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禮,男,1948年生,漢族,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
張伯禮
他傾注心血,培養高素質中醫藥人才;潛心研究,用現代科學技術繼承和發展中醫藥事業。
2020年,作為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他逆行武漢、奮戰80多天,主持研究制定中西醫結合救治方案,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貢獻,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他致力于創建中醫藥高等教育規范;主持制定世界中醫學教育史上第一個國際標準;組織各國專家編寫了國際通用系列的中醫藥教材。
他捐出個人獲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獎、吳階平醫學獎、世界中醫貢獻獎等獎金200余萬元在天津中醫藥大學設立“勇搏”勵志獎助學金,培養立志獻身于中醫藥事業的佼佼者。
]]>主動請纓 帶隊出征
“去年大年三十,收到醫院緊急到崗的通知時,我在去醫院的路上就下定決心,如果醫院派醫療隊我一定要去。”童佳兵說:“因為自己是一名有25年黨齡的黨員,也是科里的青年骨干之一。” 2020年2月20日,他作為安徽省支援湖北第七批醫療隊領隊,帶領170名隊員馳援武漢,整建制接管武漢市中心醫院兩個病區。
童佳兵不僅是醫療隊的領隊,更是安徽支援湖北醫療隊臨時黨委委員、第七批醫療隊黨支部書記。到達武漢當日,等他安頓好隊員時已是夜里1點多了,但他徹夜都在思考一個問題:“怎么抓好醫療隊的黨建?”第二天一大早,他召開了第一次醫療隊會議,宣布成立醫療隊臨時黨支部。
“醫療隊的同志們覺悟都非常高,特別是黨員同志們,在危險艱苦的地方總都有他們的身影。”童佳兵感到非常欣慰。他帶領醫療隊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疫情防控指揮部的各項決策和部署,積極投身到疫情救治中。黨支部收到入黨申請書60份,“火線入黨”11名,確定入黨積極分子16名。童佳兵還成立以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為主的青年逆行突擊隊,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入黨積極分子的標兵作用。
堡壘無言,卻能凝聚起強大力量;旗幟無聲,卻能激發出磅礴斗志。2020年2月26日,童佳兵帶領15名黨員作為第一梯隊奔赴“戰區”,開始醫療救治工作。無論是首進隔離病房,還是病重患者救治,黨員沖鋒在前。在這里,沒有份內份外,沒有白天黑夜,沒有你我之分,只有“我是黨員我向前”。
中西醫結合 優化方案
“在武漢抗疫的34天里,我們醫療隊救治患者61例,中醫藥及其特色技術應用百分百,醫護人員零感染,救治患者零病亡……”每每說到武漢抗疫的成果,童佳兵都格外興奮和驕傲。
“這些成績歸功于黨中央的英明決策,讓中醫藥全覆蓋、全程參與。”童佳兵說。2020年3月11日,91歲的新冠肺炎患者高老痊愈出院,老人舉手向童佳兵帶領的安徽醫療隊連連道謝。“安徽人情好樣的!安徽中醫了不起!”“3月2日那天,我在查房時認識了患者高先生,他合并冠心病、高血壓病、胃腸功能紊亂等眾多病癥,這樣的復雜病例是對我們醫療隊的考驗。查房后我立即優化中西醫治療方案,中藥內服聯合大黃外敷神闕穴,終于,患者病情由重轉輕,順利治愈出院,讓我更加堅定了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復雜重癥的信心。”童佳兵說。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不斷優化診療方案,堅持中西醫結合”的重要指示精神,童佳兵帶領團隊成立危重救治組和中醫藥救治組,確立了中醫藥分期分證辨證施治的原則,結合臨床患者病機特點,辨證實施,一人一策,把“中醫藥及其特色技術早期介入、全程參與新冠肺炎救治和護理”的理念貫穿在救治工作的全過程。作為武漢市中心醫院國家醫療隊聯合專家組和聯合醫務處工作組成員,他每周參加2次院區患者收治協調會和全院危重癥患者會商討論會,為中西醫結合救治全院危重癥患者,貢獻安徽中醫人的智慧。
到武漢一周后,他才抽出時間和家人“云見面”。女兒哭著對他說:“爸爸,你憔悴了很多。”面對女兒的牽掛,他寬慰上初三的女兒:“爸爸一切都好。你好好復習,準備中考!”
