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青在线视频播放,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不卡,高清性欧美,日韩大片免费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专区91在线,在线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所在位置: 首頁 > 學會動態
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三屆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項目總結報告
發布日期:2020年6月15日

中華中醫藥學會高度重視青年人才培養。2017年,經第六屆常務理事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啟動中華中醫藥學會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項目(以下簡稱青托項目)。項目周期三年,每期立項支持30名托舉人。


2017年起,中華中醫藥學會連續三年獲得中國科協青托項目立項支持,每期4名(其中2名自籌經費支持)。同時,通過自籌經費開展學會配套項目,每期立項支持26人,支持經費129萬。為加強項目頂層設計,學會成立了遴選工作領導小組和同行專家評議工作組。相繼出臺《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項目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等配套文件,規范項目實施。不斷探索人才舉薦、遴選與培養新模式,確保項目實施規范、可行、公平、公正。學會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和資源優勢,體現“大平臺托舉、多維度培養”,并與托舉人建立長效溝通與服務機制,助力其成長為業內知名的科技領軍人才。


四位托舉人在項目的支持下快速成長,并逐步成為業界的生力軍。


一、項目基本情況


(一)立項單位情況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中醫藥工作批示,強調“要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孫春蘭副總理多次強調要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推動中醫藥全面介入、深度參與新冠肺炎救治工作。實踐證明,中醫藥是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的一大特色和突出亮點,發揮了獨特優勢和價值作用。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專家學者座談會上,精辟闡明衛生健康事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強調要推動中醫藥在傳承精華、守正創新中實現高質量發展,推進中西醫相互補充、協調發展。


中華中醫藥學會成立于1979年5月,是由從事中醫藥醫療、教育、科研、產業、文化、管理等的工作者和相關單位自愿結成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是我國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中醫藥學術團體。學會現擁有93個分支機構,38種主辦期刊,25種聯盟期刊,凝聚了兩萬余名業內資深專家,全面覆蓋中醫藥行業各領域。


學會科技人才薈萃,業務范圍廣泛,服務內容多樣。培育了以岐黃論壇、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中醫藥文化大會、雄安國際健康論壇、青年學者論壇等為主的學術會議品牌集群,每年組織學術活動數百場,搭建了多層次、多形式的學術交流平臺;打造了以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和李時珍醫藥創新獎為代表的科技獎勵平臺,截至2019年底,學會的獲獎成果中共有45項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40項;以培育世界一流期刊為目標,構建首個中醫藥科技期刊評價指標體系,發布中醫藥科技期刊分級目錄,推動中醫藥期刊集群化發展;同時,學會還構建了科普宣傳、標準制定推廣、人才培養、智庫建設、對外交流合作等服務體系,切實履行“四服務”的職責定位。


近年來,學會緊隨時代步伐,不斷發展壯大,取得顯著成績。連續獲得中國科協學會創新和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一等獎、“學會能力提升專項”二等獎,并入選 “世界一流學會建設項目”,具有堅實的工作基礎和較強的綜合服務能力。


(二)托舉人情況


     1.喬宏志,中共黨員,博士,南京中醫藥大學,主要從事中藥功效物質與高效遞藥系統研究。2017年,破格晉升副教授(青年拔尖型),碩士生導師。


【簡介】現為江蘇省中藥高效給藥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骨干成員。2017年入選第三屆青托項目、中藥學優勢學科杰出人才培育項目,發表論文11篇,其中SCI論文8篇,參編十三五規劃教材《藥用高分子材料學》。2018年入選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中青年科技帶頭人、“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獲“以嶺中醫藥獎”二等獎(排第一),發表論文8篇,其中SCI論文3篇,申請專利1項,主編《藥劑學實驗》(雙語)教材,青托工程中期考核優秀。2019年主持中央本級重大增減支項目子課題1項,入選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項目,獲江蘇省中醫藥科技獎一等獎(排第三),受聘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制藥工程分會委員,世中聯經皮給藥專委會理事,《藥學學報》(中英雙刊)、《中草藥》青年編委。發表論文7篇,其中SCI論文5篇,申請專利1項,受邀在行業會議口頭報告3場,參編著作《Novel Drug Delivery  Systems for Chinese Medicines》(Nature Springer 出版發行,2020)。


2.田佳星,中共黨員,醫學博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治醫師,主要從事中醫藥防治代謝性疾病臨床與基礎研究。


