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青在线视频播放,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不卡,高清性欧美,日韩大片免费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专区91在线,在线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所在位置: 首頁 > 國際交流
第八屆國際絡病學大會會議紀要
發布日期:2012年12月24日

第八屆國際絡病學大會會議紀要

 
    由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華醫學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院協會、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聯合主辦,中華中醫藥學會絡病分會、北京中醫藥學會絡病專業委員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承辦的第八屆國際絡病學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隆重開幕。
 
    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中華中醫藥學會會長王國強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譽所長陳灝珠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醫藥衛生學部主任楊勝利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可冀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會長陳凱先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潤霖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大學副校長張運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希山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北省中西醫結合醫藥研究院院長吳以嶺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省腫瘤醫院院長于金明教授等10位院士,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華醫學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院協會、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國工程院、中國醫學科學院等有關領導專家學者,以及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哥本哈根大學、英國卡迪夫大學等海外學者,在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腦血管病、呼吸、腫瘤等各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近2000人參加了此次會議。大會由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俊德教授主持。
 
    首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胡盛壽教授代表北京阜外醫院對大會的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胡盛壽教授指出當前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趨勢越來越不容樂觀,使得慢性疾病的防控十分艱難,提高慢性難治性疾病的防治水平亟待解決。絡病理論、脈絡學說及其指導血管病變在心腦難治性疾病的防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推動中醫、中西醫結合醫藥事業的進步具有重大意義。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蔡忠軍教授在致辭中表示,自2005年第一屆國際絡病大會召開以來,絡病大會的規模越來越大,參會人數越來越多,論壇形式越來越豐富、影響力越來越強,充分彰顯絡病理論研究多學科多領域發展的特點,絡病理論指導血管病變研究在廣大醫師中已經形成很好的學習與實踐的陣營,中國醫師協會將積極推進學術的發展,積極促進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并協助絡病大會辦的更好。中國醫院協會副會長李洪山副會長代表醫院協會對大會的順利召開表示衷心的祝賀,他指出絡病理論廣泛存在于心、腦、糖尿病、腫瘤、呼吸系統等一系列疑難雜病中,極大地提高了臨床重大難治性疾病的防治水平,對醫院整體素質以及整體形象建設將是一個巨大的推動作用。每年一度的國際絡病學大會為大家提供了良好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在此次會議中深受兩個啟示與大家共勉:一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二是創新的才能長久流傳。中國醫院協會將在患者和醫院之間發揮起橋梁和紐帶的作用,繼續致力于提高醫院管理水平和促進醫療事業改革發展發揮作用。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李振吉秘書長表示,絡病理論對于推動海外學術交流和合作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其中與荷蘭、韓國、瑞典等國家開展多方面多學科合作,并且承擔了多項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其研究成果受到很大關注,堅信絡病學科建設,以及絡病理論創新和發展將會取得更大進步。中華醫學會劉雁飛副會長在致辭中對絡病大會作為跨學科、高水平的學術盛會,推動了絡病學學科的深入發展,成為中醫、中西醫結合領域交流血管病變防治研究進展的重要平臺給予充分的肯定,并且希望在今后的學科發展中絡病學科積極探索中、西結合研究的組織模式,有效促進跨行業、跨區域和跨學科的協作,促進科研資源的整合和多學科的融合。中國工程院學部工作局李仁涵副局長代表代表中國工程院對第八屆國際絡病學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絡病理論是對心、腦、糖尿病及其并發癥具有指導價值的理論,絡病理論體系的構建打下了重要基礎,中醫絡病學列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和優勢學科,目前已在國內40余家高等醫學院校及國外新加坡中醫院校開課,創立中華中醫藥學會絡病分會及20個省市絡病專業委員會,形成致力絡病基礎與臨床研究的上千人專家隊伍。希望絡病大會繼續聚集重點問題,發揮學術引領作用,表示中國工程院愿與國內外同道一起促進絡病學發展。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陳凱先院士在致辭中表示,中西醫結合取長補短不斷促進共同發展,成為整體醫學未來發展的方向,絡病分會自成立以來,系統構建脈絡理論,開展指導心腦血管、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探討急性心肌梗死無再流、急性腦梗死、糖尿病腎病等微血管病變重大疾病異病同治的共性機制,同時闡明易損斑塊、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血管事件鏈的內在機制,從中醫理論出發,尋找血管病變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后防復的有效干預策略和治療藥物,為建立符合未來醫學發展的整體醫學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衛生部王國強副部長在講話中強調,絡病學說是新時期中醫藥繼承與創新的典型代表之一,以吳以嶺院士為首席科學家的科研團隊,在基于兩千多年絡病防治臨床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研究,豐富理論內涵,系統構建了中醫脈絡學說,并用于指導臨床實踐,顯著提高了以微血管損傷為核心機制的急性心梗、腦梗及糖尿病血管并發癥三大疾病及心律失常的治療效果,顯示出了絡病學說的巨大臨床價值。在絡病學發展的同時,理論+臨床+新藥三位一體的運行模式,也有力的促進了絡病學的科技創新和成果的產業化,促進了臨床特色科室的建設,帶動了國家專利新藥的研發,形成了科技創新與產業化相互促進的良好循環機制。絡病大會已成功舉辦了八屆,搭建了很好的學術交流平臺,成為重要的中醫藥交流活動,并對絡病大會提五點有益的建議:(1)堅持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深化醫藥體制醫改,促進社會發展,將祖國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有機的結合起來。(2)堅持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作用,堅持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正確把握中醫治未病理論。(3)堅持提高中醫藥療效,以重大疑難難治性疾病、傳染病為研究重點,加強中醫藥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4)堅持加強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建立符合中醫藥自身特點的中醫藥理論方法和技術。(5)堅持加強中藥新藥大品種的創制,中藥研發是提高中醫臨床療效的新途徑,根據國際市場需求促進中醫藥進入國際主流市場。
 