抗疫“佳兵” 再赴非洲
2020年8月19日第三個中國醫師節,距離童佳兵從武漢抗疫前線凱旋不過短短數月,他再次主動請纓,作為中國赴南蘇丹和幾內亞共和國的抗疫醫療專家組成員、副領隊,飛赴當地。
“是武漢的抗疫經歷給我去非洲的底氣。”童佳兵坦言:“中國的抗疫經驗和方案是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是非常成熟的,臨床效果是值得肯定的,我心中有底。”
作為中國赴南蘇丹和幾內亞抗疫醫療專家組臨時黨支部的組織委員,也是專家組里唯一一個去過疫情“紅區”的抗疫專家,他負責院感防控、疫情救治等工作的統籌協調,做好技術指導、人員培訓和方案制定,形成可供當地政府有效實施的防控方案建議書。
無論是實地走訪公共場所和民間社區,還是與當地衛生部、醫院、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國際組織溝通時,童佳兵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發熱門急診/隔離病房管理、個人防護等,分享了抗疫經驗,開展抗疫合作,同時還赴“紅區”會診和指導救治。專家組成員感慨:“童主任不怕吃苦,任勞任怨的勁頭讓我們既感動又佩服。”
“非洲之行,永生難忘。”童佳兵回憶援非抗疫的20天里,和專家組一道克服人身安全和病毒的雙重風險,克服抗疫物資短缺、環境惡劣等困難,全程無休地開展工作。“中幾友好醫院對中醫藥抗疫有著濃厚的興趣,院長Sandy驚嘆中國抗疫的偉大成就和中醫藥的療效,希望能夠同中國加強中西醫結合療法的引進與學習。”童佳兵表示,那一刻有種他鄉遇“知音”的喜悅。他結合自己在武漢的抗疫經歷,交流了中西醫結合救治經驗,分享了中國診療方案和抗疫成果,展示了安徽中醫藥特色技術,展現了中國抗疫“硬核”力量。童佳兵和抗疫專家組的專業、敬業,得到了南、幾兩國政府高層的高度評價,受到當地人民和醫務人員的贊譽。
從火速馳援武漢前線到迅速集結奔赴非洲,童佳兵用實際行動詮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偉大抗疫精神和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醫療援外精神。他先后獲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2020“心動安徽最美人物”、安徽省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陳小飛)
注: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關于表彰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童佳兵獲表彰為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自建院以來,肩負著“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促進中醫藥傳承與發展”的歷史使命,三屆國醫大師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等中醫專家懸壺濟世,潛心專研,繼承創新,發掘、保護、研制94種院內制劑,其中多種制劑成為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良方。
首屆國醫大師任繼學:中醫急癥學奠基人
任繼學,首屆國醫大師,國家“白求恩獎章”獲得者,融古貫今,博采眾長,畢生致力岐黃之術,為我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任繼學醫術精湛,救死扶傷,德行天下,在中醫內科急癥、腦病等多個領域攻堅克難,治愈病患不計其數。他是中醫急癥學的奠基人之一,創建了中醫急癥醫學體系,促進了中醫急癥學的快速發展。他獨創了“破血行瘀、瀉熱醒神、豁痰開竅”的中風證治理論,研制治療熱病的瓜霜退熱靈為首批中醫醫院治療急癥必備藥。任繼學對急性缺血性中風、外感高熱等疾病開展深入研究,采用吉林道地藥材研制開發出醒腦健神膠囊、益腦復健丸等院內制劑,澳泰樂沖劑、肺寧口服液、瓜霜退熱靈膠囊等10余種新藥,為吉林省醫藥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為中醫藥治療急癥提供了有效的治療藥物。
2003年“非典”肆虐,年近八旬的任繼學不顧安危,親赴廣州指導救治,率先制定出中醫防治方案。在擔任吉林省防治“非典”首席專家時,他24小時應診,隨時聽取一線報告,指導治療,親率弟子去定點醫院會診,組織編輯《中國瘟疫大全》。任繼學的處方“扶正除疫湯”,用于預防“非典”,十幾萬人服用,無一例發病,該方被研制成院內制劑扶正除疫顆粒,一直用于預防時疫病。2003年,任繼學榮獲“全國防治非典先進工作者”,2004年,被授予“白求恩獎章”,成為該獎章的首位中醫獲得者。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扶正除疫顆粒在疫情防治中再立新功。
任繼學用嫻熟的中醫理論和精湛的醫術惠及百姓健康。他用藥精當,組方嚴謹。基于多年臨床防治經驗而研制的院內制劑得到廣泛應用。1994年,根據任繼學多年臨床應用處方研制的川紅中風膠囊獲得院內制劑批準文號。該藥力專活血化瘀、祛風通絡,抓住了中風病治療的關鍵。其組方藥物皆具有保護神經、改變血流等作用,效果確切。任繼學認為中風失語癥大多數是由于痰熱瘀毒蒙閉機竅所致,尤在急性期痰熱瘀毒之邪亢盛。基于此病因,任繼學組方開發了中風回語膠囊,具有清熱滌痰、化瘀開竅、透腦醒神之功效,治療痰瘀阻絡所致中風失語效果顯著。
