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湖南衡陽召開紀念“衡陽會議”30周年座談會。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出席會議并講話,提出“要不斷培育新的特色,不斷形成新的優勢,切實讓中醫藥特色優勢服務人民。”
30年前的1982年4月16日,衛生部在湖南衡陽召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全國中醫醫院和高等中醫藥院校建設工作會議(簡稱“衡陽會議”)。會議明確提出了“突出中醫藥特色,發揮中醫藥優勢,發展中醫藥事業”的根本指導方針,進一步強調中醫機構要保持和發揚中醫藥特色的發展思路,提出了加強中醫醫院建設、提高高等中醫院校辦學質量和大力培養中醫藥人才等一系列加快中醫藥發展的舉措,明確了中醫醫療機構的辦院方向、內涵建設以及高等中醫藥教育機構的辦學宗旨和目標任務。
王國強在講話中指出,“衡陽會議”是在中醫藥事業面臨如何發展的重要歷史關頭召開的。這次會議是中醫藥發展歷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對中醫藥事業的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具有轉折點和里程碑意義。30年的實踐證明,“衡陽會議”的精神是符合我國中醫藥事業發展實際的,對全面貫徹黨的中醫藥方針政策,保持和發揮中醫藥特色,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產生了重大而積極的影響。
在總結30年來中醫藥發展所取得的成就后,王國強說,深化醫改以來,中醫藥積極參與,充分發揮中醫藥臨床療效確切、預防保健作用獨特、治療方式靈活、費用比較低廉的優勢,為減輕群眾看病就醫負擔、控制醫藥費用過快上漲、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做出了獨特的貢獻,推動了中國特色醫藥衛生體制建設。他強調,“衡陽會議”30年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一以貫之的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中醫藥方針政策,遵循中醫藥自身發展規律,保持和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與時俱進,不斷推進繼承與創新。”
王國強指出,30年以來,中醫藥事業發展方向更加明確、思路更加清晰了。確定了中醫藥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六位一體”全面協調發展的基本思路。中醫藥事業發展方式從注重單一的疾病治療模式,轉變為既重視疾病治療,又重視預防保健、養生康復并融合一體的綜合防治模式;從注重中醫醫院發展,轉變為既重視醫院發展,又注重門診部、診所、中醫坐堂醫等中醫藥服務的多種組織形態共同發展;從注重中醫醫院的規模擴張,轉變為既保持適度規模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特色優勢建設和服務功能完善。
王國強強調,特色是事業賴以生存的核心所在,優勢是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當前,尤其要準確分析和全面把握新形勢下影響城鄉居民健康的各種因素和主要健康問題,不斷推動中醫藥繼承創新,不斷培育新的特色,不斷形成新的優勢,更好地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快捷、價廉優質的中醫藥服務,切實讓中醫藥特色優勢服務人民,造福人民,為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貢獻。要積極借鑒和吸取現代科技、現代醫藥的新思想、新經驗、新成果,不斷豐富和發展中醫藥理論和實踐,在保持民族性、繼承傳統性、體現時代性、富有創造性中永葆中醫藥的生機和活力。
王國強對當前中醫藥事業面臨的形勢進行了深入分析,明確了下一階段發展改革的思路,提出了具體工作要求。特別提出,我們必須更加堅定信心,堅持把突出特色優勢,推進繼承創新作為中醫藥發展的基本要求。
王國強說,十八大報告再次強調“中西醫并重”、“扶持和促進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體現了我們黨對中醫藥在改善民生中加強社會建設中獨特作用的重視和肯定,表明了黨對發展中醫藥的高度重視和堅強決心。當前,中醫藥事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戰略機遇期。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中醫藥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中醫藥要緊緊抓住和利用好這一重要的戰略機遇期,與時俱進,積極參與醫改,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和作用,不斷發揮中醫藥在經濟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會上,中醫專家、高等院校、中醫醫院和管理部門的代表分別發言,交流心得、暢談體會、共商中醫藥發展。
會議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吳剛主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于文明,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黃衛東、湖南省衛生廳黨組書記肖策群、湖南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邵湘寧,衡陽市委書記童名謙、副市長許滿意,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副省級省會城市衛生廳局主管中醫藥工作廳局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機關各部門以及各直屬單位負責人,部分中醫高等院校校長、中醫醫院院長、中醫專家、新聞媒體共140余人參加了會議。
會后,與會代表在衡陽市中醫院參加了 “衡陽會議”主題公園揭幕式,并參觀了“衡陽會議”紀念館、中醫藥文化長廊和該院中藥飲片加工炮制中心。 (記者張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