【簡介】師從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教授。2017年入選第三屆青托項目。2018年,晉升主治醫師,發表論文7篇,其中SCI論文5篇(單篇最高IF 6.689),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篇,參編著作3部。獲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2019年,成功申請主持課題2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81904187)、中國中醫科學院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專項(ZZ13-YQ-026)。第一/通訊作者發表論文3篇(單篇最高IF 6.133),在糖尿病領域頂級期刊《Diabetes》發表摘要1篇(IF: 7.273)。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研究成果入選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中醫藥優秀青年學者科技成果匯編》。參加79th ADA學術年會,加入ADA Professional Membership。2020年,成功申請主持課題1項“首都衛生發展科研專項青年優才項目(2020-4-4155)”,第一/通訊作者發表論文6篇(單篇最高IF 5.067)。積極參與中醫藥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科研攻關工作。


3.宋月林,博士,北京中醫藥大學,主要從事中藥體內藥效物質及全面質量分析研究。2019年,破格晉升研究員,碩士生導師


【簡介】現于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工作。2017年入選第三屆青托項目,擔任碩士生導師,獲批國自然面上項目,發表SCI論文5篇,其中5分以上2篇,擔任SCI期刊Chin Med青年編委。2018年發表SCI論文5篇,其中5分以上2篇,授權專利1項。2019年發表SCI論文7篇,其中5分以上3篇,授權專利2項。發表于分析化學領域頂級期刊Anal Chem的文章獲得廣泛關注,為當期亮點文章。入選北京中醫藥大學青年科學家培育計劃-科研拔尖人才(第二層次),獲中西醫結合學會科技二等獎(排名第十二),獲批國自然面上項目,北京市優秀畢業設計指導老師。擔任中藥學院學術委員。2020年發表SCI論文3篇,其中5分以上1篇,擔任《中國現代中藥》編委。發表于分析化學領域頂級期刊Anal Chem的文章獲得了同行的廣泛關注。


4.陳恒文,中共黨員,博士、博士后,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要從事中西醫結合心血管臨床與基礎研究工作。2019年晉升為副研究員


【簡介】現就職于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心血管科,主要從事中西醫結合心血管臨床與基礎研究工作。2017年入選第三屆青托項目,主持或重點參與各類項目12項,在本專業領域發表論文60余篇,其中SCI論文15篇,申請專利7項,參與制定標準6項,參與3項重大新藥科技成果轉化,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作為中國博士后科技服務團成員參加多次企業科技服務。2018年,主持及成功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博士后國際學術交流項目等課題4項,重點參與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3項,發表學術論文6篇,其中SCI 2篇,申請專利3項,參加中國博士后科技服務活動4項。2019年,晉升為副研究員,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順利結題,成功申報中國中醫科學院所級課題1項,協助托舉導師成功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中醫科學院重大成果引導項目等課題6項,發表學術論文8篇,其中SCI論文3篇(Q1區2篇,最高IF5.055),申請專利4項,參與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中醫診療指南、病毒性心肌炎國際中醫臨床實踐指南等3項團體標準和專家共識的制定,參編《實用心血管病證中西醫治療學》,并獲得了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參加中國博士后科技服務活動1項。2020年,參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的建設工作,打造心血管病證結合關鍵技術實驗室,協助托舉導師成功申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都衛生發展科研專項重點攻關項目等課題2項,正在組織實施2項重大新藥成果的科技轉化,發表學術論文12篇,其中SCI 3篇,授權專利2項,參與室性心律失常中醫診療指南、血脂異常中醫診療指南、心房顫動中醫診療指南等3項團體標準的制定。


(三)項目實施情況


三年來,中華中醫藥學會按照項目合同要求,認真組織實施青托項目(2017-2019年度)。明確項目總體目標、工作思路,保障項目實施組織和系列制度,初步形成符合中醫藥人才特點的遴選、評價和培養模式。項目的實施為學會進一步加強青年人才培養,凝聚廣大青年會員,積累了更豐富、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


1.總體目標和工作思路


總體目標: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為總目標,通過對臨床、科研型人才的扶持與培養,為“健康中國”建設服務。


