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地處高原地區,紫外線輻射率遠高于平原地區,因此白內障患病率也較高。藏藥十五味蘿蒂明目丸在該地區已經過多年臨床使用,其在延緩治療白內障方面已顯示出其臨床優勢,但對其作用機制研究仍尚未見報道。本研究將該藏藥應用于成熟的離體和活體紫外線致晶狀體混濁動物模型中,利用晶狀體圖像分析、電鏡觀察、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Western-blot等研究方法分析經紫外線照射后不同時間的晶狀體透明度及超微結構改變、晶狀體中抗氧化蛋白、熱分子休克蛋白及生長因子水平的變化,以分子水平多角度揭示蘿蒂明目丸對紫外線所致白內障的抑制作用機制。
通過研究證明,該藏藥對紫外線誘導的晶狀體混濁的防治作用機理是通過AOP 2基因表達水平的上調,以及LEDGF和HSP27表達的升高,從而增強細胞的抗氧化能力;并且通過改善LECs超微結構及抑制LECs凋亡,起到對損傷的細胞起到保護作用,從而達到預防與延緩紫外線誘導的晶狀體混濁。
目前,該藥已被批準為國藥準字號,在臨床廣泛應用多年,而且療效較好。其富含人體不可缺少的金屬微量元素,在大溫差、強日光的高原地帶,其有效成分和生物活性大大高于同類藥物,藏藥材幾乎沒有污染,也不會產生藥源性疾病,符合當前人們追求健康的需求,且由于藏藥一直在一定區域內使用,在中國內地應用少,因而對沒有服過藏藥的人,幾乎沒有抗藥性,易被患者接受。
本研究首次將藏藥十五味蘿蒂明目丸應用于眼科研究領域,采用了可信度較高的標準化方法,從分子水平闡述了該藏藥對于預防和延緩白內障發生的機理,從科學的角度證實了該藥的有效性,為其成為預防與延緩白內障發生的藥物提供了實驗依據。充分體現了傳統醫藥整體觀的基本學術觀點,同時也為治療其它眼科疾病提供了研究思路。總之,該研究為傳統藏藥應用于臨床提供現代理論依據,為藏藥的基礎理論研究提供了范本,對加大藏藥的研發起到了示范性作用,也為我國白內障防治策略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也因此產生了積極的社會經濟效益,一定程度上為國家減輕了防盲治盲的負擔,給一些地區的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