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0年,中華中醫藥學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和全國中醫藥大會精神,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的堅強領導下,推進黨建和業務工作融合發展。
? ? 一、夯實黨建工作基礎,突出思想政治引領
? ? (一)牢固樹立政治機關意識。進一步健全黨組織架構,充分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完成學會理事會黨委換屆;加強理事會黨委、秘書處黨支部、93個分支機構和獨家主辦期刊黨的工作小組政治引領、思想引領和學術引領作用。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切實提高黨員干部政治站位。堅持第一議題制度,將習近平總書記最新講話精神、黨中央重要文件和局黨組工作部署、重要會議精神等作為第一議題傳達學習,努力提高秘書處黨員干部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和政治執行力。
? ? (二)扎實推進黨的建設高質量發展。按照局黨組統一部署,在局機關黨委領導下,扎實開展“燈下黑”專項整治工作,積極推進學會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嚴格“三會一課”,采取集中學習、實地考察、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開展組織生活。在局機關紀委的領導下,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強化日常教育監督管理,開展廉政談話,簽署黨風廉政承諾書,制修訂7項制度。
? ? (三)充分發揮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堅決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重要指示精神,理事會黨委號召中醫藥科技工作者、社會力量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動員社會力量共捐贈1447萬余元物資;269名分會委員奮戰湖北抗疫一線;婦科等分會開展線上義診;通報表揚肺系病分會等46個抗疫集體和張伯禮院士等207位抗疫個人,學會獲中國科協“優秀抗疫學會”稱號。落實習總書記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指示,學會黨支部組織分支機構和相關企業助力精準扶貧,向山西五寨縣,呂梁地區臨縣、嵐縣,河北省阜平縣等地捐贈價值459萬元藥品;召開中醫適宜技術培訓班2期;學會獲中國科協定點扶貧2019年度工作考核優秀單位,血液病分會獲中國科協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作先進團隊。
? ? 二、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助力中醫藥高質量發展
? ? (一)以品牌學術活動引領學術進步。服務國家戰略,舉辦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發展高層次專家研討會。持續打造品牌活動,風濕病等7個分會年會列入中國科協2020年重要學術會議,脾胃病等分會中試點開展學術周系列活。引領學術前沿,遴選中醫藥十大學術進展,遴選推薦項目入圍中國科協20個對科學發展具有導向作用的科學問題。系統總結學科發展,出版《2018-2020中醫藥(中藥炮制)學科發展報告》,中醫疫病學學科發展項目通過驗收。
? ? (二)以品牌科技獎勵助力創新驅動。緊跟國家科技獎勵改革步伐,不斷完善制度機制,打造品牌獎項。評選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131項,李時珍醫藥創新獎3人。1項學會推薦項目獲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組建中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平臺。
? ? (三)多措并舉助力人才隊伍建設。受局人教司委托管理2020年度國家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開展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藥防控視頻培訓;開發在線學習平臺,開通微信公眾號,發布100余學時視頻課程。秉承中醫藥學科特點開展學術活動,舉辦國醫大師周仲瑛教授學術傳承活動。持續推進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項目實施。推動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出版《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叢書》,開展中醫藥特色人才公益培訓。
? ? (四)積極創建世界一流期刊。推進中醫藥期刊集群化建設,《中醫藥文化(英文版)》創刊,《中國針灸》等3本期刊加入,系列期刊達73種。與中國知網、北大方正的戰略簽約,推動期刊數字化轉型。
? ? (五)健全完善中醫藥標準制定體系。建立觀察員與聯絡員機制,征集專家庫成員104位、觀察員94位、企業聯絡員75位。團體標準立項71項,發布23項,專家共識立項17項,發布8項。
? ? (六)有效宣傳中醫藥科普文化。建立有343名專家的中醫藥科學傳播專家團隊,成立有863名專家的科技志愿服務分隊。編制《2020年中國中醫藥科普發展報告》。進駐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錄播視頻100余集,抖音粉絲數26.8萬,點擊量3363.8萬。受局辦公室委托,遴選中醫藥健康文化作品(動漫),征集500余件優秀作品。
? ? (七)深化中醫藥國際交流與合作。在局國合司指導下,舉辦中西醫并重助力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建設訪談、第二屆海峽兩岸青年中醫藥傳承創新論壇等國際學術交流活動,海內外受眾86萬人次。組建由83名國內專家和16名海外專家參與的世界一流學會建設工程國際健康智庫。
? ? (八)開展多方位中醫藥相關政策研究。成立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產業發展與科學監管高端智庫。發布《2020年全民中醫健康指數研究報告》《基于中醫藥特色優勢和科技影響力的中醫醫院評價研究報告(2020年)》等。在局法監司指導下,承擔《中醫指南問題研究》等3項課題,召開《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條例》專家座談會。在局醫政司指導下,成立糖尿病基層中醫藥防治專家指導委員會及高血壓基層中醫藥防治專家指導委員會(籌),將中醫藥內容寫入《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和《國家基層高血壓防治管理指南》。
? ? 三、發揮特色優勢,彰顯疫情防控中的學會力量
? ? (一)總結發布學術經驗,普及疫情防控知識。受局科技司委托編寫《中醫藥抗疫藍皮書》,發布中醫藥疫情防控專家指導意見9項。召開中醫藥抗疫與傳承創新發展研討會等,交流總結中醫藥抗疫經驗成果。在官微發布疫情科普文章375篇,征集科普作品175部,向公眾推送。聯合錄制中醫居家預防新冠肺炎健康科普特別節目。免費發布學會指導編著的新冠肺炎防控指導、身心調護和康復保健的科普讀物。
? ? (二)借助新媒體平臺,分享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在中醫藥戰“疫”微課堂推送73部作品,部分被推薦為云南、貴州兩省中醫藥專業人員全員課程。通過OA出版方式發布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論文516篇,全球出版抗擊COVID-19論文75篇。致函17個國際學術組織,介紹中國政府在抗擊疫情中做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積極成效。開展國際抗疫大講堂、《中西醫薈萃》等111次國際交流活動,20多個國家近200萬人次參與。
? ? 四、重視自身能力建設,保障學會持續健康發展
? ? (一)順利召開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召開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全國政協副主席何維,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余艷紅,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孟慶海等領導出席開幕式并作重要講話,會議,選舉產生第七屆理事會、第七屆理事會黨委和第一屆監事會。
? ? (二)加強學會運行機制和分支機構建設。系統總結學會“十三五”期間取得的成績,科學謀劃學會“十四五”重點工作任務。修訂《中華中醫藥學會分支機構管理辦法》等制度,完善學會內控體系。開展分支機構年度考核評估和換屆工作,指導分支機構健康發展。
? ? (三)提高學會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起草《會員聯動服務與發展實施方案》,開展學會2020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主題活動。學會推薦的2項服務產品入選中國科協“綠平臺”。繼續完善智慧杏林、繼續教育服務平臺等升級、分支機構委員管理系統升級與會員管理系統整合。在局規財司指導下,啟動辦公樓加固維修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