工作思路:發揮學會“學科優勢、專業優勢、制度優勢、平臺優勢”四大優勢,堅持“大平臺托舉、多維度培養”,全方位助力托舉人成長。


2.組織保障和制度保障


組織保障:聚焦學會資源,通過頂層設計,建立完善的組織機構。(1)建立項目服務支撐團隊,成立項目工作領導小組,由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擔任組長,副秘書長擔任副組長,各部室主要負責人擔任成員,領導小組共計13人。辦公室設在會員服務部,負責日常工作;(2)組建專家團隊,同行評議專家小組;(3)組建導師團隊,通過“導師指導和青委指導”等模式實施聯合培養,提高臨床技能和科研能力。    


制度保障:制定《中華中醫藥學會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項目管理辦法》、《中華中醫藥學會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項目實施細則》、《中華中醫藥學會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項目經費使用管理辦法》、《評審專家承諾書》、《項目工作人員承諾書》等系列文件。


3.遴選模式


廣泛宣傳動員:學會充分發揮渠道優勢和多媒體平臺優勢全面動員,向學會所屬分支機構、地方學會、會員單位發布通知,通過網站、微信等平臺廣泛宣傳動員。


多路徑舉薦:通過機構推薦、專家推薦、個人自薦等渠道,不同專業、領域、區域最具潛力的中醫藥青年科技工作者。三年來,共計903人申報項目,并入選青托人才儲備庫。


精準遴選:在遴選中針對學科特點,將中醫藥理論、臨床技能等特色考核納入遴選原則中;根據不同類型青年人才的成長規律和需求,將候選人分為基礎、臨床、中藥等三類,分類考量;堅持公開公正原則及回避制度,通過形式審查(公示)、初評、終審(公示)等程序,篩選出最具潛力的候選人。


4.項目管理模式


充分利用學會項目申報系統和管理平臺、微信工作群進行日常跟蹤管理,確保實現目標、任務,促進青年人才快速成長。建立與托舉人的日常聯絡和長效溝通模式,及時了解需求,提供精準服務。


5.項目托舉模式


針對青年人才成長需要,依據不同專業、單位和導師,以多維化和個性化培養促進青年人才在不同領域快速發展。為托舉人搭建了“廣泛且有針對性的學術交流平臺、全面的職業發展平臺、橫向的聯合培養平臺”三大平臺,全方位托舉青年人才。


二、項目完成情況


項目執行以來,培養2017-2019年度中國科協立項的4名青年托舉人才,中華中醫藥學會立項26名青年托舉人才。截目前,不但完成了規定動作,均超額完成人才培養計劃。現將4位中國科協立項托舉人的成長指標統計如下:


論文、專著方面:4人共計發表11部專著,132篇論文,其中高水平SCI論文52篇,核心論文80篇


職務晉升方面:4人均有職務晉升(含破格提撥)其中,1人晉升為研究員,2人晉升為副教授,1人晉升為主治醫師


個人成長與獲獎:14項獲獎和人才稱號


科研能力提升:新增38項科研項目,國家級項目9 項,省部級項目5項,其他類24項。


申請專利及授權:專利申請12項、授權2項


社會任職:5個國際學術組織任職、15個國內學術組織任職(其中4人均在學會分支機構任職委員或青年委員)


標準制定:參與6項團體標準制定。


三、項目主要績效


經過項目運行,初步建立了“小同行選撥、大平臺托舉、多維化培養、持續性跟蹤”的人才精準托舉和個性化培養模式。相繼建成了具900余人的(青年)人才儲備庫和200余人的導師庫,為及時精準扶持培養托舉人提供必要保障。


(一)托舉平臺建設、托舉機制創新及成果


打造寬松自由、可持續助推發展的學術環境。


1.學術交流平臺。利用學會品牌學術平臺和分支機構專業學術平臺為托舉人提供多渠道、多形式交流機會,營造寬松自由的學術氛圍。


2.職業發展平臺。為青托人提供學會各分支機構任職、系列期刊編委任職等職業發展平臺。


3.聯合培養平臺。成立“青委會”、 開展30余次“小規模、細主題”的學術交流舉辦青年學者論壇、配備1名青年導師;以服務為導向,結合學會各部室工作,在獎勵申報等方面為青托人提供綠色通道,切實助力加速成長。


(二)青年人才選拔、培養、評價等創新實踐及成效


1.采取分類遴選和評價,保障不同類型人才發展。


1)突破傳統“門檻”、探索多路徑舉薦。采用各地方學會、分支機構、會員單位推薦和個人自薦的方式,體現同行評議;


2)突顯學科特點、探索精準遴選。結合中醫藥科技工作者的從業方向,按照基礎、臨床、中藥三類分類遴選,注重個性與共性相結合的綜合考量標準;


