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所屬科學技術領域、主要內容、特點及應用推廣情況:
一、所屬科學技術領域:
本項目屬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應用基礎和臨床研究。
二、主要內容:
1、中藥方治療UC大鼠實驗研究,經統計學比較后,烏梅丸療效最好,白頭翁湯、參苓白術散、痛瀉要方與SASP組療效相當。 中藥方有下調促炎細胞因子(如TNF-α),它們可能均有下調血液粘附分子CD44、CD54的作用,從而使潰瘍性結腸炎大鼠免疫功能恢復正常,達到治療的目的。細胞凋亡及其調控基因Bcl-2、Bax參與UC的形成,中藥及SASP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本實驗主要對中藥方治療UC大鼠進行一般情況及組織學觀察(包括肉眼觀察腸粘膜損傷、病理切片以及電鏡觀察),從而準確地、客觀地反應中藥方的治療效果。實驗證明,中醫辨證施治是取得最佳療效的前提,動物實驗的造模必須符合中醫證型,烏梅丸是治療UC(緩解期)最有效的方劑。
2、烏梅丸均有上調抗炎細胞因子(如IL-10),下調促炎細胞因子(如IL-6、IL-8、TNF-α),NF-КB與UC發病關系密切,烏梅丸可能通過抑制NF-κBp65活性從而使潰瘍性結腸炎大鼠免疫功能恢復正常,達到治療的目的。經比較后,烏梅丸療效比SASP組療效好。同時采用高效液相(HPLC)法同時測定烏梅飲片中熊果酸、齊墩果酸的含量。可作為烏梅飲片的質量控制標準,也為提取烏梅治療UC有效成分打下基礎。
3、氧化苦參堿注射液(苦參提取物)治療大鼠實驗性結腸炎有明顯效果,其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減少IL-2的生成、促進IL-10分泌和抑制NF-КBp65的激活發揮治療作用。
4、復方苦參結腸溶膠囊方(清熱燥濕涼血法)對UC急性發作期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抑制NF-КBp65及STAT6的活化及表達可能是其治療UC的療效機制之一,且無明顯的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三、特點及應用推廣情況:
中藥方治療UC大鼠實驗研究,烏梅丸療效最好,白頭翁湯、參苓白術散、痛瀉要方與SASP組療效相當。烏梅丸均有上調抗炎細胞因子(如IL-10),下調促炎細胞因子(如IL-6、IL-8、TNF-α),NF-КB與UC發病關系密切,烏梅丸還可能通過抑制NF-КBp65活性從而使UC大鼠免疫功能恢復正常,達到治療的目的。烏梅丸對UC緩解期有較好的治療作用,而清熱燥濕涼血法(苦參結腸溶膠囊方對UC急性發作期有較好的治療作用,且無明顯的不良反應,臨床上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本課題不僅對UC免疫作用機制有進一步認識,而且對中醫藥治療UC有效性提供了實驗依據,也為今后尋找更有效的中醫藥提供研究思路,故有較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該成果應用前景廣闊,在省內外廣泛臨床應用、推廣,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