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月25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中華中醫藥學會名醫學術研究分會、廈門市中醫院聯合承辦的“傳承創新,推進中醫藥高質量發展”鼓浪嶼高峰論壇暨中華中醫藥學會名醫學術研究分會2022年學術年會在廈門成功舉辦。來自北京、河南、天津等地的200余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開展名醫臨證思想交流,共同謀劃中醫藥傳承發展思路舉措。
? ? 國醫大師張大寧,楊春波,全國名中醫李燦東、毛德西出席會議并作主旨報告,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陳俊峰,全國名中醫、中華中醫藥學會名醫學術研究分會主任委員崔應麟,廈門市衛健委副主任王萍、廈門市中醫院黨委書記尹震宇出席開幕式并致辭。福建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錢新春線上致辭。廈門市中醫院院長裴曉華主持了開幕式。
? ? 張大寧作了題為《中醫藥治療慢性腎病的臨床體會》的報告。他從古籍記載到自身治療體會,總結了中醫藥治療慢性腎病蛋白尿、血尿的臨證經驗,以補氣、活血、軟堅、升陽及特殊用藥等互相配伍,考究用量,客觀闡釋了中醫藥治療慢性腎臟疾病的功效。楊春波分享了題為《談中醫學術與臨證經驗》的報告。他以脾胃為綱,以脾胃濕熱證為主要證候分析,詳細論述了以健脾清化理瘀為主要治法的諸病證論治,病變不僅拘于脾胃疾病,而是涉及肝炎等諸疾患。毛德西以《三三九氣湯臨床心悟》為題,分享了三種湯飲,藿香三味、芳香三花、開胃三芽,量少質輕,卻兼有芳香化濕,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甚則可有開竅醒之功。李燦東分享了《中醫臨床診斷思維的體會》,以豐富的臨床經驗闡述了對學術思想傳承、整體觀念、四診合參、象思維、三因制宜等的看法,提出了辨癥、辨證、辨病、辨人、辨機的五辨觀點。
? ? 崔應麟以如何成長為名醫為話題分享了中醫成長的過程、要素及方法,提出良好的平臺能發揮優勢作用,廣闊的視野把握發展方向,良好的道德修養是重要保障,強調要多讀經典,多拜名師,多做臨床。
? ? 大會特別設置了中醫藥傳承發展論壇, 邀請黃源鵬、郭登洲、李廷荃、張勤生、于睿、孫波、吳喜利、劉鈞等專家圍繞如何更好地促進中醫藥傳承與發展各抒己見,拓展思路,碰撞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