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5日,女科學家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我國本土科學界獲得的第一個自然科學類諾貝爾獎。國家衛計委副主任兼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座談會上強調要“以諾獎驅動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為落實王國強副主任的講話精神,進一步深入挖掘和研究中醫扶陽學術流派精華,探討其學術思想在臨床中的應用,做好中醫扶陽學術思想的繼承與創新研究工作。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河南省中醫藥學會協辦,河南洄溪堂實業有限公司和河南洄溪堂中醫館具體承辦的“諾獎驅動中醫扶陽傳承與創新論壇暨中華中醫藥學會(鄭州)扶陽醫學傳承基地揭牌儀式” 于2016年5月14日-16日在鄭州隆重召開。中外200多名中醫藥學者匯聚一堂,共同探討中醫扶陽的傳承與創新。
會議邀請了“十二五”科技重大專項中醫疫病預測預警的理論方法和應用研究課題組組長、安徽中醫藥大學顧植山教授、中華運氣醫學學會副會長、臺灣音聲律歷研究中心主任賴一誠先生、中醫扶陽研究專家張存悌主任醫師、傅文錄主任、王獻民館長等著名中醫藥專家作大會報告。
5月15日,中華中醫藥學會(鄭州)扶陽醫學傳承基地在河南洄溪堂中醫館揭牌,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謝鐘、河南省政府參事室終身參事肖繼業、“十二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疫病預測—預警的理論方法和應用研究課題組組長顧植山、河南省中醫藥學會會長夏祖昌、河南省中醫藥學會秘書長王端權、河南腫瘤醫院書記張建功等專家領導出席揭牌儀式。
河南洄溪堂中醫館王獻民館長在致辭中講到,中華中醫藥學會在河南設立的扶陽醫學傳承基地,是對洄溪堂工作的肯定和信任,我們將堅持秉承扶陽醫學傳承與發展的初衷,不忘初心,盡其所能推動扶陽醫學在中原大地的傳承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謝鐘在講話中提到河南地處中原大地,有渾厚的文化積淀,尤其是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自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說,希望通過這次活動的舉辦,把中醫扶陽理論能進一步傳承和發展,進一步弘揚和繼承扶陽學術的思想,推動扶陽理論的傳承創新和研究,為促進中醫藥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中華中醫藥學會將以此活動為契機,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促進中醫理論傳承創新的若干意見”的指示精神,落實王國強會長提出的“諾獎驅動中醫傳承與創新”的要求,積極推動中醫扶陽醫學理論的整理,同時加強中醫扶陽醫學人才的培訓,并以全國各地中醫館、中醫門診部、中醫??漆t院為基礎進行深入合作,建立“中華中醫藥學會扶陽醫學傳承基地”,推動中醫藥事業的發展,為解決老百姓的醫療需求提供療效確切的中醫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