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中醫藥臨床實踐指南的質量提升與國際傳播,提高中醫藥指南對臨床實踐的貢獻度,2016年6月19日,廣東省中醫院聯合GRADE中國中心、國際指南協會亞洲分會、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部、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華中醫藥學會等國際、國內組織機構在廣東省廣州市舉辦了“首屆傳統醫學(中醫藥)指南與標準國際研討會”。來自世界衛生組織及中國、美國、瑞士、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指南研制、中醫藥學、循證醫學及醫療管理等領域的專家百余人參加了會議。
世界衛生組織傳統和補充醫學項目部主任張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原司長桑濱生、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曹正逵、國家衛計委醫療服務管理中心處長白飛、廣東省中醫院院長陳達燦等出席大會并致辭。會議認為,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與全球范圍傳統醫學的興起,中醫藥在預防保健、疾病診療、健康維護等方面的特色優勢日益凸顯。制定與實施國際指南能夠引導中醫藥在全球有序發展,促進相互理解與共識,提高醫療效率,惠及全人類。并提出建議:
一、指南是傳承與發展中醫藥的重要載體
尊重中醫藥理論、實踐特點,將中醫藥特色優勢以指南的形式固定下來,促進傳承與推廣。綜合集成最新科技成果與實踐經驗,持續改進診療方案與指南,促進中醫藥不斷創新發展。
二、促進中醫藥指南質量的全面提高
一是中醫藥指南制定的過程和方法學原則應參考AGREE(Appraisal of Guidelines, Research and Evaluation)提出的基本標準;二是中醫藥指南制定者可采用系統評價方法對當前可得的最佳證據進行綜合,并在指南中對證據進行分級時采用GRADE(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方法;三是大力推進中醫藥指南的注冊(國際實踐指南注冊平臺http://www.guidelines-registry.cn);四是中醫藥指南應遵循規范統一的報告格式,并盡可能使用具體明確、淺顯易懂的語言。
研討會期間,國際指南協會亞洲分會(GIN-Asia)發起人及執委會進行了首次會議,廣東省中醫院、GRADE中國中心、美國醫師協會、日本MINDS項目負責人及韓國、新加波、臺灣Cochrane中心主任等GIN-Asia的發起人就該國際指南組織工作運行機制、成員組成、發展方向和工作內容達成了基本共識,認為此次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為今后系統深入開展工作奠定了基礎。
會議期間,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交流,促進了對制定與傳播傳統醫學(中醫藥)指南的深入了解。我們期待中醫藥的日益發展與廣泛傳播,我們致力于中醫藥指南的研制并使之與國際接軌,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人們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