    開幕式結束后,進入主題學術交流單元,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生物工程系 John Longhurs教授做了《中醫學在美國的角色進化和知識進展》的主題演講,Longhurs教授表示非常榮幸能夠來到中國,詳細介紹了中醫藥在美國角色的轉變,自尼克松訪華后中醫藥學在美國逐漸興起,當前中醫學在美國是常用醫療方法,很有市場,尤其是針灸的診療發展十分迅速,世界衛生組織1999年即通過運用針灸來治療高血壓等疾病,針灸的基礎與臨床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性進展,逐漸得到美國人民的認可。美國對中醫藥在絡病臨床治療中的研究結果,通心絡作為傳統中藥復方可增強易損斑塊的穩定性,其療效顯著,在美國引起了很大的關注,有望成為一個斑塊穩定劑而聞名于世。但其藥物物質組成和副作用尚需進一步研究。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教授作了《形而上與形而下的結合——生命科學研究的哲學思考》匯報,由于中西方文化的沖擊,系統科學成為生命科學發展的新趨勢,搭建起了中西醫學溝通的橋梁。經過整理文獻,將病程較長、疼痛反復發作、遷延難愈的一類疾病歸為絡病,包括胸痹、中風、癥積、消渴等,涵蓋心腦血管、腫瘤、糖尿病等重大難治性疾病,系統構建絡病證治體系成為絡病理論的堅實基礎,既往973計劃項目確立了脈絡學說及其指導血管病變防治研究的歷史地位,使缺失兩千年的經絡理論得以完整。脈絡學說形成需要三個要素:哲學思想、臨床實踐和形體解剖,根據脈絡血管解剖上同一性,將氣血相關整體辯證論治與西醫還原醫學相結合,基于“氣-陰陽-五行”提出營衛承制調平,突出由調致平,并對以此為指導研制出的通絡方藥如通心絡、參松養心、芪藶強心膠囊在心腦血管疾病領域取得巨大研究成果,從而顯著促進了中醫絡病學的創新發展,以及推動中醫絡病學新學科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大學副校長張運教授作了《動脈粥樣硬化發病機制及干預》演講,指出影響我國漢族冠心病的兩個關鍵基因,血流低剪切力是動脈粥樣硬化病變(AS)的重要因素,通過阻斷力學、生物學信號偶聯減輕AS病變,就AS的發病機制和最新的研究進展作了詳細匯報。中國工程院院士于金明教授作了關于腫瘤治療的策略和挑戰的演講,系統介紹了放射腫瘤學的臨床地位。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張澍教授對心律失常治療面臨的急于與挑戰作了演講,詳細介紹了心律失常的研究與診療現狀,指出心律失常的治療是全社會共同的難題,介入治療不如藥物,而藥物治療大都又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其治療效果不甚理想。通絡干預成為治療心律失常的新策略,循證醫學研究表明-參松養心能夠“快慢兼治”為心律失常的治療開辟了新的途徑。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楊躍進教授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后無復流防治最新研究成果作了匯報,冠脈大血管再通不等于心肌灌注,心肌無復流原因是微血管阻塞,微血管內皮損傷是心肌無再流的核心機制,通心絡基本藥理作用是保護血管內皮功能,實驗證實通心絡預給藥3天減少心肌無再流范圍,具有保護微血管完整性,抗氧化抗凋亡,抗心肌組織炎癥因子的作用,AMI前3小時給藥減少范圍增加cNOS活性,療效與缺血預適應和他汀類藥物相當,臨床療效觀察證實通心絡能降低ST段抬高幅度,加速ST段回落,增加聲學造影再灌注。提高干細胞移植療效探索中干細胞+通心絡效果良好,分化效率高,毛細血管密度,協助改善心肌供血。以上充分表明了通絡藥物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后無復流防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黃從新教授作了題為《從“抗律”到“調律”-心律失常藥物治療新策略》匯報,他指出心律失常發病非常普遍,種類繁多,臨床發病復雜,各種因素使心律失常非藥物治療在國內受到限制,鈉通道阻滯劑治療心梗后頻發室早,室早率下降而死亡率增高,鉀離子、多離子通道作用劑療效均不理想,至今胺碘酮外沒有發現好的離子通道作用劑。整合“調律”成為治療心律失常的新觀點,并且能夠改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參松養心多離子通道調節、改善供血,降低耗氧量,是唯一經循證醫學證實的快慢兼治的抗心律失常的藥物,治療早搏療效優于美西律,治療陣發性房顫與心律平相當。從抗律到調律的思維轉變,整體揭示了認識調律作用機制轉變,為中醫藥治療心律失常提供了新理論新策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董強教授作了《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治療現狀與共識》匯報,指出全球近四成國家腦卒中負擔超過缺血性心臟病,而在中國及世界對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風險評估不足,由此帶來很大的風險,通心絡具有很好的抗動脈粥樣硬化的血管保護作用,使得傳統中醫藥為現代醫學帶來了曙光,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治療6個月到1年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明顯降低。
 