3)突破“四唯”門檻,創新遴選模式。通過形式審查(公示)、初評(定性評價)、終審(綜合考量),規范人才遴選程序、評審專家回避要求、保密要求、評審細則及公示辦法等,確保遴選公平、公正。


2.采用多維化、綜合性的培養,助力托舉人成長成才。


1)突出學科優勢,探索分類培養。強化責任導師和導師團主動培養機制,按照研究方向匹配同方向的導師,每位托舉人匹配1名托舉導師、2名指導導師、1名青年指導老師,通過“導師指導和青委指導”等模式實施聯合培養指導托舉人傳承中醫經典、提高臨證技能以及思辨感悟能力,著重提高托舉人的科研創新能力。


2)發揮學會優勢,加強多渠道培養。


托舉人搭建信息交互和學術交流平臺,促進相互合作、共同成長;為托舉人提供優先論文代表作評價;優先推薦參與有關評選或表彰;優先推薦學會分支機構委員/青年委員、學會系列期刊編委任職等


3.采用線上線下跟蹤服務提供最切實、可行的幫扶


通過中國科協青年人才培養跟蹤服務平臺、學會會員微信綜合服務平臺,同時通過座談會、微信工作群,及時了解托舉人成長需求、掌握托舉人成長情況,定期組織專家指導,及時動態調整培養計劃,力求為托舉人提供最切實、可行的幫扶。


(三)托舉人的成長情況





























托舉人


職稱


獲得獎勵


成果


喬宏志


2017年破格晉升副教授


2018年獲“以嶺中醫藥獎”二等獎(排1)


2019年獲江蘇省中醫藥科技獎一等獎(排3)


承擔科研項目: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央本級重大增減支項目子課題、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4項,參與973、中醫藥重點專項各1項。


專利申請及授權:申請專利2項


論文發表:發表論文26篇,其中SCI論文16篇。


科技志愿服務:


社會任職: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制藥工程分會委員,世中聯經皮給藥專委會理事;《藥學學報》(中英雙刊)、《中草藥》青年編委。


田佳星


2018年晉升主治醫師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研究成果入選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中醫藥優秀青年學者科技成果匯編》


承擔科研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首都衛生發展科研專項青年優才項目、中國中醫科學院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專項共3項。


論文發表:發表論文21篇,包括SCI期刊論文8篇(3篇IF>5.0),中文期刊論文13篇。


科技志愿服務:主持“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中醫藥預防保健知識科普講座”;參加“北京中醫藥健康鄉村行,助力健康鄉村建設”科普講座與義診活動


;擔任中華醫學會科普雜志《健康世界》通訊員;擔任中華志愿者協會醫療專家志愿者委員會委員。


社會任職:中華中醫藥學會對外交流與合作分會青年委員;中國中醫藥信息研究會青年醫師分會理事;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治未病與亞健康分會理事 ;The ADA Professional Member。


其他:積極參與中醫藥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科研攻關工作。


宋月林


2019年破格晉升研究員


中西醫結合學會科技二等獎(排名第十二)。


承擔科研項目:國自然面上項目2項,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任務1項。


專利申請及授權:申請專利1項,授權專利3項。


論文發表:發表SCI文章20篇,其中8篇IF大于5。中文核心期刊文章8篇。


科技志愿服務:多次為廣東東陽光、天津天士力等公司提供技術支持。


社會任職: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化學分會委員,北中醫中藥學院學術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中藥學分會委員,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肉蓯蓉保育委員會委員,Chin Med青年編委,中國現代中藥編委。


陳恒文


2019年晉升副研究員


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承擔科研項目: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國際學術交流項目等5個項目,重點參與了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首都衛生發展科研專項重點攻關項目等7個項目。


專利申請及授權:申請專利7項,授權專利2項。


論文發表:發表了論文26篇,其中SCI論文8篇,包括JMCC、FRONT PHARMACOL、DRUG DES DEV THER等國際知名期刊。


標準的制定:參與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中醫診療指南、病毒性心肌炎國際中醫臨床實踐指南、室性心律失常中醫診療指南、血脂異常中醫診療指南、心房顫動中醫診療指南等6項團體標準和專家共識的制定。


