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的“打通任督二脈”爭議,到今次“板藍根”、“迎香穴”成熱詞、受爭議,站在中醫藥文化建設的角度看,反映出當前強勢的西醫文化語境下,民眾接受中醫的文化語境尚待培育,對中醫的認同度也有待再提高。
“板藍根可預防H7N9禽流感”,“按摩迎香穴可預防H7N9禽流感”……近日,隨著人們對H7N9禽流感的日益關注,“板藍根”、“迎香穴”迅速成為各類媒體的熱詞,并掀起一輪爭議。褒之貶之,甚至不乏罪及中醫藥者。
兩則消息源于《江蘇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醫藥防治技術方案》、甘肅省衛生廳《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醫藥防治預案》,只是,原本全面嚴謹的方案和預案,被部分媒體獨取一點、不及其余,在標題中“放大”了。在民眾對中醫認知度尚有欠缺、“取消中醫”論調不時沉渣泛起的背景下,媒體此舉不免有以偏概全、誤導讀者之嫌,更給一些對中醫素有敵意者挑起中西醫之爭、攻擊中醫的口實,乃至再度上演爭議。
對爭議中的一些觀點,細加分析,其實經不起推敲。且不論各地衛生廳公布中醫藥防治方案時,并未僅以一方一藥推薦群眾長期大劑量服用,只要稍懂中醫常識,都明白中醫治病遵循辨證施治,用藥講究君臣佐使,何曾輕率以一藥擋萬病?歷史上多次瘟疫流行,幾時靠一方一法防治過?更遑論一味板藍根了。
與西醫治病“見招拆招”不同,中醫注重“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提高抵抗力是預防疫病的關鍵。從各地衛生廳發布的中醫藥防治預案來看,多為提醒、幫助民眾增強體質,通過包括按摩迎香穴等穴位提升抵抗力,以此預防,無可厚非。
縱觀中國疫病史,從《傷寒論》的誕生到溫病學派的興起,中醫藥在與歷代各種瘟疫的對決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依然在現代疫病防治中積極參與,屢見成效。比如2003年SARS和2009年甲流時期,中醫藥充分參與,已然大顯身手。
本次疫情初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即緊急部署中醫藥防控工作,并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要求,派出四組中醫藥專家分赴上海、江蘇等地。近日上海一例患兒接受以中醫藥為主治療后的治愈,便是中醫藥防治H7N9禽流感有效的佐證。
從去年的“打通任督二脈”爭議,到今次“板藍根”、“迎香穴”成為熱詞、受到爭議,站在中醫藥文化建設的角度看,反映出當前強勢的西醫文化語境下,民眾接受中醫的文化語境尚待培育,對中醫的認同度也有待再提高。
疫情當前,希望肩負輿論引導、社會協調、文明傳承等社會責任的媒體,筆下務必謹慎,不要人為制造思想混亂和恐慌。當然,中醫藥人在防控H7N9禽流感工作中,不僅要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更應擔負起中醫藥文化科普的責任,引導民眾去除對“板藍根”、“迎香穴”的妖魔化影響。(吳瀟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