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針對頸部慢性傷病的治療,傳統中醫和現代醫學療法眾多,療效不一,各有利弊,龐大的高發病人群中95%的患者更希望得到安全、有效、便捷和適宜度高的保守治療。縱觀目前國內外頸椎病臨床治療,中醫推拿是最為廣泛和有效的療法之一。本項目依據中醫學“筋骨理論”,歷經30年努力與探索,綜合運用頸椎解剖學方法、生物力學電測技術和康復醫學評估技術等多學科手段,通過在體、離體、模擬半在體的研究方法,闡明了推拿作用的經筋機制,繼承并創新新了推拿技術,解決頸椎病的保守治療的瓶頸問題,在臨床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了多項關鍵性突破。
1.在傳統筋骨理論學術思想的指導下,首次發現了頸部經筋病變是頸椎病發病的關鍵致病因素之一,從生物力學角度揭示了推拿治療頸椎病經筋作用機制,創新性的提出“筋骨失衡,以筋為先”是脊柱病中醫學病因基礎,建立“先治筋、后調骨”的脊柱病預防與治療思想。
2.汲取滬上“滾法流派”、“內功推拿”學派的臨床經驗,借鑒現代手法醫學的力學原理,通過生物力學、解剖學和影像學的研究,創立了符合頸椎生物力學特性的“頸部微調手法”,并提出了脊柱手法“可控、精細、安全”的指導原則,是現代手法治療學理念的重大創新。
3.首創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模擬人活體狀態新技術,并將其運用于頸部經筋對頸椎椎間盤及小關節影響的研究領域,攻克了脊柱離體研究中無法模擬活體肌群動力狀態的瓶頸難題,為“筋骨失衡,以筋為先”理論研究及頸椎微調手法的研究提供了客觀依據,構建了推拿方法學研究平臺。
4.國內首次應用等速、表面肌電等現代測試評估技術,對頸部微調手法治療頸椎病進行臨床療效評價,發明了頸部肌群力學性能活體測試裝置,建立了頸部肌群力學性能活體測試方法。臨床研究顯示,與牽引組顯愈率53.33%相比,頸椎微調手法組的顯愈率為82.69%。
【特點】
(1)基于經筋理論依據及實驗數據,研制出的頸部微調手法是本項目臨床應用的關鍵技術。該技術運用了脊柱運動學和手法動力學原理,依據頸部經筋中頸伸肌群對頸椎椎間盤及小關節作用的實驗數據,結合了頸椎病傳統推拿復位手法的優點,具有運動幅度小、定位準確,安全性和有效性二者兼顧易于推廣等特點,并應用現代測試評估技術進行了臨床療效評價。
(2)本項目屬于多學科交叉對中醫傳統經筋理論的現代研究,離體、在體和模擬半在體實驗相結合,臨床研究與基礎研究相印證,為本學科相關病種研究提供了示范作用。
【應用推廣】
第一完成人被聘為973首席科學家,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1項,主要完成人培養碩博士研究生24名、進修醫師1000余人。
出版相關論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51篇,授權專利3項,待授權3項,部分內容已編入“十五”及“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推拿學》,編入衛生部“十一五”研究生教材《推拿臨床研究與應用》。
該項創新技術已在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望京醫院等30余家醫院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研究成果帶動我院推拿科成為全國推拿醫療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及“十一五”推拿重點專科協作組組長單位等,通過全國推拿重點專科協作網絡,已在全國推廣應用,作為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主辦12次,并在8次國家和省市級學術會議中進行了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