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6日,中華中醫藥學會2011年第一次常務理事會在廣州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學會常務理事、全國中醫臨床研究基地的特邀代表,以及廣東省和廣州市中醫藥學會的負責同志共80余人參加了會議。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中華中醫藥學會會長王國強,副會長呂玉波、嚴世蕓、李俊德、李清杰、楊明會、高思華、謝陽谷出席會議。楊明會、謝陽谷主持了會議。
會議總結了“十一五”和2010年學會的主要工作,研究確定了“十二五”學會工作思路和2011年學會的工作計劃,審議通過了2011年學術活動計劃、2011年繼續教育項目和參加中國科協八大的代表人選,同意增補歐陽兵、蕭偉、謝鐘同志為常務理事,同意成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委員會和圖書信息工作委員會。
與會的常務理事們對2010年學會取得的工作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常務理事們一致認為,過去的一年學會把提高學術交流質量、繁榮中醫藥學術作為學會的首要任務,充分發揮學術引領作用,有力地促進了中醫藥學術發展與學科進步,學會開展的各項工作特色鮮明,亮點突出,成效顯著。學會2011年的工作要點思路清晰、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常務理事們在對2011年的工作要點給予充分肯定的同時,還提出了很好的補充意見和建議:
一是在國家深化醫改工作中發揮學會作用。建議學會針對“看病難看病貴”、中醫院特色不明顯等熱點、難點問題,挑選15-20所縣級中醫院開展相關調研及試點工作,為政府主管部門科學合理的推進公立中醫醫院改革提供決策依據。
二是在國家“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積極開展中醫藥的國家戰略、品牌戰略、人才戰略、產業戰略的研究。將中醫藥工作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進行研究,打造在行業內外具有影響力的中醫藥品牌會議,加強高層次領軍人才和基層骨干人才培養戰略研究工作,開展中醫藥產業發展戰略研究。
三是尊重中醫傳統人才培養規律,努力做好中醫藥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探索建立不同層次優秀中醫藥人才的培養機制與模式,積極開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借助中醫藥院校力量,編寫適合基層醫務人員使用的教材,并充分發揮高層專家在社區和農村中醫建設中的作用,不斷提高中醫藥人才隊伍的整體水平。
四是抓住國家大力支持中醫藥發展的契機,進一步加強對基層適宜技術、自然療法、民間特色療法、瀕臨失傳的診療絕技的挖掘、整理、提高、推廣和交流工作,擴大中醫藥的服務范圍,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
另外,常務理事還就發揮學會的行業指導、服務、自律、維權、協調、監督作用,充分發揮學會人才智庫的作用,推動中醫藥立法,加強高水平的中醫藥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中醫藥走向世界等工作提出了建議。
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中華中醫藥學會會長王國強做重要講話。他全面總結了近年來學會工作取得的新進展,充分肯定了學會五年來取得的成績,并就下一步的學會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他要求學會要緊扣時代發展的脈搏,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準確研判形勢,把學會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和衛生、中醫藥事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他指出,衛生和中醫藥事業的改革發展為學會創新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特別是《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出臺,為建立中國特色醫藥衛生體制和中醫藥在新時期、新階段的科學發展指明了方向。各地黨委、政府大力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進一步加強了對中醫藥工作的領導和體制機制建設,制定出臺了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文件,不斷加大對中醫藥的投入力度,為中醫藥工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同時,廣大人民群眾信中醫、用中藥,對中醫藥知識和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在深化醫改中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為解決制約中醫藥發展的關鍵問題、促進中醫藥事業科學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中醫藥系統在深化醫改、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突發傳染病、重大活動醫療衛生保障等各項重大工作中,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展現了良好的精神風貌,形成了中醫藥醫療、保健、教育、科研、產業、文化“六位一體”全面發展的新格局。
他強調,中醫藥自身的特色優勢是學會創新發展的不竭動力。中醫藥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資源。將中醫藥的原始創新潛力轉化為自主創新能力,將中醫藥的資源優勢和知識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是發展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內容,可以在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參與生物醫藥產業開發,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發揮重要作用。
他指出,國家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為學會創新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國家人才發展戰略的實施,為包括廣大中醫藥科技工作者在內的人才發展創造了更加寬松、和諧的環境,為學會創新發展提供了堅強的人才保障。學會要準確定位,改革創新,大力推進學會創新發展。要系統闡明中醫藥的科學內涵。應當充分運用中醫藥學的歷史積累、實踐經驗,積極利用現代科學,特別是系統科學、復雜科學的思想方法和技術手段,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以中醫藥防病治病實踐為基礎,特別是要針對實踐中遇到的新現象、新問題,遵循中醫藥原創思維,通過解釋新現象、解決新問題,不斷深化對人與自然及社會關系、健康與疾病動態演變規律、維護健康與防治疾病規律的認識,不斷完善中醫藥學的原有理論并提出新的理論,以提高中醫藥臨床療效和服務水平為核心,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需求為立足點,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積極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加快中醫藥預防保健、疾病診療技術的創新,加快中醫診療儀器設備、中藥新藥的研制,加快中藥材生產、中藥工業關鍵技術的開發,提高中醫藥在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發展中的貢獻率。要根據中醫藥的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復方用藥等認識論和方法論,集成生物醫學、信息科學、系統科學、復雜科學等研究方法,建立與中醫藥理論和臨床診療特色相適應的方法學體系,豐富和發展生命科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要在加強中醫藥基礎標準、技術標準、服務標準、管理標準制修訂的同時,進一步加強中醫藥標準規范體系的總體框架及基本內容、中醫藥標準規范的制定方法及基本要求的研究。
他要求學會要在全面總結“十一五”工作的基礎上,以促進中醫藥學術進步為主線。既著眼于中醫藥學術發展的當前需要,也要著眼于發展趨勢和長遠需求。既要兼顧中醫藥學術發展的方方面面,又要兼顧每年集中力量重點解決幾個實際問題。建立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制定切實可行的辦法和措施,確保各項規劃和任務的落實。要充分利用學會專家人才優勢,緊緊圍繞制約中醫藥發展的重大學術問題、前沿問題和關鍵領域,組織專家學者開展學術研究和探討,辦好學術刊物,推進學會專家思想庫建設,加強對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多學科研究尤其是經濟、社會科學研究,高度重視提高學術活動的質量與水平,繼續抓好學術精品工程,研究制定保障學術活動質量與水平的管控機制與措施。要整合資源,大力培養培訓各類中醫藥人才,高度重視和進一步加強傳承工作,注意培養一大批掌握現代醫學知識、富于創新精神的中醫藥專家和管理人員,形成一批具有戰略和長遠眼光、富有凝聚力和戰斗力的中醫藥創新團隊。要結合開展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的申報與落實工作,探索建立與學會工作相適應、有利于培養名中醫、有利于提高基層中醫藥人員業務水平的繼續教育模式。要根據社會對中醫藥醫療保健服務的需求,針對有關社會熱點、焦點問題來開展中醫藥文化和科普宣傳工作,主動加強與大眾媒體的溝通合作,營造有利于中醫藥發展的輿論氛圍。要遴選一批中醫藥科普專家,建立中醫藥科普專家庫,培養培訓一批中青年中醫藥科普宣傳工作者,讓中醫藥科普工作有人做,愿意做,長期做。要改革創新,不斷增強領導學會創新發展的能力和水平。要切實加強組織建設,完善組織結構,重視會員發展,不斷增強服務能力,充分發揮常務理事會的集體領導作用,提高學會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水平。
會議達到了預期目的,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