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中華中醫藥學會民間特色診療技術研究分會第十一次學術年會在成都順利舉行,本次學術年會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中華中醫藥學會民間特色診療技術研究分會承辦。本會議對民間特色診療技術進行了分享與交流,張勤修教授致歡迎辭,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四川省中醫藥學會會長楊殿興、中華中醫藥學會民間特色診療技術研究會分會會長孫忠人、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米銀軍發表了講話。
楊殿興指出民間醫藥是中華民族共有的文化遺產,具有極高的醫學、文化價值,重視民間特色診療技術的挖掘和整理,有利于為中醫藥事業注入新的生命力,該學會應整理總結民間中醫的基本狀況,挖掘民間中醫的經驗與特色,總結整理民間中醫學術思想,搭建民間中醫藥傳承平臺,定期舉辦學術活動,著力培訓、提高民間中醫學術水平,培養人才,造就名醫,推廣特色醫療技術,推進中醫藥產業化發展。
孫忠人表示民間特色診療技術研究分會是中華中醫藥學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致力于整合多方力量,對確有奇效的民間診療技術進行收集、篩選、評價、開發和利用。在過去的一年里學會多管齊下,團結協作,取得了斐然的成績,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全體與會成員共同努力,在組織保障、暢通渠道、廣泛宣傳、確保機制等方面繼續推進各項工作,使中醫藥民間寶貴財富為民眾健康、疾病防治和科學研究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米銀軍副局長充分肯定了民間醫藥的重要性,他提出四川為天府之國,歷來都十分重視民間中醫藥的收集整理和發展,民間中醫藥豐富多彩,有許多民間驗方與特色療法和技術,在保障廣大群眾的健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深受廣大群眾信賴。最后米銀軍代表省中醫藥管理局預祝大會圓滿成功。
大會正式開始后,各專家、學者就民間有科學研究和臨床應用價值的中醫藥文獻、秘方、驗方、診療方法及技術進行專題講座和學術交流,各位學者積極提問和專家的專業正面解答使此次學術演講取得了良好的反響。
會上,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四川省中醫藥學會會長楊殿興教授做了川派火神派探源及附子的臨床應用的專題講座,以附子為例探源火神派,揭開了火神派的神秘面紗。
開封市中醫院院長、黨委書記、河南省中醫糖尿病醫院院長龐國明教授基于民間中醫思維,以純中藥治療2型糖尿病為例,探索了信息共享系統平臺的構建與應用,為民間中醫的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中醫院名醫工作室主任老膺榮教授展示了廣東省中醫院“杏林尋寶”–挖掘和整理包括民間中醫在內的中醫藥文獻、驗方、單方的歷程,以“傳岐黃之道,揚中醫之術”,振奮人心。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導,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特色診療技術研究所所長,上海市民間中醫特色診療技術評價中心主任余小萍在會上介紹了上海市中醫藥民間特色診療技術研究分會的工作情況,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思路,開闊了眼界。
會上還有中華中醫藥學會民間特色診療技術研究分會副主委朱恪材教授、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韋緒性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指導老師韋緒性教授、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中華中醫藥學會民間特色診療技術研究分會副會長,博士生導師姜德友教授、國家民族醫藥學會傳染分會常務理事唐友琴、成都中醫藥大學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中華中醫藥學會民間特色診療技術研究分會副會長,四川省中醫藥學會民間特色診療技術研究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張勤修教授、四川省中醫藥學會民間特色診療技術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謝慧教授以及來自四川省第二中醫院、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院、綿陽市中醫院的各位專家同仁進行了專題講座。不僅傳統中醫中藥,還有彝醫、彝技、彝藥,有資深大家,更有年輕的傳承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會議在謝慧主任委員的總結下完滿結束!
據悉,本次學術年會的召開,中華中醫藥學會民間特色診療技術研究分會的全體工作人員作出了很多前期準備。通過學術的分享與交流,有利于發現、挖掘、整理和傳承散在民間的祖傳秘方和技術,發揚民間中醫藥特色優勢,提高中醫診療效果,培養民間中醫藥傳承人才,打造民間中醫藥人才群體,宣傳民間中醫藥特色文化,擴大民間中醫藥輻射影響,整合民間中醫藥傳承資源,創新民間中醫藥發展機制,傳播中醫藥正能量,切實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中醫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