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管腔阻塞,導致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臟病,屬于中醫“胸痹”、“心痛”范疇。由于高血壓、肥胖、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險因素患者儲備的增加,使得冠心病在中國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迅速上升趨勢,堪稱中國居民死因構成中上升最快的疾病。隨著血管內超聲、介入治療和外科搭橋技術等的廣泛應用,現代醫學在冠心病的診療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然而中醫學從”胸痹”、”心痛”入手,對冠心病慢病狀態的調理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本研究從中醫個體診療特色出發,采用系統生物學方法和循證醫學理念,對著名中醫藥專家”國醫大師”路志正教授診療”胸痹”的臨床經驗,運用”點式互信息”、“網絡模型”和”關聯規則”等方法進行數據挖掘,結合國內外文獻、專家論證和小樣本病證結合研究,形成”調脾胃治療冠心病臨床診療方案”,該方案針對冠心病濕熱證、脾虛證、濕阻證,以病-癥-證-方-藥-量為路徑,以病為綱,以癥辨證,以證選方,以方組藥,以量奏效。經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的多中心臨床驗證,顯示該方案對冠心病濕熱證、脾虛證、濕阻證患者,心絞痛,胸痛、胸悶、氣短、心悸的四大主癥的總有效率達65.38%,其中痰熱證為67.11%,濕阻證為70%,脾虛證為54.17%,統計學具有顯著性差異。通過西雅圖量表的評價顯示該方案對患者的生存質量在活動受限、心絞痛穩定、心絞痛發作、治療滿意狀況、患者對疾病認知五個方面具有明顯改善作用,統計學具有顯著性差異。患者自評結果顯示有75.38%的患者總體情況明顯改善,有62.31%的患者心絞痛或胸悶癥狀明顯改善,78.46%的患者脾胃癥狀明顯改善。1月以后隨訪結果顯示100%的患者病情穩定。通過時間序列療效的比較分析,確定最佳療程為四周。
本研究取得”醫學文本信息結構化與分析系統”計算機軟件專利一項,形成5篇學位論文、10篇期刊論文、3篇會議論文,2篇科普論文,其中1篇為EI論文。通過本課題研究有10名中醫學、針灸推拿學、計算機專業等多學科博士、碩士研究生得到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