    每年一屆的國際絡病學大會始終堅持“傳承、開放、創新、融合”的指導思想,成為來自不同學科、不同領域,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學習、相互融合的橋梁和紐帶,同時也成為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不同領域專家學者共享學術盛果的平臺,共同促進現代醫學以及中醫藥理論繼承與科技創新,促進祖國醫療衛事業發展的極大發展。
 
    為了體現多學科多領域的深入交流第八屆國際絡病學大會還設立了冠心病與介入、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腦血管病、流感與呼吸疾病、糖尿病和腫瘤等7個分論壇。其中冠心病與介入論壇(1)第一學術單元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霍勇教授總結了冠心病的防治策略與規范化,認為冠心病有效預防是根本,藥物治療是基礎,并重新認識了PCI的價值。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王建安教授通過經橈動脈旋磨術處理冠脈復雜病變研究,有效減少了支架內血栓形成及其再狹窄率的支架術后問題。河南省人民醫院高傳玉教授介紹了心肌梗死支架置入后的遠期療效,尤其提出了通心絡可能有抑制平滑肌細胞增殖的作用,從而降低了支架術后的再狹窄率。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醫院袁祖貽教授從危險分層層次上總結了ACS介入治療策略的選擇,詳細精辟地解釋了ACS患者何時何種情況保守治療和PCI術的選擇。(2)第二學術單元,天津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李廣平教授從炎癥與氧化應激角度介紹了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的防治策略,研究證實了抗氧化應激可有效保護支架術后內皮損傷、抑制平滑肌細胞增殖、降低再狹窄率;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陸國平教授淺出的介紹了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有效”治療,并證實了通心絡有他汀類藥物同樣的穩定斑塊作用;中山大學第一醫院陶軍教授建設性的提出了“金三角”方案是防治冠心病的新觀點,并證實其是安全的,為探討中西醫結合防治冠心病提供了實驗依據;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吳宗貴教授創新性地提出了循證醫學適合中醫,總結了外膜損傷致內膜病變的發病機制,證實了通心絡對外膜損傷導致的AS的抑制作用。(3)第三學術單元,廣東省中醫院張敏州教授推動了急性心肌梗死中西醫結合臨床路徑的構建,并對其進行了評價研究;同濟大學附屬肺科醫院荊志成教授總結了肺動脈高壓的研究現狀,并對其干預措施進行了系統研究;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阜外醫院尤士杰教授介紹了無再流治療及研究現狀,細致全面的講解令人耳目一新。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介紹了各自最新的研究進展,極大的促進了冠心病及介入領域的學術交流。
 
