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指示精神,團結引領廣大科普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弘揚科學精神,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的具體任務,并根據《中國科協辦公廳關于開展“典贊?2020科普中國”宣傳推選活動的通知》等相關規定,2020年9月8日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關于推薦中醫藥年度科普人物和年度科普作品的通知》,按照《中醫藥年度科普人物和年度科普作品遴選管理辦法(試行)》的程序和要求,經推薦、形式審查、專家論證、公示等流程,共產生5名2020年度中醫藥科普人物和4部年度中醫藥科普作品。具體名單如下:
年度科普人物
? ? 項目類別 姓名
? ? 年度科普特別人物 王琦
? ? 年度基層科普人物 海霞、王彬
? ? 年度科研科普人物 韓學杰、羅仁
年度科普作品
? ? 項目類別 名稱 作者
? ? 年度科普圖書圖文 《國醫名師談健康長壽之道》 龐國明
? ? 《二十四節氣養生手賬》 洪蕾
? ? 科普音影視頻 《海派中醫微視頻》 賈楊
? ? 《松山醫話系列》 劉松山
? ? 為了做好中醫藥科普工作,中華中醫藥學會致力于打造最權威的中醫藥科普平臺,推出高影響力的年度科普人物和作品,聯合權威媒體發布《年度中醫藥科普發展報告》,組建高水平的中醫藥科學傳播專家團隊(目前已組建包括院士牽頭的30余個團隊),已錄制諾獎得主、兩院院士、國醫大師、岐黃學者、分會主委等權威專家的科普視頻百余集,正在遴選、培養、推出青年科普人才,建立學術、媒體、資本、產業等多方參與的中醫藥科普創新模式,為開創中醫藥科普工作新局面,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建設健康中國作出積極貢獻。
【延伸閱讀】
中醫藥年度科普特別人物——王琦
? ?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第四屆中央保健委員會會診專家,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首席科學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有突出貢獻專家。
? ? 王琦院士熱心公益科普,他積極面向大眾開展體質養生文化宣教,代表中醫界在聯合國做中醫藥一帶一路演講。疫情期間,作為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中醫藥專班的專家組成員,為國家提供政策咨詢,開發了新冠肺炎預防內服顆粒、外用防疫香囊、中藥防疫噴劑等系列防疫產品。積極為中醫藥抗疫發聲,呼吁深刻領會習總書記防范化解風險的戰略思想,落實加快完善疾病防控體系的指示,實現了科普與抗疫的有機結合。
中醫藥年度科研科普人物——韓學杰
? ??韓學杰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沈氏女科第二十代傳人,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沈紹功教授學術繼承人。
? ? 韓學杰教授作為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普專家,臨床在四診合參的基礎上尤其注重望診,將舌診、面診、手診的形態、顏色、部位等結合一起,提出“手面舌三維望診法”。臨床處方上注重傳承創新,在沈氏女科學術觀點基礎上,提出“九法五徑”的處方思路。共編寫學術著作93部,其中科普著作33部,發表學術論文233篇,其中科普文章18篇,獲國家發明專利 6 項。自 2012 年開始,積極參與科普宣講工作,在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北京衛視《養生堂》等主要媒體做科普講座61次,長期為國家工信部、國家司法部、國家電子計算機中心、國家知識專利局做健康講座,傳播的中醫藥科普知識通俗易懂、可操作、接地氣、正能量,受眾喜歡,影響深遠,深受好評。
中醫藥年度科研科普人物——羅仁
? ? 二級教授、廣東省名中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教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第五批中醫師承制導師。
