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由吉林省中醫藥學會主辦,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承辦的“國家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肛門常見良性疾病診治進展學習》”在長春召開,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分會副主任委員,遼寧省肛腸醫院院長于永鐸、書記張虹璽、吉林省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朱桂禎、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分會副主任委員、吉林省中醫藥學會肛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周建華主任出席了會議并講話,會議邀請了十名省內外專家就肛門常見良性疾病的治療方法與臨床經驗進行了講解與交流。來自吉林省各大醫院的肛腸專業工作者110余人參加了本次會議,線上觀看直播人數達135人。
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分會副主任委員,遼寧省肛腸醫院院長于永鐸做題為《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外科治療》的培訓,首先講解了并發癥的定義,接下來介紹了吻合口出血、術后吻合口狹窄、術后疼痛等PPH手術并發癥和TST手術及其并發癥。最后,于院長提出自己的觀點,不要過度夸大某些手術和技術,人和技術和技術均有其適應癥,只有適合病人的,才是最好的。
遼寧省肛腸醫院書記張虹璽教授為大家帶來了《“套”和“扎”擊退痔瘡》的培訓,首先講解了目前兩種痔瘡的病理學說——靜脈曲張學說和肛墊下移學說。著重講解了非手術治療方案中的“套”—RPH4彈力線套扎器的臨床應用,和“扎”—消痔靈注射臨床應用。張教授講到套扎吻合法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漢墓·五十二病方》,是傳統中醫結扎術的演變,也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藏。
江蘇省中醫院肛腸外科的主任醫師邵萬金以《肛瘺微創外科—肛瘺保留括約肌手術》為題,為大家介紹了肛瘺病因,Parks肛瘺分類,還有相應的治療方法,如肛瘺松弛掛線治療、肛瘺切開袋型縫合技術、LIFT手術和直腸推移瓣治療技術等,并重點介紹了國內外對治療方法的歷史和研究現狀。
吉林省吉林中西醫結合醫院,肛腸科副主任鄭剛帶來了《“升清降濁”法治療肛周濕疹的臨床感悟》,從肛周濕疹病因介紹開始,依次講解了以“升清降濁”法為主的臨床治療思路和用藥方法,鄭剛副主任講到此病重在辯證,妙在用藥。
在治病求本、治有所依的基礎上,用藥配伍合法、劑量精準,可以起到很好的療效。
吉林省中醫藥學會肛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周建華主任給大家帶來了《超低溫冷凍治療晚期低位直腸癌臨床應用》和《消痔靈臨床應用專題講座》兩個培訓,介紹了我國超低溫冷凍治療直腸癌的起源、研究背景、原理等,接著講解了超低溫冷凍治療技術優勢和存在的問題,在《消痔靈臨床應用專題講座》中,周主任強調了用藥劑量問題,在注射時一定要慎重選擇合適的劑量,以免引起不良的并發癥。
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張凱和吉林大學第一臨床醫院的周東旭做了題為《腹腔鏡大腸癌手術后并發癥》和《直腸肛管周圍膿腫及肛瘺的超聲診斷技巧》的報告
最后,長春市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李國峰以《周建華教授肛腸疾病診治經驗分享》為題,主要介紹了點陣白環俞預防肛門病術后疼痛、“扳機點”注射治療直腸脫落、混合痔內扎外剝保留齒線術、高位肛瘺內口轉移皮瓣修補外口切開引流四個肛腸疾病臨床治療經驗。
據悉,在《中國成人常見肛門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的調查結果中顯示,我國呈現居民肛腸疾病總患病率達50.10%(城市51.14%,農村48.39%),無論是何種肛腸疾病,都需要患者改善飲食,生活方式。與會的專家建議肛腸科的醫生不應該只負責開藥、手術等治療手段,更應該讓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做患者的健康生活指導師。通過本次學術會議,提升學科的發展,開闊視野,加強交流,把肛腸治療領域的新方法、新理念、新技術傳授給廣大醫務工作者。(吉林省中醫藥學會王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