以任繼學經驗方制成的制劑在長期應用中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用于脾虛痰熱所致胃腸型感冒的厚陳理氣膠囊,可以治療胃腸感冒引起的發熱、嘔吐、腹瀉、頭痛等癥狀,成為很多患者家庭必備藥品。子補結腸散用于治療慢性結腸炎腹瀉、腹痛、潰瘍性結腸炎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療效顯著,其相關研究獲得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以及吉林省科技廳重點科技攻關項目。
第二屆國醫大師劉柏齡:中藥治骨濟世為民
劉柏齡,第二屆國醫大師,著名中醫骨傷科學專家,全國華佗金像獎獲得者。他確立治腎亦即治骨學術思想,為國內“腎主骨”立論大家。從醫60余年,取得多項科研成果并獲得國家和省級獎勵,為繼承發展中醫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劉柏齡致力于攻克骨科疑難疾病。他研制的治療骨質增生的新藥骨質增生丸,使骨質增生從“不治”向可治轉化前進了一步,填補了治療骨質增生的國內外空白。該藥已納入《中國藥典》2010版,應用半個多世紀,有效率達90%以上。在此基礎上,劉柏齡又研制出治療頸、肩、腰、腿痛新藥壯骨伸筋膠囊,治療骨質疏松的健骨寶膠囊和治療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的復肢膠丸得到廣泛應用。
劉柏齡始終以“矢志岐黃,繼承、創新、為人民”為座右銘來鞭策自己。他雖已耄耋之年,仍一線出診,孜孜不倦地為病人康復而努力,減輕骨傷病患痛苦。由他所擬處方研究開發的院內制劑在臨床應用多年,為大量骨科疾病的患者解決了煩惱。
劉柏齡認為,骨病主要為本身的退行性改變,以腎氣虛的內在因素為根本,以日常的小外傷積累為誘因。劉柏齡在臨床實踐中堅持“腎主骨”補腎亦即補骨的學術思想,兼顧調理氣血的配伍原則。在他組方研制的制劑骨痹止痛丸以及健骨膠囊中,都含有熟地黃、雞血藤等入腎充髓治骨為主的中藥。在補肝腎填精髓的基礎上,進一步通暢經絡,行氣活血,增強健骨舒筋、活血止痛的作用。分別用于治療肥大性脊柱炎、頸椎病、增生性關節炎、大骨節病以及骨質疏松、骨質增生、骨缺血性壞死。兩種制劑在臨床應用近30年,減輕了骨病患者病痛,大大改善其生活質量。基于劉柏齡經驗方研制的治療跌打損傷、風濕骨痛、神經痛的健龍舒筋片,治療外傷所致的骨折筋傷的接骨膠囊、三七活血膠囊,以及用于治療瘀血阻絡、肝陽上亢所致骨痹的頸痛膠囊等制劑在廣泛應用中獲得了患者的高口碑評價。
第三屆國醫大師王烈:哮喘防治“小兒王”
王烈,中醫兒科專家,第三屆國醫大師,創立中醫防治小兒哮喘病“三期分治”“哮喘苗期”“哮咳”理論和“聞聲辨咳一指診法”,累計診治患兒近百萬人次,被譽為“小兒王”。
20世紀60年代,王烈親自上山采集中草藥,篩選療效可靠的兒科中藥,制成各種劑型,應用于兒科病患中。他發現用白屈菜治療小兒腹瀉的同時,還具有很好的止咳功效。為了摸索白屈菜臨床使用的合適劑量,他以身試藥,觀察藥效及藥物不良反應。在百日咳流行年代,白屈菜及其制劑挽救了許多孩子的生命。他潛心研究哮喘證治,在防止小兒哮喘轉為成人哮喘中發揮了極大作用,研究開發出多種治療哮喘的新藥,小兒治哮靈、小兒肺熱平、小兒白貝止咳糖漿等,應用多年,療效顯著。
王烈指出,嬰幼兒時期不僅易病,而且易變,其發病每與邪毒有關。治療哮喘,緩解哮、咳、喘之癥狀是必要的,但其因之毒不解,由毒與痰所結而形成的氣壅、痰阻、血瘀之病理不除,其療效往往不佳。基于此種認識,王烈在其多年經驗方的基礎上研制了治療哮喘的復方制劑小兒哮咳喘膠囊。用于治療痰熱伏肺所致咳嗽,哮喘、氣管支氣管炎、肺炎。“哮喘苗期”“臨床中只要聞及哮鳴之侯”,用此藥效果佳。益氣固本膠囊是王烈以“夙根伏痰”理論、“三期分治”理論為指導,在其經驗方—防哮湯、固哮湯、強哮湯基礎上研制的兒童哮喘穩定期的院內制劑,其處方及制劑用于臨床40余年,在防治兒童哮喘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該藥具有益氣培元、固本防哮的功效,可用于哮喘無癥狀期、穩定期,可以降低哮喘的復發。其相關研究成功申報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吉林省科技發展項目。
小兒抗毒膠囊用于溫熱毒邪所致的四時溫病,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等;小兒抗炎膠囊用于邪毒壅盛所致的感冒、咳喘、急驚風、乳蛾,可以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氣管支氣管炎、肺炎、哮喘、熱性驚厥。兩種制劑治療不同種類、不同程度的兒科感染療效確切,造福了幾代兒童,成為許多家長的必備良藥,創造了較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中醫藥抗擊新冠肺炎創奇功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效果得到充分的認可。中醫抗疫專家前赴后繼奔赴疫情第一線,詮釋責任擔當,弘揚仁心仁術。