? ? 羅仁教授一直致力于將亞健康和慢性腎病防治研究的成果在國內外各個地方進行健康科普并在亞健康防治研究中研制出亞健康管理軟件、院內制劑維康顆粒、抗疲勞涼茶、通便涼茶以及亞健康養生酒等。在慢性腎病的中西醫結合防治研究中首次提出“二三九四”中西醫結合慢性病防治的創新模式,推廣“簡、便、驗、廉”的中醫藥適宜技術,以健康幫扶、健康促進、體質調理為特色,解決當前我國慢性病“重治療輕預防”的客觀問題。開展“不治已病,治未病—干預亞健康”的科普講座267場次,聽眾5萬余人。
中醫藥年度基層科普人物——海霞
? ? 中國中醫藥報》社有限公司專刊部主任,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普分會副主委、秘書長,碩士生導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
? ? 海霞教授長期在中醫藥新聞采編一線, 根據輿情、社會熱點等策劃編審重大科普主題宣傳,開展科普扶貧、中醫藥抗疫科普等,采寫、編審大量科普文章,每年編審科普文化版 300 期和微信、APP文章千余篇。2020年策劃編發中醫藥抗疫科普和學術文章百余篇。在國內外宣講中醫藥和科普方法,社會反響良好,發揮了中醫藥科普骨干的帶頭作用,受眾面廣,社會效益顯著,是中醫藥新聞戰線上的科普典型。
? ? 作為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普分會副主委、秘書長,調動資源組織科普活動,研討科普學術,推薦優秀人物和作品,業內影響大,工作成效顯著,發揮了中醫藥科普領軍作用。
中醫藥年度基層科普人物——王彬
? ? 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第五批名老中醫藥專家、首都國醫名師李曰慶教授學術繼承人。師從全國著名男科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男科李海松教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男科中心張志超教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醫男科學”后備學科帶頭人。
? ? 王彬醫生積極投身科普推廣工作,向大眾普及男性身心健康知識,作為嘉賓參與央視、BTV等多個科普欄目的錄制,堅持在微博、快手、抖音等平臺推送科普消息,其中抖音短視頻點擊率高達3000多萬,受到了公眾的普遍關注和廣泛好評。
在疫情期間利用微博、頭條等科普平臺發布、轉發科學防控知識,宣傳中醫防治動態,引導民眾科學認知中醫藥的作用。
中醫藥年度科普作品(圖文圖書類)——《國醫名師談健康長壽之道》:
? ? 該作品是由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本書較全面地總結了中醫藥在健康長壽方面的知識和養生宜忌,通過國醫大師談健康長壽之道、名醫?專家談病話健康等章節,詳細介紹了王琦和路志正、李振華等 13 位國醫大師,以及劉學勤、龐國明等 37位國醫名師、中醫專家在健康長壽方面的心得體會和獨特見解,深人淺出地講解健康長壽的體會和健康長壽辦法,非常適合廣大養生愛好者閱讀參考,社會反響良好。
中醫藥年度科普作品圖文圖書類——《二十四節氣養生手賬》:
? ? 該作品是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本書集 AR 技術、手繪插畫、節氣養生于一體,把專業的中醫知識與溫馨的手繪插畫、精美的 AR 動畫相結合,讓讀者在創意性交流互動中親身感受中醫藥文化的魅力,使得中醫藥文化科普宣傳工作更具趣味性、互動性,以“出版+文創”的模式讓《手賬》成為一種文化符號。
中醫藥年度科普作品影音視頻類——海派中醫微視頻:
? ? 該作品是上海市中醫文獻館出版,通過微電影這樣年輕群體樂于接受的表現方式,賦予了中醫人的濟世之心于豐富的血肉,也是中醫文化的普及向年輕群體靠近的一次嘗試。《歸來》在新場古鎮全景拍攝,由上海市中醫文獻館工作人員、新場古鎮居民本色出演,在2019中國家庭健康大會中,榮獲了“優秀劇情獎”,已在各大平臺上播放,播放量超一百萬次。其中,在騰訊視頻上點擊量已達 107.8 萬次。
中醫藥年度科普作品影音視頻類——《松山醫話系列》:
? ? 該作品的創辦人和主講人是四川省名中醫、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四川省中醫院血液科主任劉松山教授為核心的專家團隊,團隊依托于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四川省中醫醫院建立的公益性醫療科普宣講平臺——《松山醫學講壇》發起,目前該系列作品在眾多平臺更新,至今已更新 500 余期,播放量可觀,對糾正誤區、培養科學理念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