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項目屬中藥學研究領域。HBV相關肝病居我國肝病譜首位,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約2,500萬,每年死于HBV相關終末期肝病約35萬,嚴重威脅人民群眾健康。基于臨床需求,針對發病過程中的主要病變機理,研制出4個有代表性的軍隊醫院制劑,包括抑制病毒復制藥物水芹顆粒、改善肝細胞損傷藥物肝得寧丸、治療膽汁淤積藥物赤丹退黃顆粒、減輕肝纖維組織增生藥物新復方鱉甲軟肝片。其中研發的赤丹退黃顆粒獲得國家新藥證書,研發的新復方鱉甲軟肝片獲得SFDA臨床批件。本項目歷時30余年,在7項國家和省部級課題支持下,集成解決了臨床治療關鍵環節的難題,對提高我國肝病防治水平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下:
1. 研制的水芹顆粒能夠較好抑制HBV復制。完成了水芹的本草考證、資源考察、化學成分分析及藥理毒理評價。首次從水芹中分離出金絲桃苷、槲皮素、異鼠李素和蓼黃素四種成分,以金絲桃苷為主要活性成分,尤其首次制定了水芹的生藥質量控制標準,使水芹有法可依,為后續研發奠定了基礎。進一步評價水芹的藥用價值,首次發現其抑制乙肝病毒活性,對HBV DNA的抑制率超過50%。
2. 首次發現五味子保肝降酶作用,揭示了抗肝炎物質基礎,能夠有效修復肝細胞損傷。目前國內市場上眾多的抗肝炎中成藥大多含五味子,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個抗肝炎西藥聯苯雙酯以及雙環醇都是基于五味子有效成分而研制的,開辟中藥抗肝炎的新領域,推動了我國肝病藥物的研制與發展。
3. 首創”涼血活血,重用赤芍”中醫新理論,解決了瘀膽汁性黃疸臨床治療的難題,研制的赤丹退黃顆粒于2001年獲得國家新藥證書。
4. 研發的原復方鱉甲軟肝片是我國臨床治療肝纖維化及早期肝硬化的首個藥物,2010年占領該領域用藥銷售額的26.1%。因藥味中天然蟲草資源匱乏,啟動蟲草菌絲替代天然蟲草的工作,并于2008年獲得新復方鱉甲軟肝片的國家新藥臨床批件,新復方鱉甲軟肝片的成本降低了60%以上,滿足更多中低收入患者的用藥需求。
5. 首次揭示水芹抗乙肝病毒作用機理可能與抑制DHBV-DNAp有關,因DHBV-DNAp為病毒復制的關鍵酶,也是藥物作用的靶酶。復方鱉甲軟肝片增強肝臟的膠原酶活力,促進膠原纖維束的溶解,阻斷血竇“毛細管化”,使Disse腔中不能沉積大量膠原,維持肝臟結構完整,I型膠原含量增高不變,使Ⅰ/Ⅲ膠原值處于相對正常,從而隔斷肝纖維化,并溶解和吸收已形成的肝纖維;對FSCSα2(I)mRNA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具有抑制FSCSα2(I)mRNA高水平表達,減少I型膠原的含量合成,阻斷纖維化的發展。
本項目獲得國家發明專利6項授權;發表學術論文29篇,其中SCI論文6篇;培養碩博研究生12名;獲得國家新藥證書1項,國家新藥臨床批件1項,軍隊醫院制劑生產批件2項;近3年,研發的藥物實現利潤1.96億元,其中完稅0.27億元;通過抗肝炎系列藥物的研制與臨床應用,取得了顯著的臨床、社會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