在此期間,涌現出一批批中醫先鋒戰士,成就一劑劑經典方藥,貢獻中醫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派出多批醫療隊奔赴湖北省武漢市、吉林省吉林市等地,秉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信念,扎根前線,上下同心,與病魔斗爭。附屬醫院沖鋒在前,守家在后,承擔重任,充分發揮中醫藥防治優勢,堅定不移地打贏了疫情防控阻擊戰。因為表現突出,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仝小林,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春中醫藥大學雙聘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國家科技部“973計劃”首席科學家。疫情期間,仝小林院士身先士卒,做出了突出貢獻。2003年,仝小林創制了“SARS—肺毒疫四期八方”的辨治方案。經他使用單純中藥治療的患者,全部病愈,且未出現后遺癥,創造了全世界唯一純中藥治療“非典”獲得成功的記錄。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仝小林大年三十抵達武漢,作為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的組長,他深入一線,診治患者,充分調研。以“寒濕疫”理論為基礎,制定了適用于不同時期疫情的辨治方案,與當地專家聯合研究了通治方—武漢抗疫1號方。該方及其加減方率先在武昌區社區發放,筑牢中醫藥防治疫情的城墻。仝小林牽頭制定了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中醫治療方案部分,為疫情的中醫藥治療提供準則。2020年,仝小林被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
以仝小林“武漢抗疫方”為基礎研制的宣肺化濕顆粒,從研制到獲得省醫療機構制劑備案批件僅用了16天。該處方在附院除以制劑形式外,還以飲片、配方顆粒等形式在臨床進行使用,臨床效果佳,倍受醫患好評。
醫院疫情防控首席專家、吉林省名中醫王檀義不容辭承擔起防治疫情的艱巨任務,帶領團隊奮戰在疫情最前線。3月28日,由他帶組接管的武漢雷神山醫院C8療區75名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實現了“五個零”的輝煌戰績。他所制定的“除濕防疫方”在防治疫情方面功不可沒。
疫情初期,王檀就對此次疫情病機進行了充分的研究,以除濕運脾、溫中和胃為主要防治原則,制定出防治疫情的中藥組方—除濕防疫方,并進一步開發為院內制劑除濕防疫散。除濕防疫散具有除濕運脾、溫中和胃、扶正辟疫之功效,適用于寒濕人群。附屬醫院為醫務人員、患者及社會各界人士提供除濕防疫代茶飲飲片、顆粒及制劑達30多萬人次,實現服用人員零感染,充分發揮中醫藥治未病作用。
王檀積累多年臨床經驗,研究開發了多種用于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院內制劑,應用多年,其療效受到患者一致好評。根據感冒的不同致病原因,研制了治療風寒感冒的疏風散寒顆粒和治療風熱外感、陽明里熱的解肌清熱顆粒,成為患者家中治療季節性感冒的常備藥物。他將多年臨床經驗與古籍論述相結合,研究了一系列用于肺痹的經典制劑。助陽補肺除痹顆粒源于陽和湯加減,用于脾腎陽虛、濕滯痹阻所致的肺痹,研究表明其用于治療間質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療效顯著;根據《傷寒論》中小青龍湯化裁而制成的清肺化飲除痹顆粒和溫肺逐飲除痹顆,分別用于寒飲內伏兼有郁熱和寒飲伏肺、肺絡痹阻所致的肺痹,臨床應用多年,療效確切。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經過數十年的沉淀,培養歷練了多名國家級、省級中醫專家。他們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繼承創新,厚積薄發,貢獻了許多經典方劑,被開發成制劑廣泛應用。 由吉林省名中醫劉鐵軍教授處方研制的“疏肝降脂顆粒”具有化濁降脂,化瘀散結之功,用于治療脂肪性肝病、高血脂等癥,療效顯著,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由吉林省名中醫姜喆處方研制的芪黃消渴腎安膠囊、消渴降脂膠囊為糖尿病、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帶來福音;吉林省名中醫趙文海處方研制的腰腿痛寧膠囊、頸腰壯骨膠囊以效果顯著受到廣大醫患認可。此外,婦科用藥毓麟膠囊、經典外用制劑黃連膏、治療面癱、面痛的面容扶正散等制劑在應用過程中,為減少患者病痛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廣大患者口口相傳的良藥。