    心律失常論壇(1)第一學術單元:首都醫科大學楊新春教授就房顫發生機制的研究歷史進行匯報,早在1906年就提出了折返的概念,但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他指出房顫嚴重危害著人類的健康,可導致心肌病、心室重構等心臟疾病,死亡率增加一倍,且心衰和房顫互相影響,互相加重。目前針對房顫的治療離子通道類藥物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手術治療如射頻消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新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可分為多離子通道藥物,K離子通道阻滯劑和中藥等,并對使用范圍、藥效和副作用進行了詳盡的匯報。參松養心具有多離子通道作用調節自主神經,改善心肌缺血,控制快速性心率等作用。武漢人民大學王晞教授就心衰伴室性心律失常治療現狀及參松養心研究進行了匯報,心衰嚴重威脅病人類的生存,降低生活質量。在心衰發生中不可避免的出現電生理重構和結構重構,離子通道重構導致心律失常。參松養心治療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研究表明,參松養心能明顯提高心律的恢復,改善心功能,縮短左右心房的有效不應期,具體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可作用于多種離子通道,具有多重改善心功能的作用。(2)第二學術單元:第二軍醫大學上海長征醫院廖德寧教授就抗心律失常致心律失常作用的評估進步了匯報,抗心律失常藥物均有導致Tdp的風險,表現為QT時間延長,不利于病情的穩定和疾病的控制。通過列舉典型病例說明要明確藥物的副作用,正確掌握藥物在抗心律失常中發揮的作用。河北中西醫結合醫藥研究院賈振華教授就脈絡學術如何指導心律失常的防治作進行了匯報,指出心律律失常易引起嚴重后果,而西醫治療藥物進展緩慢且副作用大是醫學界的難題,藥物治療需要思維的轉變,提出從抗律到調律的轉變。中醫的干預策略是由調致平,使內外環境和諧平衡。提出整合調節治療策略,溫清通補的治療特色。基礎研究和循證醫學都證明參松養心治療心律失常反面有明顯療效。(3)第三學術單元: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浦介麟教授就中藥治療心律失常的前景作發言,整合調節是治療心律失常的發展方向,指出參松養心可以調節心臟的神經系統,改善心室重構,優于胺碘酮,其多種成分均可以調節離子通道。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鄧悅教授介紹中醫藥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的特點和優勢。中西醫結合具有協同增效的作用,可以明顯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將中醫的辨證論治引入到治療中,針對病因和病理的不同采用相應的治療方案。指出參松養心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具有“整合調節,溫清通補”作用,快慢兼治心律失常。江西省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蘇海教授就慢快綜合征治療和病例作匯報,提出竇房結功能障礙的診斷標準和鑒別診斷,參松養心可以調節心律的這種快慢異常,雙向調節作用。
 
