位的按摩,可以調理氣血、穩定情緒。

當出現失眠、頭暈、頭痛等癥時,可按揉百會穴、四神聰穴、風池穴,太陽穴;當出現食欲不振、便秘、或伴情緒低落時,可按揉天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豐隆穴、蠡溝穴;當出現心煩不寧、心慌胸悶、擔心緊張時,可按揉內關穴、神門穴、膻中穴、五臟俞穴。心情郁悶、抑郁時,可按揉期門穴、太沖穴、行間穴。

每次選用2-4個穴,按摩3-5分鐘,按摩時用大拇指指腹,用力應以適度微痛為宜,循序漸進。每日1-2次。

2耳廓按摩

人的耳廓正面有300多個穴位,背面有50多個穴位。這些穴位關聯著人體的各個部位,如果經常用手掌或手指揉搓耳廓,能收到很好的保健效果。具體方法如下:

1)提拉耳尖:用雙手拇、食指捏住耳朵上部,先揉捏此處,直至該處感到發熱為止,然后再往上提揪15-20次。 

2)上下按摩耳輪,并向外拉:以拇、食二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按壓和揉捏,使之發熱發燙,然后再向外拉耳朵15-20次。

3)下拉耳垂:先將耳垂揉捏、搓熱,然后再向下拉耳垂15-20次,使之發熱發燙。

4)按壓耳窩:先按壓外耳道開口邊的凹陷處,按壓至此處明顯的發熱、發燙。然后再按壓上邊凹陷處,同樣來回摩擦按壓至感覺發熱、發燙為止。

5)推上下耳根:中指放耳前,食指放耳后,沿著下耳根向上耳根推,要用勁推40-50次左右,以推后耳部及面部、頭部均有明顯的發熱感為宜。

耳廓按摩,沒有嚴格的時間要求,閑暇時可隨時做,有條件者最好分早、中、晚或更多次揉搓,每次按以上5步順序按摩5分鐘,以發熱為度。

   (五)足浴調適法

    人的雙上存在與各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和經絡分布,通過熱水和中藥的雙重刺激,有助于理氣活血、驅寒安神的調適作用。列舉調適方法如下,不必拘泥。

疏肝神足浴方:柴胡6g、白芍6g、陳皮6g、香附6g、枳殼6g、川芎6g、遠志6 g、生姜5片。

瀉肝安神足浴方:炒梔子6g、丹皮6g、柴胡6g、白芍9g、陳皮6g、香附6g、枳殼6g、川芎6g、遠志6g、夏枯草6g。

 將選取的上藥裝布袋中封口,加入1000ml水,熬制30-40分鐘,藥汁分成2份,分別兌入溫水泡腳,早1份,晚1份。每次泡20分鐘,1天1副。糖尿病足患者如果要泡腳,需要測試水溫,控制水溫在37℃左右。下肢有潰爛者不宜使用。

   (六)中藥調適法

七情過極病位多在肝,以肝氣郁結和肝郁化火較為常見,在非藥物調適效果不明顯時,亦可采用中藥干預。但必須由專業醫師辨證施治。

 1、肝氣郁結證

臨床表現:心情郁悶、情緒抑郁、擔心緊張、思慮過多、胸悶嘆氣,脅肋脹痛,脘腹脹滿,噯氣吞酸,食少納呆,或咽中不適如有異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女性多見經前乳房脹痛,月經不調。

參考方劑:以心情郁悶、抑郁不舒為主癥者,用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書》);腹脹納差明顯者,用逍遙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噯氣吞酸明顯者,用越鞠丸(《丹溪心法》)等等。具有疏肝解郁安神類中成藥也可選用。   

2、肝郁化火證

臨床表現:神情焦慮,急躁易怒,心煩不寧,失眠多夢,頭暈頭痛,口干口苦,面紅目赤,大便秘結。

參考方劑:以急躁易怒、口干便秘為主癥者,用丹梔逍遙散(《內科摘要》);失眠者合酸棗仁湯(《金匱要略》)等等。具有疏肝瀉火安神類中成藥也可選用。

    四、使用說明

該《意見》僅是對疫情應激的民眾提供中醫心身調適方法的一般性指導。孕產婦、未成年人及其他特殊人群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焦慮抑郁應激情緒嚴重者須及時到醫院相關專科就診。


                        中華中醫藥學會心身醫學分會

                                2020年2月11日

相關鏈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櫻花園東街甲4號

聯系我們 | 技術支持 | 問題反饋

中華中醫藥學會  京ICP備1706976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01699號

Copyright ? 2007 - 20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川| 永兴县| 调兵山市| 商水县| 永川市| 郑州市| 高雄县| 绥中县| 敦化市| 河曲县| 霍邱县| 靖边县| 阜南县| 东宁县| 洛阳市| 独山县| 漾濞| 建平县| 罗城| 佛教| 临汾市| 潼关县| 和田市| 梧州市| 临安市| 木兰县| 乐平市| 肇源县| 瑞安市| 怀仁县| 荣昌县| 临邑县| 长葛市| 桂阳县| 甘谷县| 诏安县| 蕉岭县| 卓尼县| 巴马| 安化县| 纳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