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0年2月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頒布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 修正版)”,診療方案中有些中藥屬于妊娠禁忌藥。為落實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積極發揮中醫藥作用,加強中西醫結合,建立中西醫聯合會診制度,促進醫療救治取得良好效果”的要求,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救治新冠肺炎中的特色與優勢,并考慮孕婦特殊的生理病理特點,婦科分會組織專家制定了《妊娠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治療專家建議(試行)》,供妊娠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臨床診療時參考使用。
妊娠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治療專家建議
(試行)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是乙類傳染病,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目前發現,各年齡段人群對新冠肺炎具有普遍易感性。妊娠期是女性的特殊生理時期,婦女孕后血聚胞宮養胎,機體容易出現陰陽氣血失調,抗病能力低下,易感疫毒之邪,感邪后又易傳變,變生他癥、重癥,危及母兒。參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修正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診療手冊》,結合孕婦特殊生理病理特點,中華中醫藥學會婦科分會組織全國中醫婦科專家編寫“妊娠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治療專家建議(試行)”,供臨床醫護人員參考。
一、妊娠期婦女疫情期間產檢建議
在疫情期間,建議妊娠期婦女除按時完成早孕期妊娠診斷、NT篩查、中孕期胎兒系統超聲與OGTT篩查、36周+每周胎心監護以及36~38周進行一次胎兒超聲檢查外,其他產檢項目可暫緩檢查。高危孕婦或有其他妊娠并發癥及合并癥者,應根據醫生的建議進行產檢和隨訪。
二、妊娠合并新冠肺炎診療建議
(一)接診
接診醫療機構需具備發熱門診及產科處理條件。最好是具備產科處理條件的新冠肺炎診治定點醫院。
接診流程:①檢測體溫,詢問癥狀及病史(包括有無發熱及有無明確疫源接觸史)。②對疑似患者開展篩查,對高度疑似患者進行病原學檢測。胸部CT檢查須在告知孕婦檢查必要性及對胎兒風險、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后進行,并采取必要的腹部防護措施。③對疑似及確診感染的孕婦應按照新冠肺炎患者診治流程要求進行防護和隔離。④感染孕婦的產前檢查和分娩,盡可能在負壓隔離或隔離病房進行。⑤確診感染產婦分娩的新生兒應盡早斷臍和清潔,對產婦和新生兒進行隔離觀察至少14天,對新生兒進行篩查,在此期間不推薦母乳喂養。
(二)中醫藥治療
本病主要是孕婦感受疫戾之氣,正虛邪陷,疫毒阻肺甚至閉而不宣所致。治療應結合孕婦的生理病理特點,治病與安胎并舉。治療時盡可能規避妊娠禁忌藥物的使用,如病情需要,按照“有故無殞,亦無殞也”的原則,在患者知情同意后方可應用,但應嚴格掌握用藥劑量及時間,“衰其大半而止”,以免傷胎、動胎。
1.輕型(疫邪犯表證)
臨床表現:妊娠期低熱,鼻塞,咽稍痛或癢,或輕微干咳,輕微乏力。舌淡紅,苔薄白微膩或微黃,脈浮。
治法:解表疏風,扶正散邪。
推薦處方:蔥豉湯合玉屏風散加味。
蔥白切段(6~9g),淡豆豉10g,生黃芪9~15g,白術9g,黃芩9g,防風9g,桑葉9g,蘇葉6g,金銀花6~15g,牛蒡子9g,桔梗6~9g。
加減:咽痛明顯者,去黃芪,加連翹9g;舌苔厚膩者,加姜半夏6~9g,陳皮6~12g,茯苓6~15g。
推薦中成藥:①乏力伴胃腸不適:藿香正氣膠囊(丸、水、口服液)。②乏力伴發熱:人參敗毒膠囊、金花清感顆粒、金葉敗毒顆粒合玉屏風顆粒。
2.普通型(寒濕疫毒郁肺證)
臨床表現:妊娠期惡寒發熱或無熱,干咳,咽干,倦怠乏力,胸悶,脘痞,或嘔惡,便溏。舌質淡或淡紅,苔白膩,脈濡滑。
治法:散寒祛濕,宣肺解表。
推薦處方:藿香正氣散加減。
藿香10g,蒼術9~15g,陳皮10g,白芷6~10 g,草果6g,生麻黃6g,羌活10g,生姜6~10g,蘇葉10g,桑白皮10g,桔梗10g,炒白術10g,砂仁3~6g(后下)。