    心力衰竭論壇,(1)第一學術單元: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黃峻教授對心力衰竭治療的現狀與未來進行了概括性簡介,并介紹了近年來治療心衰的新藥及非藥物治療進展;西安交大第一附屬醫院馬愛群教授就心力衰竭治療靶點的歷史演變與展望做了全面闡述,以心衰發病機制的認識作為尋找治療新靶點的依據,心衰初始心肌損傷因素的針對性治療是未來治療的方向,認為中醫中藥是治療心衰的生力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廖玉華教授對心衰的免疫機制研究進展做了詳盡的介紹。(2)第二學術單元,河北醫科大學附屬以嶺醫院的袁國強教授就脈絡學說的構建及其指導下研發的芪藶強心膠囊防治慢性心衰的實驗研究做了匯報,并介紹了中醫絡病學科的發展情況;復旦大學中山醫院鄒云增教授講述了生理性和病理性重構的區別以及心肌細胞增殖相關因子的分子機制研究,實驗證明芪藶強心膠囊是通過調節心肌細胞分裂因子達到保護心肌細胞的作用;其后上海同濟大學人民醫院魏毅東教授介紹了使用鈣離子拮抗劑分析成年心肌與胚胎心肌細胞離子通道調控,證實芪藶強心對鈣離子具有阻斷作用。(3)第三學術單元:河南中醫藥大學朱明軍教授就中醫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循證研究做了系統回顧,其研究方法規范,對將來中醫藥治療慢性心衰提供更多的醫學證據做貢獻;南京醫科大學李新立教授介紹了NT-proBNP在心衰診斷、疾病評估及判斷預后的地位;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張健教授就急性心衰綜合征的診斷做了詳細講解并著重介紹了機械輔助治療和心臟移植方面的最新進展。
 
    腦血管論壇,(1)第一學術單元: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黃一寧教授指出挽救半暗帶是治療腦梗死的關鍵,對再灌注損傷及溶栓治療的利弊進行了論述,從實驗和臨床兩個角度闡述了通心絡在治療腦血管病方面的保護作用。南京軍區總醫院劉新峰教授介紹了基于指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介入治療,并指出病例的選擇是手術成功的關鍵。朝陽醫院神經內科胡立文教授指出微血管保護是治療腦梗死的新策略,通心絡膠囊能夠保護缺血區微血管完整性,改善側支循環,多途徑多靶點改善血流。張志慧博士就老年性癡呆的微血管發病機制及通絡藥物的干預治療進行了詳細論述。(2)第二學術單元: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趙忠新教授就血管管理的內涵進行了闡述,缺血性腦血管病防治的靶目標從關注危險因素到血管管理的轉變,以及通絡藥物的三重保護作用(血液保護、血管保護,組織保護)。中山大學一附院曾進勝教授解釋了什么是遠隔損害,并指出遠隔損害影響神經功能恢復,并提示通心絡在遠隔損害的保護方面可以開展研究。西安交大一附院屈秋民教授指出治療腦梗死的觀念發生了轉變,從以前的強調神經元保護到現在的重視神經血管單元保護,并指出通絡治療是保護神經血管單元的有效措施,比單純的神經保護和微血管保護更全面、更有效。(3)第三學術單元:上海二軍大長海醫院丁素菊教授從動腦粥樣硬化管理策略的轉變論述了“金三角”的臨床價值。復旦大學中山醫院蔡定芳教授從中西醫結合的角度談了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幾點思考,并展望了中醫藥在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方面的廣闊前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劉鳴教授論述了如何從循證醫學的角度來看待中醫藥在治療腦卒中的作用。
 
    流感與呼吸疾病論壇,(1)第一學術單元:河北醫科大學附屬以嶺醫院副院長賈振華教授對絡病理論指導病毒感染性疾病防治研究作了系統介紹,賈教授在發言中從中醫絡病理論方面對病毒性呼吸道傳染病的病因、病機、治療做了全面闡述,指導了中醫對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白春學教授對肺損傷診治進展作了系統詳細的介紹,發言中對糖皮質激素和抗氧化治療在治療肺損傷中的作用作了講解;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段鐘平教授對連花清瘟膠囊治療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循證醫學研究做了系統全面的講解,并介紹了連花清瘟膠囊與達菲對治療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的對比實驗,證明了連花清瘟膠囊對流感的治療優勢。(2)第二學術單元: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6醫院王萍教授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心血管并發癥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系統全面的講解,介紹了2009年連花清瘟膠囊在治療SARS中的突出貢獻;廣州呼吸病研究所莫紅纓教授對連花清瘟膠囊防治流感病毒的實驗研究進行了系統全面的介紹,并介紹了連花清瘟膠囊與利巴偉林在治療甲流中的對比實驗,表明了連花清瘟膠囊在甲流的訪治中的重要作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孫永昌教授通過列舉病例,對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菌病診治經驗做了系統全面介紹,并講解了在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菌病的鑒別診斷中應注意區別的疾病。
 
