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科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民政部等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下,2013年11月16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的2013年學術年會在北京會議中心成功召開。
年會以“學術性,權威性,包容性,有效性”為指導,以“巡禮展示”為宗旨,以“新成果 新進展 新突破”為主題,采取特邀報告、分會場學術研討與產業創新發展成果展示相結合的方式,為充分發揮學會智力密集、人才薈萃的優勢,聚焦特色優勢,展示創新成果,推動學科進步,服務事業發展,搭建了學科交叉、影響廣泛的中醫藥學術交流平臺。具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一)規模大,層次高
全國政協副主席、農工黨中央常務副主席劉曉峰,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中華中醫藥學會會長王國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黨組副書記程東紅,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樊代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張伯禮、李大鵬,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可冀,國醫大師路志正,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學會學術部副部長劉興平,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陳志敏等專家、領導出席了大會。大會支持單位及協辦單位的相關領導,中華中醫藥學會部分副會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相關司辦負責人,局直屬單位負責人,中日友好醫院以及部分在京中醫醫院負責人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中醫藥醫療、保健、教育、科研、管理、文化、產業相關專家學者近2000人參加了會議。
(二)對將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有促進作用
劉曉峰副主席在講話中,將振興發展中醫藥放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從重視繼承與創新、重視傳播與普及和重視人才培養等方面,就如何更好地貫徹新時期衛生工作方針和黨的中醫藥政策、推動衛生事業和中醫藥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極大地鼓舞了中醫藥工作者的士氣。
(三)對中醫藥學術發展有引領作用
年會上,樊代明院士做了題為“整合醫學初探”的特邀報告,樊院士深刻剖析了當前醫學體系存在的問題,深入闡述了整合醫學的定義和內涵,系統論述了整合醫學實踐的策略與辦法,提出了“還器官為病人,還癥狀為疾病,從檢驗到臨床,從藥師到醫師,身心并重、醫護并重、中西醫并重、防治并重,讓患者活得更長,活得更好”的理念。樊院士真實生動的案例、深入淺出的比喻、詼諧風趣的語言、發人深省的提問,贏得全場聽眾陣陣熱烈掌聲。
(四)對中醫藥產學研協同創新有推動作用
王國強會長在講話中指出,十八屆三中全會上進一步明確了“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任務。協同創新作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是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的有效保障,是提升中醫藥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是推動中醫藥產業快速發展的內在動力,是提高中醫藥國際競爭力的關鍵環節。中醫藥行業要以需求為導向,加強頂層設計;打破壁壘,創建戰略聯合體;優化資源配置,推進制度創新;發揮學術團體優勢,培育中介機構,加快中醫藥行業協同創新步伐。
學術年會除了注重學術引領外,設立的會展專區,為企業、高校、研究機構搭建了產學研協同創新發展的平臺。會展采用文字、圖片、實物相結合的形式,受到了與會領導的關注,很多專家與企業參展人員交流產品、設備的具體情況,在給予充分肯定的同時,提出了非常寶貴和中肯的建議。
(五)對和諧學術生態建設有積極作用
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黨組副書記程東紅在講話中指出,科技社團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協同力量,肩負著推動科技進步的重要使命。學會要加強交流平臺建設,推動學科發展;要加強科學道德建設,確保學風正派。年會還舉行了“反對學術不端行為,加強學術自律倡議書”簽名活動,向廣大會員和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要“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和《科學技術保密規定》等有關保密的法律法規,不泄露應保密的學術內容”,得到與會領導專家的積極響應,紛紛駐足簽名。
(六)對中醫藥科技創新具有示范作用
王辰教授做了題為“中藥湯劑治療新型甲流的臨床研究”的報告,該研究在國際上第一次以嚴格的隨機對照試驗證實了中藥湯劑治療甲流的有效性,開辟了病毒感染治療的新領域,以科學的方法向世界昭示了中醫藥在人類應對新發呼吸道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作用,是中醫藥研究走向世界進程中具有標識性的重要事件,廣大專家深受啟迪。
(七)內容豐富,選題前瞻
年會設立了主會場和“中醫內科學術研討會”、“中華中醫藥學會外科分會學術年會”、“流感中醫藥防治學術研討會”、“難治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進展交流會”、“中華中醫藥學會繼續教育分會年會”、“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成果學術交流大會”、“健康科普年會”、“中醫診療設備臨床評價與推廣基地建設論壇”等八個分會場。主會場,樊代明院士、王琦教授、朱彥教授、王辰教授、梁繁榮教授、黃璐琦教授分別以“整合醫學初探”、“中醫體質學的構建與應用”、“中藥注射液技術升級研究”、“中藥湯劑治療新型甲流的臨床研究—— 一個傳統方劑的科學評價及其意義”、”“經穴特異性研究”、“全國中藥資源普查試點作情況”為題做了精彩的學術報告;八個分會場邀請王新陸教授、王沛教授、劉建勛教授、王慶國教授、馮子健教授、姜良鐸教授、孫光榮教授、王忠教授等權威專家分別以“治未病”與血濁論”、“腫瘤治療中要‘用藥重引經’”、“中藥復方指征藥效物質基礎的研究”、“中藥小分子單克隆抗體技術平臺的建立”、“全球及中國流感防控形勢”、“論外感病的內傷基礎”、“名老中醫學術經驗傳承模式與方法之探討”、“風濕性骨關節疾病的防治”為主題作了學術報告。
(八)社會反響強烈
劉曉峰副主席、程東紅書記和王國強副主任的講話高屋建瓴,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剖析了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價值,描繪了中醫藥事業未來的發展前景,極大地鼓舞了了中醫藥行業士氣,堅定了中醫藥人的信心,吸引了人民網、網易、新浪網、人民政協網、和訊網、中國政府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網站、中國江蘇網食品藥品化妝品法規網、中國醫藥報、科技日報、中國中醫藥報等各大媒體爭相報道,引起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
學會將以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布局的角度,站在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高度,結合中醫藥事業發展全局和學會的工作實際,抓住中醫藥發展的重大、關鍵、熱點問題,立足傳統,面向前沿,匯聚多領域、多學科專家,在總結本屆年會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全面做好年會的頂層設計,真正將學術年會打造成學會的品牌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