參編著作:參編《實用心血管病證中西醫治療學》


科技志愿服務:中國博士后科技服務團成員,先后5次前往廣西梧州、河南焦作、湖北黃石、云南西雙版納、江蘇泰州深入企業一線開展科技服務活動。


社會任職:中華中醫藥學會心血管病分會青年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心身醫學分會青年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實驗藥理學分會青年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心臟腫瘤病學組委員、世中聯中藥化學分會理事、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委員。中國博士后服務團專家成員。Aging、eCAM、Sci Reports等雜志審稿人。


(四)主要經驗做法、工作亮點


中華中醫藥學會青托項目在業內已形成品牌效應,這主要是與公平公正的選撥制度以及個性性化的培養方式有關。


    1.領導重視,頂層設計。學會秘書長對青托工作高度重視、親自指導,參與托舉人的遴選、評審等環節。特別是,經學會第六屆常務理事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會費支持保障項目開展,這是學會建會以來對青年人才培養的一個重大舉措。


2.拓寬申報渠道,建立人才儲備庫。拓寬舉薦渠道 :采取渠道推薦、同行推薦和個人自薦相結合。廣泛宣傳動員:充分發揮傳統渠道和網絡平臺作用,廣泛宣傳,及時公示。建立(青年)人才庫儲備庫:依托會員綜合服務平臺,開發項目申報系統,建立(青年)人才儲備庫。自17年項目啟動以來,累計入庫人數903人。


3.突出行業特點實現擇優遴選。科學分類、擇優遴選。結合學科特點、遵循成長規律,同行評議,優中選優。規范評審流程,彰顯公平公正,經專家論證明確評價方式和評價指標,遵循回避原則,按一定比例隨機抽專家。


4.依托網站微信平臺,向社會公示,彰顯公平、公正,打造“開放型、平臺型”的陽光工程。


5.簽訂培養計劃、明確培養目標。與托舉導師和指導導師明確培養目標;與托舉人、托舉導師、項目依托單位簽訂為期3年的《項目合同書》,明確培養計劃。明確培養路徑:以中醫藥“傳承、實踐、創新”為主線,根據托舉人成長特點,通過“導師指導和青委指導” 聯合培養模式等實施。


6.著力大平臺托舉和多渠道培養。充分發揮學會、行業專家的資源優勢,為托舉人搭建高層次學術交流平臺,組織召開青年學者論壇;搭建聯合培養平臺,聯動青委會匹配青年指導老師;搭建人才舉薦平臺,推薦托舉人在學會分支機構任職委員/青年委員,參與期刊審讀等工作,全方位助力托舉人成長。


(五)社會反響


1.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國辰寄語:


作為青托項目工作領導組組長,十分重視青托項目,親自參與頂層設計。他認為,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項目進一步創新了青年科技人才選拔機制及培養模式,給予渴望快速成長的年輕人提供了優良的平臺以及充足的經費保障,預期成果可觀,有望打造一批國家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的后備隊伍,希望國家、中國科協及學會能一如既往對人才培養機制及年輕人成長引導探索。希望青年托舉人即要立足長遠,又要求真務實。


2.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寄語:


青年人才托舉工程為青年醫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成長平臺,在“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引領下,依托項目的支持,有助于青年醫生對于祖國傳統醫學的發揚與傳承,同時培養高水平的青年科技力量。通過學會的嚴格選拔,對于具有發展潛力的青年人給予大力支持,在臨床與科研業務能力方面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真正為青年人才快速成長提供了提升的渠道。


3.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副院長、托舉導師花寶金寄語:


青托項目是一個人才培養平臺,更要關注人才培養、成長的過程。要以培養為抓手,為年輕人搭好平臺。托舉人作為青年科技工作者,要鼓足干勁,在項目托舉幫助下,不忘初心,勇往直前,不負所托。


4.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教授、青年托舉導師王伽伯寄語:


青托項目作為國家現有人才梯隊的重要補充,而非錦上添花。它切實解決了優秀青年學者的燃眉之需,自主選題積極探索有力支撐了原有研究的繼續深入推進,為獲取可能的更大發現和發明創造提供了有效支持,不可或缺。


5.清華大學教授、青年托舉導師李梢寄語:


青托工程對于仍沒有帶“帽子”、尚處于科研起步階段的年輕人是一個很好的資助,解決了年輕的科研工作者從學校到工作崗位之間缺乏有效支持和資助的難題,對于青年人穩定踏實的開展科學研究有很大的幫助。