加減:生麻黃為妊娠慎用藥,病情緩解則去掉,加荊芥15g。干咳、咽干甚者,去蒼術、草果、生姜,加沙參10g;咳嗽痰多者,加蘆根15~20g,款冬花9~15g,紫苑9~15g;口苦、咽痛、苔黃者,加黃芩6~15g,連翹9~15g。若見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肢體骨節酸痛,口中苦而微渴者,推薦九味羌活湯合神授太乙散加減(羌活9g,防風9g,蒼術9g,蘇葉6g,葛根9g,白芷6~10g,升麻9g,白芍6g,黃芩6~10g,甘草3g)。
推薦中成藥:藿香正氣膠囊(丸、水、口服液)、九味羌活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口苦、苔黃者,推薦清開靈口服液(顆粒、膠囊、片)。
3.重型(疫毒閉肺證)
臨床表現:妊娠期身熱不退或往來寒熱,咳嗽痰少,或有黃痰,腹脹便秘,胸悶氣促,咳嗽喘憋,動則氣喘。舌質紅,苔黃膩或黃燥,脈滑數。
治法:清熱泄毒,透熱達邪。
推薦處方:麻杏石甘湯合葶藶清肺湯加減。
生麻黃6g,炙麻黃6g,炒杏仁10g,生石膏30g(先煎),葶藶子10g,桑白皮10g,瓜蔞9~15g,生大黃6g(后下),草果6g,桔梗10g,黃芩10~15g,連翹9g,魚腥草12g,白術10g,砂仁3~6g(后下)。
加減:生大黃、生麻黃為妊娠慎用藥,病情緩解可停用。發熱重者,加青蒿15g,柴胡15~20g。
推薦中成藥:連花清瘟膠囊(顆粒)、清開靈口服液(顆粒、膠囊、片)。
4.危重型(內閉外脫證)
臨床表現:妊娠期呼吸困難,動輒氣喘或需要輔助通氣,伴神昏,煩躁,汗出肢冷。舌質紫暗,苔厚膩或燥,脈浮大無根。
治法:回陽救逆,益氣固脫。
推薦處方:參附湯加減。
人參15g(另燉兌入),黑順片10g(先煎),山茱萸15g,黃芩10g,送服安宮牛黃丸。
加減:黑順片為妊娠禁用藥,安宮牛黃丸為妊娠慎用藥,病情緩解可停用,加白術10g,干姜6~10g。
推薦中成藥:參附注射液、生脈注射液、參麥注射液、連花清瘟膠囊(顆粒)。
參附注射液、參麥注射液為妊娠慎用藥,病情緩解則不用。
5.恢復期(肺脾氣虛證)
臨床表現:妊娠期氣短,倦怠乏力,納差,嘔惡,痞滿,大便無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膩,脈緩滑無力。
治法:益肺健脾,清泄余邪。
推薦處方:人參白術散加減。
黨參15g,茯苓15g,白術10g,炙黃芪15g,藿香10g,炒蒼術10g,陳皮10g,砂仁6g(后下),炒扁豆10~15g。
加減:體虛咳喘者,加靈芝10~15g。如果出現氣短,食欲不振,口干便結,舌紅少津等氣陰兩虛證,可用沙參麥冬湯加減(沙參15g,太子參15g,麥冬15g,玉竹10g,桑葉10g,神曲20g,石斛12~15g,制黃精10~15g,生甘草6g)。
推薦中成藥:參苓白術散(丸)、生脈飲。
此外,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國中醫藥辦醫政函〔2020〕22號“關于推薦在中西醫結合救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湯”的通知”中推薦的清肺排毒方加減(麻黃9g,炒杏仁9g,生石膏15~30g,炙甘草6g,桂枝9g,澤瀉9g,豬苓9g,白術9g,茯苓15g,柴胡15g,黃芩6g,姜半夏9g,生姜9g,紫菀9g,款冬花9g,山藥12g,枳實6g,陳皮6g,藿香9g)亦適用于輕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結合實際情況酌情使用,但應注意妊娠慎用藥(麻黃、桂枝、枳實)的劑量,中病即止。同時還要注意與危重型推薦方藥中的配伍禁忌。
說明:
1.對重型、危重型孕婦,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胎兒情況,由感染科、產科、ICU等相關科室共同管理。當病情危重時應以孕婦生命安全為先,相關科室參與評估、決策后終止妊娠。若出現不良妊娠結局(胚胎停育或胎兒異常等)者,應盡快予以處理。
2.本建議中所列出的妊娠禁忌藥(包括禁用、慎用),應在患者知情同意后在上級醫生指導下正確使用,尤其是在妊娠早期。
3.在發病期間,出現妊娠并發癥或合并癥,應給予相應處理。
4.若為復發性流產患者或高齡妊娠,或各型孕婦出現腰酸腹痛、陰道出血、B超提示宮內活胎者,應根據病情加用安胎之品,如桑寄生、續斷、菟絲子、黨參、白術、黃芩、苧麻根等。
5.確診感染孕婦采用本建議中醫藥治療時,須在中西醫結合治療和急救措施保障下進行。
本建議由中華中醫藥學會婦科分會成立的專家組制定。
專家組成員:劉敏如、肖承悰、尤昭玲、羅頌平、杜惠蘭、魏紹斌、王東梅、趙紅、韓延華、陸華、金哲、王小云、傅萍、胡曉華、談勇、趙瑞華、劉雁峰、李偉莉、張婷婷、梁瑞寧、許麗綿、章勤、馮曉玲、連方、齊聰、侯麗輝、賀豐杰。
主要執筆人:杜惠蘭、范麗潔、陳景偉、馬惠榮
中華中醫藥學會婦科分會
2020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