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衛健委副主任、上海市中醫藥發展辦公室主任張懷瓊(左)和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劉平(右)為共同體成立揭牌
5月12日上午,中華中醫藥學會適宜技術國際推廣合作共同體揭牌儀式在上海建國賓館成功舉行。上海市衛健委副主任、上海市中醫藥發展辦公室主任張懷瓊和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劉平為共同體成立揭牌。劉平副秘書長代表中華中醫藥學會向嚴世蕓教授、劉紅寧教授、王之虹教授、王鍵教授等9位業界著名專家頒發了“共同體”專家指導委員會聘書。
全國保健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劉玲,左)與上海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促進中心(主任尚力,右)合作簽約
會上,上海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促進中心分別與全國保健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及沙特衛生部高級顧問Faiz教授簽訂了合作協議。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劉平在致辭中指出,讓中醫藥適宜技術走向世界,是讓世界更好體驗中醫,且理解中醫的重要路徑。當前,中醫藥國際健康服務市場呈現出極大的增長潛力。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受過培訓的中醫藥人員約有50萬人,中醫教學機構有1萬5千多個,經營中醫藥產品貿易的公司有3千多家。世界中醫健康醫療服務市場在500億美元。國際市場競爭加劇,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份額還不太高。因此,把中醫藥適宜技術根據市場需求轉化為有市場優勢的服務產品向國際市場推廣,已經成為加快中醫藥以服務貿易方式進入國際市場的迫切任務。為了推動該項工作,本著相互支持,有利于資源整合的目的,上海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促進中心牽頭組織成立“中華中醫藥學會適宜技術國際推廣合作共同體”,搭建合作平臺,通過在行業內遴選適合國際健康市場需求的中醫適宜技術手段和服務項目,開展技術轉化和高層次的國際展示和推廣工作。同時,劉平副秘書長宣布“合作共同體”以上海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促進中心為秘書處,即日起正式開展有關項目的遴選。今年九月將組織參與德國漢堡市政府組織的“中國時代”展示活動,12月份組織參與阿聯酋舉辦的謝赫扎耶德文化遺產節。下半年還將與中華中醫藥學會合作舉辦國際大師論壇等國際性高層次的學術交流。
原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嚴世蕓教授指出,中醫藥適宜技術走向國際化的條件已經成熟,比較容易量化、標準化。標準化工作如果能夠做得好,對于全世界推廣中醫更為簡便有效、易于接受,比如推拿、針灸、拔火罐、藥浴等。因此,中醫藥在隨著“一帶一路”走向國際的同時,要積極做好適宜技術的標準化工作。當前在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領域中存在著激烈的國際競爭,各國對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的立法逐步完善。并且國際標準正在形成,建立完善的中醫藥國際標準化體系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必要途徑。因此,對于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來說,基礎性的工作如標準體系、統計制度等,都是確保服務貿易順利開展的必要條件。我們要盡快制定高質量標準,才能搶占制高點和掌握話語權,促進中醫藥的國際化發展。
上海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促進中心尚力主任發言
上海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促進中心尚力主任表示,本次簽約和授牌標志著中心及“海上中醫”前一輪的平臺建設和任務基本完成,初步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資源整合體系和商業架構。“海上中醫”的品牌得到了各方信任,政府相關文件已明確把“海上中醫”作為核心品牌向海外推廣。后續與中華中醫藥學會、全國保健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及沙特衛生部高級顧問Faiz教授的合作會在更寬廣的領域、更高的水準上開展。尚力認為,把中醫傳統技術轉換成可復制的產業技術非常必要。中醫藥缺乏國際競爭力的原因不是技術不好,而是缺乏工業化技術化改造,所以在服務體系、產業鏈上還處于低端。中醫能否走出去,真正落地還是在企業,市場能否接受最終還是在產品。這是一個體系的問題。中華中醫藥學會同意我們牽頭成立“中華中醫藥學會適宜技術國際推廣平臺”,請全國一流專家把關,就是希望在這個平臺上能建立起以中國人為主導、國際參與的體系,才有可能在國際市場上贏得應有的地位。
最后,會上正式發布了《上海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研究報告》?!秷蟾妗分兄赋觯嚎缇撤召Q易的快速發展為中醫藥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難得的助力,通過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的推進,能夠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實踐過程中提升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和軟實力。因此,建議充分發揮上海的中醫藥醫療、科研及教育等資源優勢,進一步增強上海在發展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方面的競爭優勢,打造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的橋頭堡,快速提升上海中醫藥服務能力和中醫藥服務產品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