6.第三屆青托項目托舉人喬宏志感悟


青托項目切實解決了青年學者起步階段在資金條件和大師引領等方面的“卡脖子”問題,為青年人才潛心研究提供經費、政策、工作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指導青年學者走好“科研黃金期”,激發起職業認同感和歸屬感。中華中醫藥學會在科協立項基礎上,籌措資金又資助了一批學會立項的青年學者,使這項好政策好機制更好地覆蓋中醫藥各行業領域,在較短的時間取得較大反響和拉動效應。托舉人也積極參與到學會建設、青年學者帶動和社會服務中去,實現了對行業發展的反哺和多贏效果。


7.第三屆青托項目托舉人田佳星感悟


    青托項目對于初踏工作崗位的年輕人來說,既是對前期研究工作的肯定,更是對剛邁入職業生涯的重要激勵。她在托舉期間結合個人專業特長與全面的臨床實踐,更加有針對性地開展療效機制的探索工作。項目對青年醫生發展的關鍵時期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8.第三屆青托項目托舉人宋月林感悟


青托項目不僅是給予“草根”科研人員一個人才稱號和三年穩定的經費支持,更重要的是對青年教師科研工作的肯定和鼓勵,從而激發了我們這些“草根”繼續把科研工作做深、做實、做強的勇氣和決心。青托工程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托起了很多年輕人科研的夢想!


9.第三屆青托項目托舉人陳恒文感悟


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在青年科技工作者中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感謝科協和學會提供這個學習交流平臺,通過建立導師團隊,加強個性化指導;搭建交流平臺,提供托舉人才成長資源;開展定期評估,為項目順利實施提供保障等方式,為青年人答疑解惑,指引方向,讓青年人腳踏實地,少走彎路,為青年人才的成長保駕護航。


此外,托舉人所在單位對“青托項目”高度重視。為其提供最優質軟硬件條件,從單位層面匹配優質科研平臺、全力支持項目申報實施,同時,在科研團隊組建及研究生帶教方面給予優先支持,為青年人才加速成長提供必要條件。


四、存在問題及建議


(一)青年人才托舉項目的初衷之一是發揮粘合劑作用和“靈活性”的特點,促進托舉人的成才。因項目遴選時間、經費到賬時間均晚,導致項目實際執行時間不到三年,托舉人在短時間內開展深入研究、產出高質量成果較難,建議適當靈活調整項目周期,延長項目經費使用年限;


(二)在青年人才托舉項目實施過程發現項目經費使用范圍尺度較難掌握。青年人才托舉項目作為國家財政撥款項目,經費使用要遵守國家相關項目經費使用規章制度。建議中國科協在項目經費使用靈活性、項目經費使用合規問題上給予具體指導,例如經費具體使用范圍等方面,如勞務費最多是總經費都多少百分比;


(三)為促進行業融合,培養復合型人才,建議科協搭建不同行業青托人才之間互動交流、學術合作相關平臺。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項目運行初見成效,下一步學會將繼續從以下幾方面加大對青年人才的培養與宣傳:


(一)深度整合培養平臺等資源,以搭建平臺、指導、幫助的思路開展托舉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斷完善和豐富托舉工作內容打通青托人才科研工作上下游。拓寬青托人才成長寬度,形成群體優勢,加強廣度培養。


(二)加強導師團隊建設,綜合考慮對導師團隊在宏觀把控和具體指導等方面的側重分工,對托舉人進行全方位指導,加快年青學者成才步伐。


(三)加強宣傳和平臺建設,提高精準宣傳力度。擴大項目影響力,讓更多的青年人才進行項目申報,增加學會對青年人才的凝聚力;


(四)定期梳理“青托項目”工作中的經驗和不足,不斷完善學會“人才培養體系”。

相關鏈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櫻花園東街甲4號

聯系我們 | 技術支持 | 問題反饋

中華中醫藥學會  京ICP備1706976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01699號

Copyright ? 2007 - 20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尔古纳市| 武安市| 尚志市| 桃源县| 枞阳县| 扎兰屯市| 桃园县| 友谊县| 通江县| 扎赉特旗| 灌阳县| 泊头市| 安康市| 达孜县| 河北区| 突泉县| 石屏县| 清原| 无极县| 定结县| 兴仁县| 汉阴县| 丹巴县| 新晃| 拜城县| 盈江县| 阿鲁科尔沁旗| 夏津县| 石阡县| 汽车| 全州县| 四平市| 乐山市| 越西县| 萨嘎县| 大田县| 奉化市| 即墨市| 垦利县| 滦平县| 正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