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8月20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等聯合主辦的第十八屆國際絡病學大會暨第九屆中西醫結合血管病學大會在廣州舉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黃璐琦,鐘南山、姚新生、吳以嶺、高天明、張運、于金明、賈偉平等眾多兩院院士以及來自海內外10萬余名醫學專家學者和業界同仁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齊聚大會。本次大會在國內20余個省市設立3000多個視頻分會場,同時有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20余個國家和地區設立視頻分會場。通過此次會議,與會專家學者共享中醫絡病理論科技創新轉化成果、共謀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共同探討中醫藥守正創新對推動中西融合的重要意義。
大會現場
? ? 會議以“絡病理論原創結合現代科技 踐行守正創新促進中西融合”為主題,展現了絡病理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產生的一系列創新成果。
? ? 絡病理論經過40余年的研究,將中醫整體思維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系統構建絡病研究三大理論框架——“絡病證治”“脈絡學說”和“氣絡學說”,形成指導臨床疑難雜病、“脈絡—血管系統病”和神經、內分泌、免疫類疾病的系統理論,創立了“理論+臨床+新藥+實驗+循證”一體化的中醫學術創新與轉化新模式。
? ? 近年來,以絡病理論指導臨床重大疾病防治,在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并發癥、腫瘤等慢性病管理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提出缺血性心腦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等血管病變的干預策略,研制出一系列創新專利中藥,為臨床治療提供了更理想的藥物選擇。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黃璐琦致辭。
?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黃璐琦在致辭中表示,中醫絡病學作為傳統中醫藥理論體系的獨特組成部分,近年來在理論創新和藥物研發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并在中醫藥抗疫、心腦血管疾病防治、慢病管理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國際絡病學大會始終秉承“傳承、開放、創新、融合”辦會主旨,促進了海內外中醫藥學術交流互通,為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與走向國際貢獻積極力量。
? ? 黃璐琦提出,堅持創新創造,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說明白講清楚中醫藥療效,堅持中西醫并重,多學科融合,在中醫藥理論和臨床實踐中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我國生命科學實現新的突破。堅持做優做強,注重優勢專科專病建設。進一步發掘和完善相關傳統中醫藥理論體系,加強中醫藥在慢病防治方面的臨床研究和學術創新,做優做強專科專病,及時總結形成診療方案,鞏固擴大優勢,帶動特色發展,提高中醫藥診療服務能力。堅持互學互鑒,深化中醫藥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深化醫療、科研、教育、產業、文化等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強中醫藥國際人才隊伍建設,促進產業協作和國際貿易,不斷提升中醫藥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致辭。
? ?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致辭時表示,國際絡病學大會到現在是第十八屆,中醫藥的創新除了基礎研究,還要總結幾千年來的理論經驗及實踐經驗,通過提煉,創新出一些新的方藥,再到臨床去實踐,確認有效再回到基礎研究。希望對絡病學的研究更加深遠,促進中醫藥與西醫藥的共同發展,加快中西融合。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會長陳香美院士致辭。
? ?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會長陳香美院士在致辭中表示,絡病理論體系為臨床重大疾病防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希冀中醫絡病理論持續加強創新能力,為守護人類健康作出重要貢獻。
廣東省中醫藥局局長徐慶鋒致辭。
? ? 廣東省中醫藥局局長徐慶鋒在致辭中提到,中醫絡病學在理論創新、臨床重大疾病防治、創新藥物研發等各方面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引起了國內外醫學界的高度認可和廣泛關注。尤其是近兩年絡病理論指導下研發的中藥在應對新發、突發重大傳染病防控方面發揮了重大中醫藥優勢。
? ? 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樊代明、張運、王紅陽、丁健等專家通過線上方式為此次大會召開送來祝福。
? ? 在本次大會的院士論壇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張運、于金明、賈偉平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分別作題為《絡》《CAPITAL中醫藥抗動脈粥樣硬化的新證據》《精準腫瘤學新實踐》《血糖波動異常與津力達干預研究》的學術報告,針對絡病理論研究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以及在多個疾病領域的防治價值展開深入探討。
? ? 在專家高峰論壇環節,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楊躍進教授、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黃從新教授、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李新立教授、河北以嶺醫院賈振華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曾進勝教授分別作重要學術報告,探討了通心絡膠囊、參松養心膠囊、芪藶強心膠囊、連花清瘟膠囊等通絡藥物在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慢性心衰、腦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以及呼吸系統疾病等重大疾病領域發揮的作用。
? ? 大會還設置了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論壇、腦血管病論壇、心律失常論壇、心力衰竭論壇、糖尿病論壇、呼吸論壇、抗衰老論壇等十余個分論壇,多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來自全國多個省份的醫學專家針對絡病理論在各個疾病領域的應用展開熱烈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