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的衛生資源 更當發揮自身特色
“中國的醫療衛生是中醫和西醫互為配合的路線。中醫藥是醫療衛生的重要資源之一。我們要在發揮作用的同時,注意揚長避短,保持自身特色。”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臺港澳中醫藥交流合作中心主任楊金生坦言,作為重要的衛生資源,我們要注重優勢、特色的發揮,特別是要在優勢病種上發揮好自身作用。
“如在健康干預方面,中醫藥有體質辨識、膏方調理等多種手段方法。”楊金生認為,中醫藥在衛生資源方面進行進一步挖掘過程中,也應更注重完善自身。
在中醫藥名詞術語當代化,診療技術規范化和療效評價客觀化的基礎上,才能逐步實現中醫藥醫療技術安全性、有效性和效益性。
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 挖掘還需進一步政策扶持
“京交會”已舉辦3屆,每年中醫藥都是重要板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院長王階介紹,醫院聯手中國國旅,推動中醫醫療服務與旅游結合,推出的“養生旅游”受到了國內外游客的歡迎。“我們發揮中醫藥簡便驗廉的特色,以及在一些優勢病種上突出的表現,吸引了不少海內外游客借旅游來進行治療。”
“現在研究化藥用時長、成本高,而現在很多中醫院都有使用多年、療效顯著的院內制劑,要在此基礎上研發新藥,成本會低很多,研發時間也會大大縮短。”近年對于中藥院內制劑已有較大投入,如重大新藥創制項目,很多都與院內制劑相關。“如此研發出的藥品,將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如果中醫藥研發的產品多起來,對國家經濟發展將產生可觀的貢獻。中醫藥具有獨立知識產權、原始創新力,國家值得扶持。”王階說。
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 有望變“跟跑”為“領跑”
“中國正在向科技強國進軍。把發展中醫藥擺到國家科技戰略高度,推動我國科技原始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中醫藥大學陳凱先院士說。
陳凱先表示,中醫的整體性、多靶點、多層次的作用和調節,對慢性復雜疾病越來越顯示出重要而獨特的價值。同時,在遏制醫療費用飆升、減輕醫療負擔方面,中醫優勢突顯。“中醫藥的原創思維,有些方面甚至走在了國際科學前沿。”在他看來,為了從“跟跑”走向“并跑”,甚至最后達到“領跑”,需要從國家科技戰略層面上加強部署和支持原創性的研究。陳凱先說,“打破行業和單位的界限,將傳統中醫藥和現代科技交叉融合,多學科、跨學科開展研究……我們要做的還很多。”
優秀的文化資源 重塑中醫核心價值
“中醫藥之中的文化資源,是我們重要的軟實力。其中包含精神層面、行為層面和物質層面,而最重要的精神層面,承載著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價值和思維方式。”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院長張其成說。
他認為,首先中醫藥行業自身要挖掘資源,重塑中醫的核心價值。“通過學中醫經典、國學經典等方式,尋回中醫的魂。”其次是中醫行業外的傳播,“陰陽中和,心身合一,心態平和是健康的重要條件之一。我們要讓更多人知道,除了用于健康、養生,中醫藥的理念會使人的生活方式發生轉變。”
“醫療是我們的硬實力,而文化就是我們的軟實力。”張其成認為,中醫藥更應進行海外傳播,以提升國家軟實力。“中醫藥是傳統文化的縮影,一方面傳播健康的生活理念,一方面傳播中華文化。希望中醫藥海外傳播,能納入國家文化發展戰略,讓更多人從中醫藥這個窗口,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
重要的生態資源 規劃后更合理利用
中國最大的省級經濟特區、生態資源大省,海南省有豐富的藥用動植物資源以及海洋藥物資源,中醫藥的生態資源優勢得到充分展現。
“對于中醫藥資源的開發利用,海南也為之做出了相應規劃。”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副省長王路介紹,除進行中藥資源普查,對于稀缺、瀕危資源做好保護外,海南還通過建立基因庫等方式,對重點品種進行人工培育、保護。此外,海南省還將中醫藥與農業結合,扶持農民種植中藥材、香料作物,為他們提供提供優質種苗,培育技術,讓更多的農民走上致富路。
將中醫藥資源保護基地和觀光結合、將中醫醫療服務與度假旅游結合,也是海南這個旅游大省挖掘生態資源的有益嘗試。“很多東歐國家游客,對中醫理療很感興趣,每年甚至還有包機來到海南進行醫療旅游,中醫藥正在被世界更多人認可。”王路說。(本報記者 胡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