    糖尿病論壇,(1)第一學術單元: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陳麗教授對2型糖尿病胰島微循環調節對胰島β細胞功能影響的研究做了系統介紹,提出了糖尿病治療的新理念;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陸付耳教授從中醫角度介紹了2型糖尿病的發病環節同時就中醫治療糖尿病的對策進行了深入探討。(2)第二學術單元:河北醫科大學附屬以嶺醫院高懷林教授介紹了絡病理論指導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研究;第二軍醫大學上海長征醫院鄒俊杰教授系統闡述了津力達對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并發癥的防治作用機制;南京市鼓樓醫院朱大龍教授就津力達預防和治療胰島素抵抗的研究作了相關專題報告;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陸灝教授介紹了中醫藥防治糖尿病及其慢性并發癥的臨床研究成果。
 
    腫瘤學論壇,(1)第一學術單元: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腫瘤研究所的Andreas Kjaer教授就《PET/CT分子影像學在中醫腫瘤學中的作用》做了匯報,詳細介紹了肺癌、肝癌等腫瘤疾病的影像學研究進展,以及針灸、推拿等傳統中醫療法在腫瘤防治中取得的重大突破,為中醫的防癌、抗癌作用提供了科學依據。英國卡迪夫大學醫學院的Wen G.Jiang教授就血管新生內源性調節因子的最新研究進展,介紹了VEGF家族成員在腫瘤血管新生中的作用以及抗血管新生的最新研究成果。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的周榮耀教授,表示中醫藥在腫瘤防治中的發揮著重要作用,介紹了絡病理論指導腫瘤防治的研究,以及養正消積抑瘤作用的基礎研究及其治療肺癌的臨床研究。在腫瘤外科治療方面,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蔡建強教授系統介紹了我國肝癌外科治療的歷史沿革、研究現狀等,同時深入探討了肝癌手術前后中醫藥的應用及其發展前景。(2)第二學術單元:首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的李萍萍教授解讀了2010NCCN姑息治療指南,指出Palliative Care在抗癌、防癌中的重要地位,并結合中醫的四診,整體調節、辯證施治理論,對Palliative Care有了新的認識。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張明智教授從生物學角度,綜合論述了腫瘤的生物學治療研究進展,其激情而深入的講解令在場的各位專家學者耳目一新。西苑醫院的楊宇飛教授從老年腫瘤的流行病學、發病特點等角度,詳細論述了中西醫結合對老年腫瘤患者預后的積極作用,進一步豐富了中醫藥在腫瘤基礎和臨床研究。
 
    第八屆國際絡病學大會是又一次國際學術盛會,圍繞會議主題展開的學術交流充分展示了絡病理論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和重要進展,對加強國內外醫學界的學術交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提升了絡病理論及中醫藥學的國際影響力,極大地推動了絡病學學科的建立。設立了七個分論壇,極大的豐富了當前難治性疾病探討的廣度和深度,拓展了疾病治療的寬度,提升了疾病認識的高度。
 
    本次國際絡病學大會的圓滿召開,不僅成為中醫藥界最具影響力的學術盛會,也已經成為溝通不同學科專家的學術橋梁和交流平臺。相信此次大會必將進一步推動絡病學在國內外學術界的影響力,帶來絡病學術研究的又一次新高潮。

相關鏈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櫻花園東街甲4號

聯系我們 | 技術支持 | 問題反饋

中華中醫藥學會  京ICP備1706976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01699號

Copyright ? 2007 - 20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科尔| 绩溪县| 资中县| 崇明县| 万安县| 元江| 永年县| 阿拉尔市| 曲靖市| 彭山县| 崇左市| 泾阳县| 辛集市| 竹山县| 贡觉县| 浦东新区| 禄丰县| 原平市| 根河市| 遂平县| 商水县| 岑巩县| 绥德县| 卫辉市| 通化市| 白沙| 屯昌县| 会昌县| 黔西| 南昌县| 株洲县| 通河县| 九江市| 民县| 镇康县| 分宜县| 乐昌市| 苍山县| 龙州县| 昌吉市| 文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