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七次中醫藥防治艾滋病學術研討會會議紀要
為促進全國艾滋病防治及相關研究工作的開展,加強學術交流,推廣新成果、新技術,更好的發揮中醫藥防治艾滋病的優勢, 2009年8月7日至8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中華中醫藥學會防治艾滋病分會承辦,海南省中醫藥學會、《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雜志社、北京光明東方醫藥研究中心協辦的“全國第七次中醫藥防治艾滋病學術研討會”在海南省海口市召開。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部劉延華、國家防控艾滋病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張孔來、海南省中醫藥學會會長、海南省中醫院院長陳少仕、海南省科協學會部副部長吳鐘海、《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雜志社楊建宇、中華中醫藥學會防治艾滋病分會主委和副主委等出席開幕式,來自全國各地的艾滋病分會委員等一百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本次會議收到學術論文80余篇,進行艾滋病防治相關的專題報告21個,內容涉及艾滋病的中醫、中西醫結合臨床治療和科學研究等諸多方面。會上我國防治艾滋病著名專家張孔來教授作了艾滋病與社會行為專題報告,概括了艾滋病在全世界流行26年的特點、目前全國艾滋病疫情形勢以及艾滋病防治面臨的社會行為挑戰。彭勃、盧耀增、鄭永唐、謝世平、王健、郭會軍、危劍安、李秀惠、徐立然等近20名專家分別介紹了各自研究領域的新進展、新成果。與會代表在中醫藥防治艾滋病的理論創新、臨床治療、科學研究等方面進行了廣泛交流,研討了本學科的發展規劃,充分討論了如何更好地發揮中醫藥在該領域的優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理論創新方面,彭勃主任委員認為鑒于目前艾滋病“無癥狀期”的概念不能準確表達此期病情發展實際,且容易引起歧義,在長期臨床和大量科研的基礎上,提出了“慢性進展期”的概念,認為艾滋病的“無癥狀期”事實上存在諸多有臨床意義的癥狀體征,有證可辨,對診療艾滋病有較大意義.與會多數專家也認為“慢性進展期”符合病情演變實際,其稱謂更加科學。
2、臨床救治方面,來自新疆、安徽、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廣東、云南、廣西、重慶、甘肅等省的中醫中藥治療艾滋病項目負責人及主要臨床骨干交流了臨床救治經驗,認為經過臨床治療觀察,逐漸顯示出中醫藥在改善臨床癥狀、延緩病情進程、提高生活質量、促進勞動能力恢復、減輕HAART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深受廣大艾滋病患者的歡迎,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防治艾滋病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3、科學研究方面,與會代表結合所承擔的國家重大課題,交流了在中醫藥防治艾滋病領域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并就目前艾滋病診療新技術新成果,中醫病因病機及證候演變規律探索,艾滋病慢性進展期的中醫藥干預研究,艾滋病中醫療效評價研究,艾滋病相關的實驗研究成果等熱點問題進行了交流和討論。
4、會議期間,分會組織常委和部分專家又一次對《艾滋病中醫診療指南》進行了認真討論,并將《指南》再次下發征求意見。絕大多數專家都認為,《指南》的制訂是分會專家在國家有關科研的基礎上經歷數年,反復征求意見反復修改而形成的,是大家多年研究的結晶、集體智慧的成果,可發布試行,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總之,本次學術研討會進一步促進了我國中醫藥及中西醫結合防治艾滋病專家的學術交流,推動了我國中醫藥艾滋病防治科研臨床及科研工作,達到了預期目的,取得了圓滿成功。
中華中醫藥學會防治艾滋病分會
二〇〇九年八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