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上午,“第十八屆中國科協年會—陜西省黨政領導與院士專家座談會”在西安召開。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尚勇出席會議。座談會由陜西省委副書記、省長胡和平主持。中華中醫藥學會謝鐘副秘書長作為特邀代表參會,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郭蘭萍研究員代表“協同創新驅動陜西省中藥資源產業發展”調研課題組匯報了調研成果。
根據中國科協和陜西省人民政府對2016年年會的安排,2016年7月20-24日,中華中醫藥學會聯合陜西省科學技術協會、陜西省科技廳、陜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陜西省中醫藥管理局、陜西中醫藥大學等部門組織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研究員、南京中醫藥大學段金廒教授等中藥領域專家對咸陽市、商洛市、銅川市中藥材種植基地、加工企業、中藥制藥企業等進行了為期4天的調研。
通過調研發現陜西省中藥資源產業存在一些問題:一是中藥種植產業經濟鏈構建不足;二是創新意識不夠科技投入不足;三是科技平臺協同不夠對產業發展支撐不足;四是物流信息平臺與中藥材市場建設不足。
?? 根據陜西省中藥資源產業的特點和存在問題,提出協同創新驅動陜西省中藥資源產業發展的建議:
堅持政府推動、統籌規劃、需求導向、創新驅動、產業帶動、品牌戰略。依托步長制藥、天士力藥業、陜藥集團等一批醫藥企業和陜西中醫藥大學、第四軍醫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北大學、陜西省中醫藥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充分發揮陜西省的資源、技術優勢,重點在種子種苗繁育、規范種植、產地加工和智能制造、新產品開發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實施六大中藥資源產業工程,將中藥資源優勢轉化為中藥產業優勢。
一是實施中藥農業工程。通過中藥種子種苗圃繁育基地、中藥種植科技示范園區、中藥資源野生撫育區、萬畝以上中藥材生產基地的建設,推動中藥農業系統工程的實施,拉動中藥材產區經濟快速發展。
二是實施中藥加工工程。通過中藥材產地初加工工程技術中心的建設,集成加工生產技術,支撐培育現代中藥材產地加工企業,推進中藥材基地共建共享,提高中藥材初加工生產水平,帶動產地加工產業升級。
三是實施中藥物流工程。過中藥資源動態監測站、中藥材產地倉儲庫、物流中心的建設,構建倉儲養護技術、信息平臺、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服務與保障體系,提高中藥材規范化集中倉儲率,加強中藥材生產流通監管,為中藥資源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四是實施中藥工業工程。依托陜西優勢中藥資源開發具有良好市場前景新藥;對制藥企業現銷售額在1億元以上中成藥實施大品種培育戰略;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開展中藥配方顆粒等新型中藥的研發生產。
五是實施中藥創新工程。以陜西省中藥資源產業化協同創新中心為核心,建立產學研協同機制,聚集國內外科技創新力量,提升陜西中藥產業創新研究與綜合開發能力,促進企業技術升級,創立一批有競爭力的品牌“秦藥”,打造我國中藥產業創新的示范基地。
六是實施大健康產業工程。根據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模式需求,加強中藥健康用品、中藥保健食品等大健康產品的研發,為推進醫養結合、發展健康產業提供有力的保障。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充分利用中藥材主產區和生態旅游區資源優勢及特色,借助中藥企業、名勝古跡以及溫泉、中藥材種植基地、藥用植物園等資源,積極探索中醫藥產業與農林產業的融合發展,建立若干條以陜西道地中藥材為特色的融康復、養生、文化傳播與展示、中藥材科考與旅游為一體的中醫藥健康旅游精品路線。
七是實施國家級中醫藥“一帶一路”品牌工程。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加強與中華中醫藥學會合作,依托中華中醫藥學會專家優勢、組織優勢、品牌優勢,推動中醫診療、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文化傳播、中藥產業、技術標準等六大板塊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定期(1-2年一次)召開中醫藥“一帶一路”國際博覽會,構建內通外聯的國家級中醫藥“一帶一路”樞紐平臺共同體,助力陜西省中醫藥事業和中醫藥的海外發展。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陜西省委副書記、省長胡和平對調研成果給予充分肯定胡和平表示,陜西將組織專門力量,充分學習、研究專家的調研成果,制定相應的落實方案,指導全省開展相關領域工作,真正把大家的智慧結晶轉化為推進陜西發展的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