中醫藥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貢獻之一,如瑰寶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傳承創新發展是中醫藥在當代的重要任務,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一直致力于弘揚中醫文化、傳承中醫精髓,不斷發展創新,推動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在繼承與發展過程中,培養了以名醫、名家為代表的中醫藥傳承中堅力量。醫院始終牢記中醫人的初心使命,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結合現代制藥技術,深入挖掘名醫組方,研制經典制劑,在數十年的臨床應用中,創下了良好口碑,打造中醫藥品牌。附院人將繼續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到發展中醫藥的事業中,開創中醫藥發展新的輝煌。(車燚 李海濤)
注: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關于表彰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獲表彰為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學校基礎醫學院黨委認真落實學校黨委的統一安排部署,推動基層黨建工作走實、走深、走心。作為聯系基礎醫學院的校領導,貴州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劉興德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一大批醫務工作者逆行而上、白衣執甲,是新時代的英雄群體,廣大師生親身經歷、感同身受,最能夠引起他們的代入感和同理心,這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寶貴資源。基礎醫學院黨委充分醞釀、認真研究,制定了活動方案,明確“致敬最美逆行者,禮贊新時代英雄”活動主題,結合學院9個黨支部的專業特征,分別采取9種不同方式,組織廣大黨員教師、青年大學生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支部活動。
11月26日中午,劉興德參加他所聯系的教師第一黨支部活動,全程參與專家解讀“最美逆行者”精神的講座,他在總結講話中指出,教師第一黨支部的活動有高度、有深度、有寬度、有溫度,要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發揚“最美逆行者”精神,彰顯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
教師黨支部紛紛響應,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活動。11月10日,教師第四支部集體收看抗疫微電影《最美逆行者》,重溫疫情期間的真情大愛;同日,教師第六黨支部舉辦新冠肺炎病毒科普講座活動,朱晨博士通過國內外抗疫比較,讓大家進一步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11月17日,教師第三黨支部前往貴州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集中救治點將軍山醫院,瞻仰廣大醫務工作者“不獲全勝,絕不收兵”的英雄氣概,據悉該醫院同時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和“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兩項榮譽。11月24日,教師第二黨支部在貴安大學城群升大智慧社區開展義診活動,為群眾講解有關疾病預防診治、愈后康復等疑問,提出適宜的養生保健方法。12月1日,教師第八黨支部舉行捐贈2名貧困大學生活動,每學期捐贈一次,直至2名學生大學畢業,以實際行動展示黨員教師的奉獻和擔當。11月26日,校長劉興德為2020級醫學實驗技術本科生做了一場《學習踐行黨的指導思想 為實現中國夢做貢獻》的思想政治教育報告,鼓勵廣大青年大學生在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征程中書寫人生華章。
疫情終將散去,但精神永留人間。新冠肺炎疫情深刻改變世界格局,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節點上,貴州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黨委通過舉辦致敬“最美逆行者”系列活動,引導廣大黨員教師牢記教書育人重要使命,激勵新一代青年大學生不斷砥礪自我、奮發圖強,在投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綻放青春色彩。(校宣)
注: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關于表彰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貴州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獲表彰為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
]]>
(來源:微信公眾號“健康中國” 2021年3月8日)