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防治酒精性肝纖維化優勢明顯,但由于臨床缺乏統一的中醫辨證規范和標準,制約了中醫藥治療效果的推廣和擴大。本項目綜合了課題組十余年基礎研究及臨床研究的成果,按照“理論探討―基礎研究―臨床實踐―成果應用”等環節對中醫藥防治酒精性肝纖維化的作用機理進行了系統總結。在酒精性肝纖維化動物模型制備、酒精性肝纖維化“絡病學說”建立、酒精性肝纖維化的中醫證候分類方法及標準確立、酒精性肝病中醫藥臨床防治等方面提供了示范性研究模式和實證數據。
本項目采用的方法學及特點:
基礎研究部分 本項目遵循中醫理論指導下,傳統研究方法同生命科學前沿技術(蛋白組學技術、分子生物學技術等)相結合,從“系統-器官-組織-細胞-分子”不同層面研究酒精性肝纖維化病理機制及中藥復方作用原理;
理論研究部分 堅持繼承的前提下,吸納現代醫學研究成果,對酒精性肝纖維化“絡病”學說的科學內涵進行現代醫學的闡釋和理解,從“宏觀-微觀”層面全面總結了中醫酒精性肝纖維化的病機特點。
臨床研究部分 本項目遵循病證結合的原則;臨床研究采用多中心、大樣本的流行病學調查;依據流調信息建立數據庫;對納入樣本的四診信息,采用無監督分析、多元統計方法進行處理。
應用研究方面 本項目堅持基礎研究服務臨床及新藥研發的指導方針,酒精性肝纖維化中醫四診信息規范化、程序化的獲取模式已經在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消化科應用;纖維化肝臟高表達的蛋白質ACAP4,其功能研究結果將為調控胃酸分泌藥物及抗腫瘤藥物的篩選提供新的靶點;酒精性肝纖維化動物模型制備方法及中藥復方研究策略已經被本領域同行認可并廣泛被借鑒、采用。
主要研究成果:
1.構建了酒精性肝纖維化動物模型,為防治藥物藥理機制的研究及新藥研發提供了關鍵技術平臺;
2.開展了復方鱉甲軟肝方及調肝理脾方防治酒精性肝纖維化的藥理機制研究,為其臨床應用及推廣提供了實證資料和理論支撐;
3.建立了酒精性肝纖維化的四診信息數據庫;獲得了酒精性肝纖維化的12個證候要素和6個基本證型,臨床證型的涵蓋率達90%以上;
4.構建了酒精性肝纖維化中醫證型數學診斷模型,完善了酒精性肝纖維化中醫證候分類方法;
5.創新性應用蛋白質組學技術研究酒精性肝纖維化的分子機制,經與正常肝組織比較,找出了高表達的蛋白質,該發現已經申請并獲得專利1項;
6.本課題在研究過程中共發表論文53篇,被引用431次,編寫著作1部;
7.本課題在研期間,共培養3名博士后,23名博士研究生,30余名碩士研究生,在形成了穩定的研究團隊。
本項目的主要創新點:
1.理論創新:綜合運用文獻資料、臨床資料、基礎實驗數據,總結和概括了酒精性肝纖維化病機“假說”,即“毒損肝絡”;
2.研究方法創新:采用無監督分析,運用多元統計方法進行數據處理;比較客觀、準確地確定了酒精性肝纖維化的證候要素;引入生物學信息,確定酒精性肝纖維化中醫證候的物質基礎;構建Bayes判別函數,成功確定了酒精性肝纖維化的生物學信息與中醫證候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